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關於錄音證據法院怎麼採信

民事訴訟法關於錄音證據法院怎麼採信

發布時間: 2021-12-09 21:12:40

❶ 錄音證據的認定是怎樣的,錄音能否作為證據

錄音證據屬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視聽資料類證據,對於公民私錄的錄音能否作為證據,需要具體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七十條第三款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效力。」據此,錄音資料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即可作為證據使用。具體而言,以下三種私自錄音,有可能作為證據被採信:

一是一方當事人偷錄,對方當事人雖不同意,但無其他利害關系人在場並證實私錄過程真實的,可以作為證據;

二是被錄音者雖不知道秘密錄制,但結束後知悉並表示同意的,可以作為證據予以採信;

三是錄音資料經過鑒定證實未經剪輯、拼湊、篡改和臆造,並有其他相關證據相印證的,可以認定其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雖然對證據合法性的判斷標准作出了以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是否「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為準的規定,但是,在適用時仍然存在因規定過於籠統而導致同一案件存在不同看法的問題。因此,也就給了法官以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對於在實踐中出現的個人盯梢、跟蹤、偷拍、偷錄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以及是否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可以由法官根據該司法解釋的規定自由裁量。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復(1995)2號《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未經對方同意私自錄制的談話錄音資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法院對該證據未予採信。《批復》的規定將未經對方同意私自錄制的談話錄音資料作為非法證據,是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一部分。一般而言,非法證據予以排除的目的在於確保公權力不侵犯私權利以及確保公民的隱私權不受侵犯,而《批復》的上述規定似乎遠離該目的,將未經對方同意私自錄制的談話錄音資料一味規定為非法證據,實際限制了當事人的舉證能力,使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錄音證據形式形同虛設,因為在實踐中不可能經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同意公開對其錄音。依此規定,如果錄音不損害對方當事人合法利益,且能更准確地揭露事實真相,法院仍不能以該錄音材料來確認案件事實,這對當事人是不公允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了新的非法證據的排除規則,重新明確了非法證據的判斷標准,將非法證據限定在「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的范圍。根據該規定,《批復》曾作為非法證據規定的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的資料,不具有當然的非法性,原則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除非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這是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一個進步。對此類證據的審查,首先需審查證據的取得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使用了其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確認證據的合法性,否則應直接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再者此類證據按照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分類,應歸屬於視聽資料,它較直觀和可靠,有較強的證明力,但科技發展有積極和消極兩重性,這類證據不能排除偽造的可能,對該類證據的採納仍應慎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然以上對證據的審查應建立在雙方當事人訴辯基礎上,一般不應由法院依職權審查。

關於對錄音證據的認定,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到此。實踐中,收集錄音證據需要注意了,不能侵犯他人的隱私權,而錄音證據也不能獨立的證明案件事實,還需要結合其他的證據才行。如果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師365的在線律師。

❷ 法律對錄音證據的效力有規定嗎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嚴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2)民事訴訟法關於錄音證據法院怎麼採信擴展閱讀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份數和頁數以及收到的時間,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❸ 採用「錄音錄象」方式創制、保留的證據,法院是否採信

呵呵,這要看是在刑事訴訟中還是在民事訴訟中了。錄音錄像,在民訴中可能是書證也可能是物證。以其思想內容證明案件過程的叫做書證,以其外形特徵證明案件過程的叫做物證。至於在刑訴中另當別論,不能不分清楚就一概而論!

❹ 法客帝國 最高院判例 未經他人同意的錄音證據應如何採信

首先,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六條規定, 對以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專反法律禁屬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就是有效的。
其次,根據規定,錄音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但是司法機關應該對該證據進行核實。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❺ 證據原件丟失,用錄音證據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第七十條規定的「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是有證明力的。

要使該錄音證據成為判決依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其一,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當時沒有受到限制,是自覺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

其二,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法律依據: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錄音證據而言就是說,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錄有他人隱私或在其工作或住所竊聽取得的錄音資料,仍然會被排除使用。

❻ 沒徵得對方當事人同意,採用偷錄方才式的錄音材料可否被法庭採信。根據是什麼

只能做為參考證據,效力不是很高。

❼ 錄音作為證據能否被採信有法律依據嗎

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有下列7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中國《民事訴訟法》把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基本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十九條對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有權要求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並經人民法院准許出示復製件或者復製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證據證明復製件、復製品與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六十九條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第七十條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一)書證原件或者與書證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副本、節錄本;

(二)物證原物或者與物證原物核對無誤的復製件、照片、錄像資料等;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二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二)註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和證明對象等;

(三)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

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錄音證據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  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❾ 手機錄音如何作為證據交給法院

把手機錄音拷貝到光碟或u盤,方便法院播放留存,同時還應整理出一份專錄音文字檔予以對照屬。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9)民事訴訟法關於錄音證據法院怎麼採信擴展閱讀:

錄音證據的法律效力

首先,大部分當事人提供的錄音是一方在另外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錄的,對於這種證據的限制主要有二:

一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亦不能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

二是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如採取暴力、脅迫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

如果沒有違反上述規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其次,在訴訟實踐中,如果要使用錄音證據,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是應該提供原始載體,即錄音未經過處理,具有連續性、真實性。

二是錄音資料中記載的內容應當盡量清晰、准確,雙方就所談論的問題及表態均有明示。

三是除錄音證據外,還應充分提供其他證據佐證。

熱點內容
法院審判與執行 發布:2025-09-16 15:07:38 瀏覽:768
法律援助律師幫已判被告人安置 發布:2025-09-16 14:59:12 瀏覽:740
專家學者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6 14:57:25 瀏覽:827
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9-16 14:44:43 瀏覽:342
勞動法的規定證書 發布:2025-09-16 14:37:46 瀏覽:394
辱罵人應該成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14:30:21 瀏覽:374
勞動法中一周工作幾天 發布:2025-09-16 14:26:21 瀏覽:658
山東勞動法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9-16 14:22:37 瀏覽:885
法院翻譯方案 發布:2025-09-16 14:08:32 瀏覽:704
任前法律知識和廉政考試 發布:2025-09-16 14:06:36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