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課件
❶ 誰有09年萬國法條串講班馬明亮【刑事訴訟法】9-11的講義啊
包括講義和音頻課件
http://www.iliyu.com/source/11256
用迅雷下載
❷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刑事訴訟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刑事訴訟是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刑事訴訟的中心內容是解決被追訴者(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因此,刑事訴訟法與刑法關系密切,學習刑事訴訟法必須對刑法有所了解。
2.刑事訴訟由國家專門機關負責進行。刑事訴訟活動主要由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負責進行。其中,享有偵查權的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軍隊的保衛部門、監獄和走私犯罪偵查局。在考試中,一般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偵查許可權為考察重點。人民檢察院是唯一享有檢察權的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檢察權貫穿始終,如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監督;自偵案件的偵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抗訴;執行監督;等等。人民法院是唯一享有審判權的機關。根據第12條規定,審判階段是確定公民有罪的必經階段。因此,審判程序一直是律考的重點。
3.刑事訴訟必須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在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除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外,還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被告和證人、鑒定人、書記員、翻譯人員等訴訟參與人。各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訴訟地位及其權利義務關系是刑事訴訟學習的重點。
4.刑事訴訟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這是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特徵。與其它社會活動不同,刑事訴訟活動是刑事訴訟法的產物。只有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活動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刑事訴訟案件的流轉程序一直是律考關心的重點。
❸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可詳細論述了;
❹ 刑事訴訟基本理念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一、追究犯罪、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直接目的,也是我國制定刑事訴訟法宗旨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一個方面。否則,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就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就需要國家通過刑事訴訟行使刑罰權對犯罪加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通過法律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對犯罪追究。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刑事訴訟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保障人權。除了通過打擊犯罪以保護人民的權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以外,刑訴中的人權保障主要指:
①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
②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和懲罰;
③保證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懲罰。
以上三點中,第一點是從訴訟過程上說的,第二、三點是從結局上說的,只有訴訟參與人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訴訟結果的人權保障得到實現。但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超越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從而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嚴重損害司法公正。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了旨在保障人權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是如此。它不僅規定了「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規定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訴訟原則,規定了辯護權、訴訟參與人權利及其保障,規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法律規定公民的義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刑事訴訟懲罰犯罪,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但刑事訴訟不可偏廢懲治犯罪,因為刑事訴訟的進行是以存在犯罪並應當追究為前提的。當然,也不能以削弱、犧牲人權保障為代價去追求和強化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效果。
總之,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並重,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
❺ 什麼是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你好。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涵蓋叄個方面的內容:
1、既要懲罰犯罪,又要尊重和保障人權;
2、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程序公正的內容包括程序公開、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
3、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
一、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
所謂懲罰犯罪,是指通過刑事訴訟活動,在准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本身的作用來抑制犯罪。所謂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指在通過刑事訴訟懲罰犯罪的過程中,保證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具體包括:(1)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處罰;(3)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
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關系是,既統一又對立。一方面,正確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統一的;另一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權也不能脫離懲罰犯罪;一般認為懲罰犯罪與尊重和保障人權應當並重。
二、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
訴訟公正包括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即結果公正,指案件的結局處理所體現的公正。刑事案件的實體公正,具體要求是:(1)據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實的認定,應當做到證據確實、充分;(2)正確適用刑法,准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名;(3)按照罪刑相適應原則,依法適度判處刑罰;(4)對於錯誤處理的案件,採取救濟方法及時糾正、及時補償。刑事案件的程序公正,具體要求是:(1)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2)認真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權利;(3)嚴禁刑訊逼供和其它非法手段取證;(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5)保障訴訟程序的公開性和透明度;(6)按照法定期限辦案、結案。
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各有其獨立的內涵和標准,不能互相代替。
三、訴訟效率
追求訴訟效率,意味著應當降低訴訟成本,加速訴訟運作,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公正與效率的關系是:公正第一,效率第二。公正優先,兼顧效率。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❻ 刑事訴訟有哪些基本理念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一)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
1、懲罰犯罪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賦予,保障人權是對國家刑罰權的規制。
2、當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發生沖突時,犯罪控制模式往往選擇懲罰犯罪,正當程序模式則往往選擇保護人權
3、現代人權保障理念的核心是維護人的價值和尊嚴。國家權力存在的唯一合法性,在於為公民個人正當權利提供保護。由於權力具有擴張性,所以必須對權力加以限制。
4、現代法治國家將保障被追訴人權利的價值置於訴訟制度的首位,在沖突情況下,原則上保障人權優先於懲罰犯罪。在訴訟制度上體現為:審前程序司法審查的確立、辯護制度的完善和證據排除規則的確立。
(二)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
1、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是結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過程的公正。
2、關於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有以下幾種觀點:(1)實體優先論。(2)並重論。(3)程序優先論。
3、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終極目的都在於公正解決糾紛。程序公正具有保障實體公正實現的作用。由於程序公正具有不同於實體公正的評判標准,程序公正相對於實體公正又具有獨立性。
4、由於發現事實和適用法律的不確定性,實體公正具有不確定性,而程序公正的特點有助於為這種不確定性提供正當性的基礎。
5、在追求實體正義的過程中應將程序正義放在優先地位。
(三)訴訟效率
訴訟效率要求:
1、嚴格控制審前行為的期間,要求被告人要不被拖延地帶到審判官面前;
2、對羈押期間進行嚴格限定;
3、庭審中奉行不間斷審理原則;
4、廣泛建立簡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處理。
相關閱讀:
刑事訴訟的五個階段
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
在刑事訴訟法中,刑事案件處理有兩種類型:對於需要偵查的案件,叫做公訴案件,需要經過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五個階段;對於不需要偵查的案件,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的,叫做自訴案件,需要經過立案、審判和執行三個階段。
(1)立案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方面的材料,按照各自的職能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實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決定是否作為刑事案件交付偵查或審判的訴訟活動。立案是刑事訴訟活動開始的標志。社會生活中出現糾紛或者事件後,只有經過公安司法機關立案,才能進入刑事訴訟軌道,才能進行後面的偵查或者審判。
(2)偵查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為收集證據、查明及證實犯罪和緝獲犯罪人而依法採取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對公訴案件而言,立案之後就進入了偵查階段,通過偵查活動,收集確實、充分的證據,查明犯罪事實,查獲犯罪嫌疑人,為以後檢察機關的提起公訴打下基礎;通過偵查,如果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應該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己經被逮捕的,應立即釋放。
「專門調查工作」具體包括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勘驗、檢查,偵查實驗,搜查,扣押物證、書證,查詢、凍結存款、匯款,鑒定,通緝,辨認等訴
訟活動。「有關的強制性措施」具體包括對犯罪嫌疑人適用的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等五種強制措施,還包括必要時採用的其他強制性方法,如強制檢查、強行搜查、強制扣押等。
(3)起訴有兩種,包括公訴和自訴。
(4)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辯雙方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於依法向其提出訴訟請求的刑事案件進行審理和裁判的訴訟活動。
(5)執行則指刑事執行機關為了實施己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所確定的內容而進行的活動,在我國,刑事執行的主體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監獄等。
❼ 刑事訴訟的基本法理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法理,是指反映刑事訴訟理念和目的的要求,貫穿於刑事訴訟的全過程或者主要訴訟階段;
對刑事訴訟過程具有普遍或者重大指導意義和規范作用,為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參與刑事訴訟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與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刑訴法》第3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刑訴法》第5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刑事訴訟法第7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四、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五、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六、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的訴訟權利和人身悔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代理人到場。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的訴訟權利和人身悔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❽ 如何學習刑訴向高甲的課件
厚大向高甲老師的課按照課件上傳順序學即可,如果覺得課件上傳速度快也不用擔心,按照自己的計劃學就好,老師的課和書是配套的搭配著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❾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該怎樣應用
在刑事訴訟中,在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引領下,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必須放在重要位置,以切實有效地恢復受損的社會關系。但是,在倡導社會關系修復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公序良俗原則在刑事案件中的體現,以維護公共利益,發揚善良風俗,弘揚社會公德,從而保障社會肌體健康發展。
我國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由來已久,1986年《民法通則》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詞語載入法條。2017年《民法總則》首次明確公序良俗原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9)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課件擴展閱讀: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精神: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法院專門行使;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改稱為「被告人」。
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