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訴訟法31條釋義
1. 行政訴訟法第39條和46條
你說的39條是過去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廢止,現在是46條。比如說公安局對你罰回款答,自你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6個月內起訴,逾期,法院不再受理
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 新行政訴訟法第31條中所說的近親屬包不包括兒媳有什麼法律以據嗎
行政訴訟法沒有具體規定,
刑事訴訟法中「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3.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是什麼意思
你好,其法條內容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釋義:本條是對復議期間和對復議不服的起訴期間的規定。本條規定公民、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這里的兩個月期間是一般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具體復議期限的,一律按兩個月的期間執行。如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的期間執行。有關行政機關應按相關規定的復議期間作出決定。申請人不服復議裁決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在法律或者法規規定的復議期間內不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人應當遵守兩個十五日的期間規定。只有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可以例外。復議期間和起訴期間的計算辦法,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月、日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說的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不同於訴訟時效,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不因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而發生中斷。從這一點上說,復議期間或起訴期間是不變期間。
4.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
法條內容: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內政行為的證據和所容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釋義:本條是對被告負舉證責任的規定。提供證據的責任簡稱為舉證責任,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出證據加以證明。如果不能提供證據,則可能導致在訴訟中敗訴。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原告和被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他們之間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基於行政機關的單方面的行為。行政機關作出某種具體行政行為,一要有事實根據,二要有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依據。因此,在行政訴訟中,訴訟標的是具體行政行為,理所當然的應由行政機關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有責任提供為什麼作出該項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另外,從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看,主要也是根據行政機關提供的各種材料審查其行為是否合法。因此,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不僅要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和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依據,而且應對提供的材料加以證明。被告提供的證據如果不足以證明其行政行為是合法時,則有敗訴的可能。
5. 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第三十條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回公民調查,答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6. 新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第38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內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容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7. 修改的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請解釋一下。
新行政訴訟法的三十八條規定的是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按照行政訴訟的一般舉證原則,應當是被告即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的,即行政機關應當自證無過失。
第三十八條賦予了原告提出證據證明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過失的權利,並且即使原告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過失,也不能免除行政機關的舉證責任。
歡迎追問。
8. 新行政訴訟法第31條中所說的近親屬包不包括兒媳
行政訴訟法抄沒有具體規定,
刑事訴訟法中「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9. 行政訴訟法原告舉證范圍
按現行現行法律規定,行政訴訟中,原告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另外,人民法院有權要求原告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10. 對新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的理解
這個條款最主要是第三款,這里的行政領導是指正職和副職都可以,限制的是不能夠只讓律師代錶行政機關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