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數量的規定
Ⅰ 刑訴法辨認的規定有哪些
《刑訴法》關於辨認的規定的法條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刑事訴訟法中辨認指的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庭審出證質證環節,公訴人或辯護人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進行辨認。當事人辨認與案件相關或者為犯罪物品的可以作為該案定罪證據。當事人否認該證據的,應該有偵查人員補充新的證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Ⅱ 刑事訴訟法辨認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辨認制度的內容是:1、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2、辨認應當符合法定程序,違反規定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3、對辨認筆錄應當著重審查辨認的過程、方法,以及辨認筆錄的製作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五條辨認筆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一)辨認不是在調查人員、偵查人員主持下進行的;(二)辨認前使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的;(三)辨認活動沒有個別進行的;(四)辨認對象沒有混雜在具有類似特徵的其他對象中,或者供辨認的對象數量不符合規定的;(五)辨認中給辨認人明顯暗示或者明顯有指認嫌疑的;(六)違反有關規定,不能確定辨認筆錄真實性的其他情形。
Ⅲ 刑事訴訟法中的辨認規定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規定辨認筆錄是證據的一種,偵查人員在查明案情進行偵查活動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讓案件的被害人、證人、犯罪嫌疑人對與案情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Ⅳ 刑事訴訟法中的辨認情形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的辨認的規定: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辨認是指在偵查中為了查明案情,必要時讓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的一種偵查行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Ⅳ 刑事訴訟法辨認的規定有哪些
辨認是指在偵查中為了查明案情,必要時讓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的一種偵查行為。
1、辨認的決定權
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的主持者
不得少於2名偵查人員。
3、混雜辨認規則
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張);物品(5件);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檢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張);物品(5件),照片(5張)。
4、單獨辨認規則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
5、見證人規則
辨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6、不得暗示的規則
在辨認前,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虛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7、保密規則
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並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8、辨認筆錄
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
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檢察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字。
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烏魯木齊律師網頁鏈接
本文一共具體講述了8個新刑事訴訟法中辨認的規則,辨認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高要求高標準的准則進行,才能更好的查明案情,辨認是也必須要有偵查人員在場,辨認的結果和過程都需要筆錄然後簽字。如還有疑問,可以咨詢律師365網站的在線律師。
Ⅵ 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刑事辨認,大家可能在日常的影視劇當中都有見到過。有些時候案件在偵辦的時候,可能會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證人對一些物品或者是人進行辨認,由於涉及到我國的司法審判問題,因此辨認也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條文來進行約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一、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1、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偵查過程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2人。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尤其是要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做虛假辨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多個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位辨認人單獨進行辨認。必要時,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4、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人員或物品中,不得給辨認人以任何暗示。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在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於7人;辨認照片時,不得少於10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對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人民檢察院自偵的案件,辨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時,被辨認的人數為5—10人,照片為5~10張;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照片不得少於5張。
5、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公開進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偵查人員應當為其保密。
6、對於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主持和參加辨認的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檢察機關偵查的案件,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二、什麼是刑事訴訟法辨認?
1、辨認的決定權
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的主持者
不得少於2名偵查人員。
3、混雜辨認規則
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張);物品(5件);
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檢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張);物品(5件),照片(5張)。
4、單獨辨認規則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
5、見證人規則
辨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6、不得暗示的規則
在辨認前,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虛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7、保密規則
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並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8、辨認筆錄
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
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檢察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字。
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如果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必須經過檢察長的批准。另外在辨認過程當中,不可以存在虛假辨認的情況,如果有這種行為的話,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辨認對案件的偵辦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延伸閱讀: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