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2017年年會

行政法學2017年年會

發布時間: 2021-12-23 19:57:37

行政法學 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選,可以當場作出決定,但應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第二題選D;第三題選B,必須依照法定格式要求製作、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第四題選C和D,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一條,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出示工作證件,並填寫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有被侵害人的,並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規定的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被處罰人的姓名、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公安機關名稱,並由經辦的人民警察簽名或者蓋章。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四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 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1)行政法學2017年年會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六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製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處罰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件的名稱和號碼、住址;

(二)違法事實和證據;

(三)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處罰的執行方式和期限;

(五)對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的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決定書應當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加蓋印章。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❷ 20年法考趨勢

你好,法考改革後強化對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職業倫理的考查力度,既考查知識基礎,也考查實踐能力。 2018年、2019年兩年的法考已明顯體現這一改革要求,今後,這個趨勢只會加強不會減弱。具體來說:
(1) 法治理論是磐石。不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法治理論(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及 憲法知識)都將占據重要比例,主觀題考試中出大論述題的模式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2) 實務性加強。相比以往司法考試注重考查知識記憶,法考更趨向於通過處理案例的方式考查知 識,對知識記憶和知識運用均提出要求。在客觀題中,題目多以案例形式呈現,甚至很多題目的原型就 是真實的案件,由現實中的案例、問題改編、提煉、總結而成。在主觀題中,簡單一點的題就是分析給 定的案例中的法律關系,回答具體提問。難一點的就是,讓考生代入實務中的各種角色去處理具體法律 適用問題,如以當事人、法官、代理律師等的身份辦理具體案件,包括撰寫起訴狀、答辯狀、辯護詞、 找出爭議焦點、證據運用、根據認定事實給出處理意見、撰寫判決書、撰寫強制執行申請書等等。隨著 法考的成熟,試題的難度也會逐漸加大,將來更可能會出現概括式提問,綜合考查知識和適用。
(3) 融合性明顯。學科融合性主要體現在主觀題,在提供法條的情況下,更注重考查考生認定各種 法律關系及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就如實務中,可能出現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之間融合,刑法、刑 事訴訟之間融合,也可能存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個部門法之間融合。這要求考生對各學科的重要法 律規則十分熟悉,能夠綜合運用法律知識全面分析一個案例中的各個部門法律知識點,准確認定各種法 律關系,並提出解決方案。
(4) 體現新制度、社會熱點。2018年法考客觀題中民法考題涉及撿到隕石的所有權歸屬問題(當 年出現過眾多人去雲南找隕石的新聞),2019年法考主觀題中考查新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票據法,與 實務中的熱點問題密切結合。這也將是未來法考的趨勢,考題與時代背景、社會熱點相結合,關注熱點 問題,關心現實問題,與時代同頻共振,也正是法律職業的要求。
(5) 題目靈活,考查理論深度。法考是為社會選拔法律人才,法律實務並非如教科書那樣人物關系 清晰、問題明確,難免會出現或因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或因情理復雜特殊不適於機械套用法條,從而出 現爭議。法考也極有可能讓未來的法律人來處理這些情形,如2019年主觀題涉及民事訴訟的重復起訴認 定問題,很多人認為該題即是開放型問題,能夠合理闡釋得出結論的理由即可。這就對考生的法學理論 水平和法律具體適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總之,法考將會越來越把考生視為合格的法律人,以實務中合格法律人的標准命題,考查考生利用 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的能力。

❸ 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有哪些

芮沐,中國法學「第一翁」

(1908年—)

我國經濟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的創始人,以百歲高齡被尊為中國法學「第一翁」。1954年後到北京大學法律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學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執教近70年,親自指導了12屆博士研究生,著有《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等。

韓德培,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

(1911-2009年)

我國國際法學一代宗師,也是中國環境法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79年開創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1981年推動組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環境法研究所。他著作等身,其中《國際私法》是我國高等院校第一部統編教材,《環境保護法教程》是我國第一本環境保護法的教材。

王鐵崖,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1913-2003年)

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人,國際法研究院士,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的一面旗幟。新中國成立初,參與了《共同綱領》的起草;1984年、1990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基本法起草。著有《戰爭與條約》、《中國舊約章匯編》等,譯作《奧本海國際法》。

王名揚,「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1916—2008年)

當代著名行政法學家。1946年考取最後一批國民黨政府的公派留學生,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1958年學成回國。他參加了我國第一部行政法統編教材《行政法概要》的編寫工作。著有《英國行政法》、《美國行政法》等。福布斯網站將其列為「行政法學界四大金剛」之首。

❹ 行政法學:對「法無授權皆禁止,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理解

這兩句話針對的其實是不同的主體,法無授權皆禁止是指國家機關尤其是行政專機關,在沒屬有法律的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做出超出法律的越權行為,也就是說依法行政。
法不禁止皆自由針對的是公民和組織,只要法律對公民和組織的行為沒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權利,你有權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

❺ 行政法學問題

(1)B(2)C

❻ 沈開舉的成就及榮譽

1984年以來,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開設了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國家賠償法學、比較行政法學等多門法學課程。教學效果優良,先後獲得鄭州大學法學院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鄭州大學中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和鄭州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的稱號。
參與撰寫學術著作近20部,其中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審定的高等學校統編法學教材《交通行政法》一部,個人專著《行政徵收研究》一部,主編《國家賠償法通論》、《行政處罰法通論》等著作五部。在《中國法學》、《憲政論叢》、《行政法學研究》、《人民日報》、《法制日報》等十幾種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承擔多項國家和省市的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政補償研究》一項,參與中國法學會項目《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法律機制研究》一項。2002年參加由應松年教授主持的《國家賠償法》修改建議稿起草工作,擔任三個起草小組中河南組召集人。2003年參加國務院法制辦委託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承擔的《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並擔任主要執筆人。承擔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主持《河南省實施〈行政處罰法〉狀況及其對策研究》一項,參與2項。另外,還承擔《司法腐敗研究》、《行政責任研究》等鄭州市和鄭州大學項目各一項。
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1998年曾與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應松年會長、楊海坤教授組成中國行政法代表團赴韓國參加東亞行政法年會,並作了「中國行政訴訟現狀及其問題」的學術報告。1999年和2001年兩次參加大陸行政法代表團赴台灣進行學術交流,作了「行政強制執行與行政強制措施研究」等學術報告。近年來,多次應邀參加在北京、杭州、大連、海口等地舉行的中美、中英、中德行政法學術研討會。還多次應邀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舉辦的《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和《行政程序法》起草工作研討會。

❼ 收入中國行政法學年會論文集的文章還能再發表么

視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如該論文集為主流資料庫收錄的(知網,萬方,維普),是不可能重復發表的;如未收錄,屬於內部資料或內部期刊,可繼續發表。

因為,你只需要知道,你所刊登期刊雜志是否為公開發行。

❽ 薛剛凌的學術論文

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共計70餘篇:
1. 《行政體制改革基本問題研究——兼論行政體制改革與行政法治的關系》,載《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2. 《社會自治規則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
3. 《行政法的主體論》,載《憲政與行政法治發展報告》,2006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開創公法學科的奠基之作》,載《法制日報》2006年5月25日第11版;
5. 《行政法發展模式之檢討與重構》,載《公民與法》2006年第3期;
6. 《將公共財政納入法治軌道》,載《中國審計》2006年第2期;
7. 《論府際關系的法律調整》,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
8. 《土地徵收補償制度研究》,載《政法論壇》,2005年第2期;
9. 《價格聽證制度研究》,載《憲法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第2卷;
10. 《論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價值》,載《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1. 《BOT項目中特許經營人的風險防範及利益保護研究》,載《浙江學刊》2005年第5期;
12. 《地方政府是否有權管轄中央企業資產》,載《法制日報》2005年10月13日;
13. 《立法機關和社會如何形成良性互動》,載《法制日報》2005年8月15日;
14. 《行政訴訟法修訂之結構模式研究》,載《訴訟法論文集》,2005年9月;
15. 《依法管理和監督各類社會組織》,載《人民日報》2005年12月6日;
16. 《依法行政與行政體制改革》,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7. 《行政合同訴訟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4年第7卷;
18. 《國家治理的理性選擇》,載《紫光閣》2004年第8期;
19.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及第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20.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4期;
21.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下)》,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5期;
22. 《論公務員錄用平等之保護》,載《依法治國新視點》,2004年9月;
23. 《從認識到規范——悄悄走近的特許經營制度》,載《法制日報》2004年2月19日;
24. 《車牌拍賣是否違法》,載《法制日報》2004年5月19日;
25. 《誰應對三警員的損害負責》,載《人民公安》2004年第4期;
26. 《國家賠償為何如此艱難?》,載《法制日報》2004年8月10日;
27. 《公共服務中的特許經營》,載《公共服務創新》,2004年12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8. 《論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和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1期;
29. 《公聽代表人制度研究》,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並收入《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4年卷)》;
30. 《行政訴訟被告制度之檢討》,載《訴訟法的理論與實踐》2003年卷;
31. 《農村法治發展之思考》,載《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32.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上),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4卷;
33.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下),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5卷;
34. 《法治的呼喚:對孫志剛案的行政法學思考》,載《中國訴訟法判解》2003年第1期;
35. 《美國行政裁決替代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6. 《美國規章協調制定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7. 《行政判決制度研究》,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38. 《地方制度研究新思路:中央與地方應用法律相規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39. 《第五屆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40. 《行業腐敗,是誰惹的禍?》,載《時代潮》2003年第1期;
41. 《民營化: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路徑》,載《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
42. 《居民身份證制度透析》,載《法制與新聞》2003年8月;
43. 《軍事法學是法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載《法制日報》2003年12月11日;
44. 《行政訴訟類型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5. 《WTO與行政組織法的改革》,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1期;
46. 《行政法理論與實踐關系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7. 《中央行政組織法律問題之探討》,載《公法研究》2002年第1期;
48. 《地方行政組織法完善與構想》,載《東吳法學》2002年第1期;
49. 《WTO與中國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3期
50. 《完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的思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51.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之探討》,載《法學雜志》2002年第3期;
52. 《審視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載《法制日報》2002年1月20日;
53. 《法官與法官文化》,載《法制日報》2002年4月21日;
54. 《重構行政判決制度》,載《法制日報》2002年3月3日;
55. 《程序與法治》,載《法制日報》2002年8月18日;
56. 《行政組織法基本原則之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2期;
57. 《中美行政執行制度比較》,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58. 《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
59. 《機構改革也需要法律規制》,載《法制日報》2001年1月28日;
60. 《論行政權》,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4期;
61. 《第四屆東亞與海峽兩岸行政法學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62. 《〈WTO與中國行政法的改革〉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63. 《第五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4期;
64. 《行政訴權的價值》,載《法制日報》2000年9月24日;
65. 《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66. 《行政訴訟十年回顧》,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67. 《東亞行政法研究會第三屆年會暨行政程序法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1期;
68. 《行政訴訟受案標准研究》,載《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69. 《處理行政、民事爭議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6期;
70. 《我國行政主體理論之檢討》,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
71. 《行政組織法與依法行政》,載《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
72. 《市場經濟與行政法的發展思路》,1998年9月,載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編《優秀論文集》;
73. 《論行政法的目的、手段和體系》,載《政法論壇》1997年第3期;
74. 《對行政訴訟審查范圍的幾點思考》,載《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第2期;
75. 《論行政組織法的幾個基本問題》,載《中國行政法學新理念》,1997年11月,中國方正出版社;
76. 《關於行政處罰主體制度的思考》,載《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77. 《論行政行為與事實行為》,載《政法論壇》1993年第4期;
78. 《行政機關編製法論綱》,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3期;
79. 《論行政機關的不作為引起的訴訟》,載《法學雜志》1993年第1期。

❾ 中南大學法學院的舉辦活動

中南大學法學院成功主辦五屆「法治政府·南嶽論壇」、行政規制高層論壇,承辦了2009年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年會、2013年度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學部工作會議、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2013年年會,「法治中國·湘江論壇」等等。

❿ 行政法學心得體會

我粘貼給你參考下
文章作者 :文秘工作者 發布時間:2009-7
部分內容:

通過參加**縣人大法律培訓班學習,我對法律條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層次內涵的深刻領悟,有了質的變化。對照所學的知識,結合本職工作,聯繫到執政為民、依法辦事上,真正覺得法律對一個基層幹部來說,既是護心鏡,又是當家寶。
——領悟學法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已經開展了十幾個年頭,隨著法律知識的不斷普及,公民法律意識的明顯增強,各級幹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覺性不斷提高,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聯系自身工作經歷,我認為,法律知識的匱乏,法律運用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極大程度地阻礙著經濟發展,引發著各種矛盾。無論在工作方式上,還是在決策領域上,總是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去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而不善於運用法律手段。雖然認識到學法的重要性,但知識准備不足;雖然對法的公正價值有了認識,但樹立信心不足;雖然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依法辦事的能力低下。隨著公民法制觀念的普遍增強,領導幹部的思想、言行,毫無掩飾地接受著群眾的裁判。所以說,作為基層的一把手、大當家,不僅要自己學好、用好法律知識,還必須引導群眾學好法律知識,運用法律去溝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順工作、維護正義、實現和諧、謀求發展。尤其是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窮富懸殊的差異,急功近利的貪欲打破了心態平衡,盲目的發展,使土地、水資源、森林、能源等出現了嚴重的生態赤字,私慾的膨脹占據了法律的位置。當我面對愚昧的做法,面對貪婪的糾纏,面對苛刻的質疑,面對辦一件事得不到理解,面對辦一個企業是如此艱難時,深深感到:法律意識淡薄和執法的蒼白,是那樣毫不留情地阻礙著發展。因此,這一個多月的法律知識學習,對我是個很大的鞭策,更是一個很大的收獲。我不僅一掃缺少法律知識帶來的困惑和迷惘,更收獲了增長法律知識帶來的巨大財富。所以說,學法重要,用法必然,執法關鍵。
——堅持學法的自覺性

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法律法規學習,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黨委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形象的大事。我深深體會到,當人大代表要學好《代表法》;搞行政事務要學好《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抓生產要學好《農業法》、《土地法》;植樹造林要學好《森林法》;項目引進要學好《環保法》;優生優育要學好《計生法》;調解糾紛、維護穩定要學好《民法》和《刑法》,如此等等,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到法律法規。要學深學透,靠上級安排不行,必須形成自覺的、有序的、重點的學習風氣和習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不斷領悟,依法履行職責的觀念才能得到增強,自身法律素質才能明顯提高。
——提升用法的技巧性

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用法。通過從書本學到實踐學,我深深感到,只有把學習法律知識與依法辦事緊密結合,與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與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緊密結合,在涉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決策時,才能做到充分論證,依法決策,才能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去用法?我認為:

一是思想上綳緊「一根弦」。計劃辦什麼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打問號,符合法律的就去預謀、策劃;計劃說什麼話,先想想群眾願不願聽,聽了是什麼反映,會有什麼效果和後果,用換位思路反復去想,自己先和自己過不去,直到說出來公平、公正、依法為止。

二是工作中穿好「二根線」。作為書記、鎮長一肩挑,又是一名人大代表,必須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從群眾的角度去審視問題,以發自內心的真情與群眾溝通交流。在今年「七一」煤礦60萬噸甲醇項目征地補償的問題上,群眾一時不能理解,我就堅持「換位思考」,除親自接待來訪群眾外,多次走田間、進農戶、坐坑頭,講《土地法》,講國家征地補償政策,一次講不通多次講,口頭講不清用書本,一條條列印出來,發到群眾手中,經過反復宣傳、講解,群眾解除了疑慮,最終達成了合法、合情、合理的佔地補償協議。通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自己有法律知識還不夠,還必須讓群眾有法律意識。群眾和國家這二根線,針眼再小也得穿過去,並成一根線。

三是決策上把好「三道關」。我始終認為為民辦事、辦民謀利,必須依法執政、依法決策。面對虒亭「地大、物稀、財薄、民困」的現狀,也曾想放「三把火」燒個通紅,砍「三板斧」來個痛快,強建基礎,調產增收,招商引資,開發旅遊一步到位。想法是好的,但做起來不易。在不斷的強化法律意識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符合實際,體現民意,只要是依法決策,再硬的石頭也去啃。我體會到,要想辦成一件大事,還必須把握好「三道關」。即:

——法律關。法律是准繩,法律至上、法律至尊、法律至貴;學法律充實自己心中有數,用法律保護群眾深得民心,依法律辦事得心應手。

——公開關。公開是依法行政的窗口。近年來,國家補償政策多,農民實惠大,但要把握不好,就會造成不穩定因素和違法事件發生,把各項補償政策、標准公布於眾,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才能保一方穩定。

——行政關。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行為。幹部在工作中的每個具體的行為都能反映政府的形象。在具體工作中,作為領導、班子,必須做學法榜樣,當用法先鋒,行法定職權。行政權的運用,最經常、最廣泛、最密切地關系著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利益。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崇尚法制權威,是實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執法的有效途徑。

熱點內容
改名法律責任自負承諾書 發布:2025-09-14 01:36:51 瀏覽:841
法律知識新浪博客 發布:2025-09-14 01:32:45 瀏覽:879
電大婚姻法作業答案 發布:2025-09-14 01:29:50 瀏覽:367
我國現行婚姻法上的配偶人身權 發布:2025-09-14 01:24:37 瀏覽:471
江西省勞動法中的產假規定 發布:2025-09-14 01:23:40 瀏覽:175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考任務二 發布:2025-09-14 01:23:37 瀏覽:738
感謝信司法所 發布:2025-09-14 01:21:50 瀏覽:383
郵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1:11:42 瀏覽:901
非法經營幼兒園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00:47:36 瀏覽:96
當道德跌倒時作文 發布:2025-09-14 00:41:2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