行政訴訟法中途退庭
Ⅰ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負責人不出庭是否可拘傳
行政訴訟法關於被告負責人不出庭不能拘傳。
因為行政訴訟法沒有對此作出規定,法院版不能違法辦案。
《行政訴權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Ⅱ 新《行政訴訟法》對被告出庭應訴有哪些具體規定
新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因特殊情況不內能應訴的,也容應當指派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應訴。這里的負責人指正職和副職,這里的指派實質應當出具書面的授權委託書,也就是說,在以後的行政訴訟中不得出現只有代理律師的情況。
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Ⅲ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與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
1,《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
(1)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法違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監察機關、該行政機關或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2)人民法院對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將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況予以公告,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被告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依法給予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處分的司法建議。
2,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3,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一條 :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2),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3),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4,行政處罰法:是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規定製定的法律。
Ⅳ 請問 我行政訴訟 由於個人原因忘記開庭時間 沒有到庭 然後法院撤訴 我可以再重新上訴嗎
首先,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 原告撤訴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原告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Ⅳ 行政訴訟的結果如何申請撤回
行政訴訟應由原告申請撤回。在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之前,原告都可以撤訴;或者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的,可以向法院申請撤訴,但是否准許,則由法院裁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Ⅵ 行政訴訟可以撤訴嗎
行政訴訟是能撤訴的。在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如果原告申請撤訴,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而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在經法院許可後,原告可以撤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Ⅶ 行政訴訟中如何撤訴原告
行政訴訟中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撤訴申請。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告撤訴的情形有二,分別為原告主動撤訴和被告變更了自身所作的行政決定,原告同意撤訴。兩種撤訴情形均需要人民法院對其進行准許方可成功撤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訴處理;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Ⅷ 解決行政訴訟法律適用中途時,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一)適用調整被處理行為或事項的法律規范。
(二)遵循從舊兼從輕的法律適用原則。
(三)遵循一事不再罰的法律適用原則。
(四)遵循過罰相當的原則。
(五)遵循「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處罰」的原則。
Ⅸ 行政訴訟過程中,在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撤訴處理
有兩種情況法院可以按原告自動撤訴處理,一是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二是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九條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