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前刑事訴訟法
『壹』 刑事訴訟法修改了什麼
修改項目修改內容評價秘密拘捕刪去了逮捕後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明確規定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24小時(原來為12小時)以內通知家屬。將拘留後因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情形,僅限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對遏制偵查機關濫用「秘密拘捕」有一定作用,但秘密逮捕條款並沒有完全取消,草案第73條,意味著司法機器將可以以「反恐、維穩」之名拘捕公民6個月,並且是非常規地點。人權保障 第二條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被認為是是刑訴法向優先保障人權方向的重大進步。禁止「自證其罪」草案在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刑訊逼供的基礎上,增加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定。這一條是對原「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舊的刑訴法觀念的修正。國家公權力有義務用證據去證明一個人是不是犯了罪,而不能寄希望於被告自己承認自已有罪。這是進步,但被告仍無「沉默權」卻要「如實回答」,「不得自證其罪」成空話。非法證據排除 明確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的具體標准: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合理解釋;否則應當予以排除。法院、檢察院和公安都有排除非法證據的義務,以及法庭審理過程中對非法證據排除的調查程序。限制刑訊逼供的嚴重狀況,都將起到長遠的作用。為律師法庭抗爭提供了直接的法律武器。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雖有突破,公權力作偽證卻無人追究,缺少罰則。「補正」和「合理解釋」的規定,似乎給非法證據留了退路。「大義滅親」被排除「考慮到強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對被告人進行指證,不利於家庭關系的維系,規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如獲通過,將顛覆現行「大義滅親」的司法規定。刑訊逼供修正案草案增加規定了拘留、逮捕後及時送看守所羈押,在看守所內進行訊問和訊問過程的錄音錄像制度。對「躲貓貓死」等有遏製作用。逮捕條件和審批程序關於逮捕條件中「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規定細化。增加規定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時訊問嫌疑人和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程序,以及在逮捕後對羈押必要性繼續進行審查的程序。法律健全的國家,警察和檢察院只有「三天權」。限制人身自由不是「審批制」,而是「聽證制」。一個嫌疑人要不要關起來偵查,還是取保偵查,只要有異議,應由法院決定。監視居住增加大量關於「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條款,明確其適用范圍、執行方式。明確監視居住適用條件可能變相使超期羈押合法化,某些超期拘押手段能以「監視居住」名義施行,有可能「黑監獄化」。死刑復核增加規定:最高法復核死刑,應當(原草案用語為「可以」)訊問被告人,律師提出要求的,應聽取律師意見。對不核准死刑的,可發回重新審判或改判。最高法關於死刑案件的復核,被告人一直難以參與,「可以」改為「應當」,在對司法機關的要求上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可以進一步避免錯殺的發生,但條文過於簡單,帶有行政化色彩,最高檢通過監督死刑復核程序是否合法,結果是否公正。辯護制度明確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在押期間可以委託辯護人。草案將關於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只能聘請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規定修改為:犯罪嫌疑人在偵查期間可以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同已通過的《律師法》有了較好的銜接。擴大律師權利,在律師的陪伴下,被告人的權利便會更有利於維護。雖然律師權利加強,但與律師偽證罪相關的38條仍沒有廢止和修改。 律師會見程序和閱卷權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規定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均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同已通過的《律師法》有了較好的銜接。擴大律師權利,更好保護犯罪嫌疑人權利。雖然律師權利加強,但與律師偽證罪相關的38條仍沒有廢止和修改。偵查中的律師在場權有待加強。偵查措施草案增加規定了口頭傳喚嫌疑人的程序,適當延長了特別重大、復雜案件傳喚、拘傳的時間,增加規定了詢問證人的地點,完善人身檢查的程序。修正案草案增加了嚴格規范技術偵查措施的規定。技術偵查、秘密偵查入法,並且未能得到有效約束。應當取消檢察院的偵查權、檢察院必須只保留起訴職能,但這次大修仍然沒有修改。偵查監督修正案草案增加規定,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違法行為有權申訴、控告,並規定了相應程序。限制了制約了公安、檢察權力。對防止秘密偵查,侵犯公民隱私有積極作用,但仍有待細化。上訴不加刑原則增加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可以進一步避免錯殺的發生,但條文過於簡單,最高檢通過監督死刑復核程序是否合法,結果是否公正。未成年人訴訟程序設置了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對未成年人可判處1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有悔罪表現的,檢察院可作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設置了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有利於未成年犯更好地回歸社會強制醫療增加規定: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法院可就此作出決定。
『貳』 新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意義
一、將保障人權入法,落實了憲法人權條款,推進了憲政的發展;
二、專設立了「非法證據屬排除」制度,將執法辦案的合法性的要求設定了法律後果,刑事訴訟法的邏輯結構更加完備;
三、完善了強制措施,提高了逮捕的標准,細化了逮捕的條件,促使審前羈押將變少;
四、推進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進步,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來自國家的法律幫助;
五、明確了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辯護人身份,有利於辯護權利的切實實現;
六、將律師法內容與刑事訴訟法內容作了協調,使法律之間的沖突通過修法得到緩解和排除,法律體系內部更加和諧;
七、與國際刑事司法類的相關公約接軌,有利於中國在世界的形象的提升,能夠得到更多外國的理解和認同;
八、推進了特別程序的設置,對貪官外逃後財產的追繳有了一定法律依據,對未成年人更加突顯了保護等。
總之,對於刑事司法起到推進發展,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
『叄』 《刑事訴訟法》修改了什麼
新刑事訴訟法共計修改二十三處,具體內容主要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內罪案件的處理容;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的程序規則;補充了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下面列舉幾條: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修改
一、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調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回、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答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三、詳細內容請查詢這兩個修正案。
『伍』 刑事訴訟法修訂時間最近是哪一年 有哪些修正
1、2015年《刑事訴訟法抄》沒有襲修正。
2、最新修正的《刑事訴訟法》是2013年1月1日生效的。
3、(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陸』 修改前的刑事訴訟與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對簡易程序的規定有何差異
1、適用條件變化:
修正前的刑訴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一)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
(二)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三)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修正後的刑訴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
(三)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
修正前刑訴法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案件,不應當適用簡易程序:
(一)公訴案件的被告人對於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二)比較復雜的共同犯罪案件;
(三)被告人是盲、聾、啞人的;
(四)辯護人作無罪辯護的;
(五)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修正後的刑訴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
(四)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
2、審判組織變化:
修正前的刑訴法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修正後的刑訴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也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
3、對公訴人出庭要求的變化:
修正前的刑訴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
修正後的刑訴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
4、審限的變化:
修正前的刑訴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
修正後的刑訴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柒』 請問:關於《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內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容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正。《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於1996年3月17日公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沒有再次修改的議程
『捌』 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介紹
新刑事訴訟法共計修改二十三處,具體內容主要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內犯罪案件容的處理;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時的程序規則;補充了不適用速裁程序的情形等。下面列舉幾條: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二、將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三、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玖』 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前把犯罪嫌疑人叫什麼
你好: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前公安機關從立案、偵查、刑拘、回逮捕、預審提請起答訴意見等法律文書的製作以及刑事訴訟活動中將犯罪嫌疑人統稱叫(人犯)。
在法審判期間叫被告人,有罪判刑後叫罪犯。和現在叫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