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沖突原因

行政法律沖突原因

發布時間: 2021-12-09 07:51:45

A. 行政程序法怎麼解決沖突

參照本人《淺談行政法律規范沖突的適用規則》,行政法律規范沖突解決原則
1、同級規范發生沖突指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相同等級行政法律規范之間發生沖突。其中以規章相互間的沖突最為突出,既有部門規章間的沖突,又有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間的沖突。解決原則:被授權者的授權立法優於其職權立法,有權立法優於無權或者越權立法等幾項標准。此外,還可確立合理性原則,比較相沖突的各個規范的內容,看哪個更符合或接近憲法和法律所確定的立法精神、法制原則,看哪個規范更加合理,更加切實可行。
如在查處無證出版物印刷企業時,《出版管理條例》六十一條規定出版部門可以處理,《印刷業管理條例》三十四條規定由公安、工商部門處理,這兩個同級的行政法規在這一具體問題的處理規定上顯然是相矛盾的。利用合理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鑒於出版部門執法力量、執法措施相對薄弱,對新設立不久、交通便利的,以出版管理部門查處為宜;對於相對偏遠、當事人不積極配合的,可以移交工商部門查處;對案情重大、復雜或者涉嫌犯罪的,應當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2、新舊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指新的行政法律規范和舊的行政法律規范規定不一致。應體現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但對於新法生效前發生的違法行為,則應當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決定適用新法還是舊法。(新法生效後的違法行為自然適用新的法律規定)
如近年來,隨著法制化進程步伐,新聞出版、版權管理領域的法律法規修訂、修改頻度加大,執法人員應當時刻關注法律變化,做到即時調整,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如2011年修改《出版管理條例》,近日,因行政許可事項變更等原因,修改計劃提到日程。法律條文的變更很大程度會引起法律後果的不同。
3、特別法與普通法相沖突時,原則上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的規定。優先適用特別法的規定一般適用於同等效力的法律規范之間,即法律與法律之間,行政法規與行政法規之間等,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之間一般不適用低層級法律規范的特別規定,但基於高層級法律規范的授權或確認,允許低層級法律規范作出特別規定的,則應優先適用低層級的法律規范特別規定。如對音像製品的管理,《出版管理條例》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是普通法,《音像製品管理條例》是特別法。
4、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時適用效力等級高的行政法律規范。根據憲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形式的效力高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但基於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規范授權效力低的行政法律規范作出與其不同的規定的,行政機關應優先適用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規范。
5、不同區域間的規范發生沖突指各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就相應的事項在內容上往往作了相互不同的規定,地區的差異和人口的流動等因素,決定了它們相互間在法律的適用問題上發生沖突的必然性。對此,應當注意三點:一是地方性的法律規范原則上僅適用於本行政區域;二是涉及不動產的,原則上應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規范;三是在資格、能力、身份的認定上適用當事人戶籍所在地或居所地法律。

B. 關於法律法規沖突的問題

1、法律法規有其內在的效力層級,效力高的法律法規具有優先效力,與其相抵觸的低效力法律法規無效,不能適用。
2、相同效力層級的法律法規的效力問題,需要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報請相關國家機關裁決。
《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C. 什麼是法律沖突及其產生原因

法律沖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法律同時調整一個相同的法律關系而在這些法律之間產生矛盾的社會現象。

產生原因:

1、在主權平等的國際社會,各國立法權彼此獨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制定的法律在本質上必然不同,內容上的差異和相互之間的沖突在所難免。

2、法律除了受階級本質的約束以外,還受到一國經濟、文化、歷史、宗教、習慣等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相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的法律之間也會存在差異。

3、在一個國家內部,其立法權也有多個部門行使,因此,不同部門制定的法律也會發生沖突。

4、法律總是以一定的社會關系,加上立法者對社會關系發展變化的有限預測為依據而制定的,因此隨著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在一定地區施行的法律也會隨之變化,這樣,新法與舊法也會存在差異,產生沖突。

(3)行政法律沖突原因擴展閱讀:

法律沖突,是指涉外民事關系中所涉及的外國法的規定與處理該關系的法院地法對同一問題規定歧異的情況。產生法律沖突的條件為:有關國家的法律對同一問題作了不同的規定;處理該關系的法院所屬國家承認外國規定的效力。

解決法律沖突的方法有:

(1)在國內法或國際條約中規定沖突規范,指明某種關系應適用何國法;

(2)國家之間以條約或公約的形式制定締約國之間共同遵守的統一實體規范。

法律沖突的解決方法:

1.間接調整方法。

通過沖突規范調整法律沖突。即通過制定國內或國際的沖突規范,只指出適用哪個國家的法律來調整某種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而不直接規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2.直接調整的方法。

指通過統一實體法調整的方法,即有關國際間通過雙邊或多邊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來直接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從而避免或消除法律沖突。

D.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怎麼解決,來法律專業人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八十八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E. 43.行政法律沖突的表現形式

在行政訴訟中,法律適用沖突的具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沖突形式為:
(1)特別沖突
我國行政法律規范體系中,存在著特別法律規定與普通法律規定之間的沖突。如對港、澳、台同胞出入境管理的特別規定不同於對一般公民的普通規定。
(2)層級沖突
是指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就同一法律事項的規定不相一致而產生的法律適用沖突,具體包括:①法律與憲法的沖突;②行政法規與憲法、法律的沖突;③地方性法規與法律的沖突;④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與法律的沖突;⑤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的沖突;⑥規章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沖突;⑦不同層級地方性法規之間的沖突,如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與其所屬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間的沖突;⑧不同層級規章之間的沖突,如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與其所屬較大的市制定的規章之間的沖突。
(3)平級沖突
是指制定機關不同但效力等級相同的法律規范就同一法律事項規定不一致而產生的法律適用的沖突。具體包括:①部門規章之間的沖突;②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的沖突;③同一層級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沖突;④同一層級地方性法規之間的沖突;⑤行政法規之間的沖突;⑥法律之間的沖突等。
(4)新舊法沖突
是指新的行政法律規范與舊的行政法規規范對同一法律事項的規定不一致而產生的是適用新法還是適用舊法的法律適用沖突。新舊行政法律規范沖突常常發生在某一舊的行政法律規范被修訂後的一段時間內。
(5)人際沖突
是指由於自然人的民族、種族或者身份不同,法律對其權利和義務作出不同規定而產生的法律適用沖突。如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單行條例中對漢族和少數民族關於計劃生育控制可生育的子女數量不同的規定;我國對台灣同胞在大陸投資不同於外國人、港澳同胞和內地公民投資的規定。

F.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怎麼解決

當地方性法規復與行政法規沖制突時,先報務院(制室)若務院認定應適用性規則適用性規,若務院認定應適用行政規則能自行決定應報全委裁決。

G. 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怎麼辦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沖突時,交由國務院提意見,若國務院認為地方性法規適回用,則遵循地方性法答規,若國務院認為部門法規適用,則需交由人大常委會裁決;若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沖突時,直接交由國務院裁決(因為部門和政府都是國務院親兒子)

H. 簡述行政法律規范沖突的表現形式

1、范圍不一致,表現在各個方面,主體范圍、適用事項范圍、行為幅度范圍,權利義務內容範圍等方面的不一致。
2、條件不一致,在涉及個人權利義務的條件上,兩個規范之間如果規定不一致,就會導致個人享有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不同,這也是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沖突形式。
3、行為不一致,兩個規范如果對行政行為的性質規定不同,也會出現行為不一致的規范沖突。
4、法律概念不一致,不同規范對同一對象規定的不同概念,會使得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出來。
5、無許可權或者越權,制定法律規范的機關是否有權制定一定的規范,如果該制定機關在法律上沒有權力,那麼他所制定的規范就是無權或者越權。所以,這種無權或者越權的法律規范也就成了與設定和劃分許可權的立法規定的不一致,也是一種規范沖突。
6、規范的規定、精神相互不一致,這種規范沖突,更符合人們所說的「抵觸」的特徵,這種沖突,既有直截了當的規定不一致,也有在實質精神上的不一致。
7、上位依據喪失,上位法被取消或者廢止後,下位法仍在適用,就會因為喪失上位依據而出現規范沖突。
8時間或者期限不一致。
9、前後規范不一致。這種情形主要出現在新規范與舊規范之間。

資料很不好找。。純手打。我也是太閑 了。。。

I. 行政法各法律淵源之間如果有抵觸或者沖突,應該如何處理

基本抄法律和普通法律發生沖突,以基本法律為准;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以法律為准;行政法規和規章發生沖突,以行政法規為准;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應當適用行政法規,則以行政法規為准;特別行政區方面,變通規定優於法律;最難區分的可能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了。這個先由國務院來裁決,如果裁決為部門規章,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最終裁決。
行政法規范沖突實際上就是法律規范沖突具體到行政法規范領域的特殊表現類型。因此,明確行政法規范沖突的內涵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確行政法規范的含義。廣義的行政法規范,是民事法規范、刑事法規范的對應概念,指的是一切行政法淵源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以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等。而基於論證重點的選擇,本文所指的行政法規范則主要採用較為純粹的狹義理解,即主要涉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的國務院規范性文件。

J. 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發生沖突是應該怎樣解決

制定法律的機關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相同。一些法律比另一些法律的效力高,相反,專有些法屬律的效力則低。根據立法法規定:(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3)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 力,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熱點內容
經濟法興趣 發布:2025-09-16 15:54:57 瀏覽:664
張從律師 發布:2025-09-16 15:25:47 瀏覽:619
經濟法擔保法案例 發布:2025-09-16 15:21:22 瀏覽:898
清華民法典 發布:2025-09-16 15:19:49 瀏覽:784
土辦法治療毛囊炎秘方 發布:2025-09-16 15:14:33 瀏覽:258
法院審判與執行 發布:2025-09-16 15:07:38 瀏覽:768
法律援助律師幫已判被告人安置 發布:2025-09-16 14:59:12 瀏覽:740
專家學者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6 14:57:25 瀏覽:827
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9-16 14:44:43 瀏覽:342
勞動法的規定證書 發布:2025-09-16 14:37:46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