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7刑事訴訟法熱點綜述

2017刑事訴訟法熱點綜述

發布時間: 2021-12-23 22:17:55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的時間是多少

刑法最後一次修訂時間為2017年11月4日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刑事訴訟法最後一次修訂於2018年10月26日

(截止至2019年3月)

② 刑事訴訟法172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2)2017刑事訴訟法熱點綜述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並記錄在案。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對下列事項的意見,並記錄在案:

(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

(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

(三)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

(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人民檢察院依照前兩款規定聽取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提前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一百七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③ 近幾年刑法中的熱點案例

企業改制侵吞財物構成貪污的數額應全額認定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受委派從事公務的職務便利,非法將企業的公共財物永久控制在個人手中,使財產所有權事實上發生了轉移的,無論是據為己有還是轉送他人,均對公共財產所有權造成了實質性侵害,構成犯罪的,依法應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一兵,男,1947年5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榮城縣,漢族,大專文化程度,上海寶耀建材工業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上海寶耀建材工業設計研究試驗所法定代表人、董事長,住上海市月浦七村21號503室。因涉嫌犯貪污罪於2001年8月22日被逮捕。

1992年7月,上海十三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企業,以下簡稱「十三冶」)與上海耀華水泥廠(集體企業,以下簡稱「耀華廠」)共同投資成立國家、集體聯營企業上海寶耀建材工業工程公司(以下簡稱寶耀公司),其中十三冶投資人民幣375萬元(佔75%),耀華廠投資125萬元(佔25%)。十三冶根據聯營合同,委派王一兵任寶耀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同年11月9日,寶耀公司董事會根據章程規定,頒發了聘用王一兵為總經理的聘任書。

1993年6月,王一兵以寶耀公司生產商品砼需進行試驗為名,經董事會同意,由寶耀公司出資30萬元成立下屬集體所有制企業上海寶耀建材工業設計研究試驗所(以下簡稱「寶耀試驗所」)。1994年7月25日,上海浦東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寶耀試驗所正式成立並核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試驗所由王一兵負責經營。寶耀試驗所取得營業執照前後,在王一兵的授意下,寶耀公司開出支票共計780萬元,用於為寶耀試驗所購買攪拌車12輛及支付其他費用。

1994年底,王一兵得知寶耀公司1994年度利潤總額達1800萬余元,遂指使兼任寶耀試驗所會計職務的寶耀公司會計主管宋某,篡改寶耀公司原先賬目,抽出部分單位支付給寶耀公司的貨款則原始憑證,作入寶耀試驗所賬冊,從而在賬冊中結平寶耀公司為寶耀試驗所支付的購買攪拌車等款項,並將用寶耀公司資金780萬元購買的12輛攪拌車計作寶耀試驗所的固定資產。

1995年1月3日,寶耀試驗所吸收職工個人股金120萬元(其中王及其親屬集資計69萬元),將寶耀公司原投入折算為30萬元,經浦東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變更為集體與自然人投資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王一兵為該試驗所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1997年10月,寶耀公司轉讓原在寶耀試驗所的30萬元股權,由寶耀試驗所職工個人集資充抵,經浦東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變更為自然人投資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其中王一兵個人及其妻、母、女、弟、妹等親屬共計投資104萬元,占總投資的69%,王一兵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至此,王一兵利用擔任寶耀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之便,將用寶耀公司資金780萬元為寶耀試驗所購買並計入寶耀試驗所固定資產的12輛攪拌車隱匿並不予收回,非法轉歸王及其親屬絕對控股的寶耀試驗所佔有。

二、控辯意見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以被告人王一兵犯貪污罪向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被告人王一兵及其辯護人認為,王一兵不具有貪污罪的主體身份,又無非法佔有公款的故意和行為,不構成貪污罪。

三、裁判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王一兵受國有企業十三冶委派到非國有企業寶耀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具體負責寶耀公司的生產經營,代表國有投資主體行使管理權,屬於受國有企業委派至非國有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王一兵利用兼任寶耀公司與寶耀試驗所法人代表並負責兩單位經營的職務便利,唆使會計人員虛假作賬,將寶耀公司的公款轉移至寶耀試驗所,致使寶耀公司對上述公款完全喪失所有權。雖然寶耀試驗所並非王一兵一人出資,也沒有證據證明王一兵個人直接非法佔有上述公款,但上述公款已歸全部由個人出資的寶耀試驗所所有,並由王一兵實際控制和支配,王一兵個人是否直接佔有公款,並不影響其非法佔有行為的性質。被告人王一兵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通過唆使他人作假賬的方法侵吞公款,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貪污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王一兵犯貪污罪罪名成立。被告人王一兵及其辯護人的辯解、辯護意見均不能成立。鑒於其將侵吞的公款主要用於其個人及其親屬為主投資的寶耀試驗所的生產經營活動,並未大肆揮霍贓款,且用贓款購置的車輛已被追繳,對王一兵可酌情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王一兵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十萬元。

(二)非法所得應予追繳,發還被害單位,不足部分繼續追繳。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王一兵以其行為不構成貪污罪為由提出上訴。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寶耀公司系國有企業十三冶和集體企業耀華廠共同投資組成的國家、集體聯營性質企業,王一兵作為國有企業十三冶的國家工作人員被委派至非國有企業寶耀公司從事公務,無論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關於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王一兵都具備貪污犯罪的主體身份。1994年間,寶耀試驗所尚屬寶耀公司全資下屬單位,上訴人王一兵將寶耀公司財產轉到寶耀試驗所不如實記賬,尚不能以貪污罪論處。1997年寶耀試驗所轉制為自然人股份合作制企業,王一兵利用擔任寶耀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便利,放棄公司對寶耀試驗所12輛攪拌車資產的所有權,使該部分本屬寶耀公司所有的公共財物被王及其親屬絕對控股的寶耀試驗所非法佔有,其行為應以貪污罪論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四、裁判要旨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是貪污罪的本質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非法佔有的表現形式復雜多樣,既可以由本人佔有,也可以處分給他人;既可以先佔有後處分,也可以佔有一部分的同時處分另一部分。只要未經所有權人同意而非法對財物進行具有所有權性質的處置,從而永久排除所有權人對財物行使所有權的,即構成非法佔有。司法實踐中,對於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採取各種非法手段將公共財物永久控制在個人手中,使財產所有權事實上發生轉移的,無論是據為己有還是轉送他人,均對公共財產所有權造成了實質性侵犯,構成犯罪的,依法應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本案中,寶耀公司系國有企業十三冶和集體企業耀華廠共同投資組成的國家、集體聯營性質企業,根據聯營合同,十三冶委派王一兵為寶耀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具體負責寶耀公司的生產經營。因此,王一兵是受國有企業被委派在非國有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依法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具備貪污犯罪的主體身份要件。1994年間,王一兵利用擔任寶耀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便利�通過指使財務人員作假賬的方法�將寶耀公司12輛價值780萬元的攪拌車轉移到寶耀試驗所名下之後,在寶耀公司的賬面上已經無法反映出其對寶耀試驗所享有的780萬元債權。但因當時寶耀試驗所尚為寶耀公司的全資下屬單位,雖有獨立的法人人格,但寶耀公司作為寶耀試驗所惟一的股東,對寶耀試驗所全部財產當然地享有出資人的所有權利。因此,王一兵利用職務便利將寶耀公司財產轉到寶耀試驗所不如實記賬的行為,尚不能認定其具有非法佔有目的。但在寶耀試驗所轉制為自然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過程中,王一兵明知寶耀公司價值780萬元的攪拌車已被其利用職務便利以寶耀試驗所固定資產的形式予以隱匿,不但不予收回,反而利用擔任寶耀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便利非法將該部分財物轉歸其本人及親屬絕對控股的寶耀試驗所佔有。對此,王一兵既未向寶耀公司董事會匯報,又未向改制後的寶耀試驗所的股東講明。因此,這些公共財物名義上雖歸寶耀試驗所所有,但其使用、分配等權利均由作為改制後的寶耀試驗所最大股東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王一兵行使,處在王一兵的絕對控制之下,應認定為被王一兵非法佔有。

盡管王一兵非法佔有的寶耀公司的公共財物在形式上仍然屬於寶耀試驗所的固定資產,但由於財產所有權事實上已經發生了轉移,財產的公共性質已經受到實質性侵犯,且處於王一兵的永久控制之下,因此,王一兵將部分公共財物處置給寶耀試驗所其他股東的行為應當視為其非法佔有公共財物後的一種處置方式,不影響對其行為性質的認定。一、二審法院對被告人王一兵以貪污罪定罪處罰是適當的。

④ 案情綜述怎麼寫法學司法考試

一、依法製作,突出主旨

法律文書的寫作除應遵循寫作的一般規律外,根據其特定的功能,首要的一點是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規定,並根據法律活動的啟動和進展情況,確定應該製作何種文書和如何製作,即確定製作某種法律文書的明確目的和中心意思。以涉及刑事案件的文書為例,當公安機關接到報案、控告或舉報材料時,必須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由公安人員製作筆錄,並且要經宣讀無誤,由報案人、控告人或舉報人簽名或蓋章。這份筆錄才算是一份合法的筆錄。當司法機關接到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只要符合管轄規定,應當迅速審查,經審查認為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就要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製作有關立案報告的文書,報請領導批准立案。這就說明法律文書的製作都有法律依據的,因為它們都有法定的特定功能,不是根據想當然的念頭隨意製作的。

既然法律文書都有它的法定功能,自然每種文書就都有它特定的主旨,而要實現它的主旨要求和法定功能,就必須在文書中突出它的主旨。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目的是通過指控某某犯罪嫌疑人構成某罪;人民法院應對其嚴加審判,並給予應有的制裁。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是對某一案件的裁決處理的文書,就必須寫明查清的事實,判明的案件性質,並闡明裁處的理由和作出最後的裁處決定。律師代書的訴狀指控某甲對某乙有侵權行為,就必須在訴狀中寫清某甲對某乙的侵權事實,闡明指控某甲構成侵權行為理由和法律依據,提請法院秉公處理。諸如此類,都必須根據不同法律文書的功能,闡明其主旨,並能使其在文書中表達得鮮明突出、一目瞭然,以期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效能。

二、遵循格式,寫全事項

目前不僅司法機關使用的大量司法文書都有法定的文書格式,就是各種民用的法律文書也開始制定較為統一的格式,即便部分民用法律文書格式尚不完善,但也有約定俗成的慣用格式可供文書製作者遵循。制定統一格式的文書,一是為文書的製作者提供方便,使其製作文書時有所遵循,便於製作;二是有助於法律文書效用的發揮,使接受文書的一方易於掌握文書的要領;三是便於保存歸檔。總之,遵循文書格式製作文書,對於程式性十分明顯的法律文書來說是順理成章的。

製作法律文書除應遵循規定的格式外,還必須認真寫清各種事項,特別是一些法定要求寫明的事項。如當事人基本情況中要求寫明的各種事項就必須寫全寫清。如年齡問題,對於某些當事人具有法律意義,特別是刑事案件中的青少年犯罪,年齡對其是否應負法律責任有直接的法律意義。職業一項對於某些案犯是否屬於職務犯罪也是重要的法律條件。至於事實、理由、處理或請求意見中的有關法定的要素更必須寫全、寫實。

三、敘事清楚,材料真實

法律文書敘述案情事實必須做到明晰清楚,使用的材料必須絕對真實。因為事實是案件的基礎,材料是說明事實的具體內容。敘述事實的具體要求:

(一)事實要素,齊全完備

敘述案情事實,必須寫清事實的基本要素。法律文書中的事實基本要素,除應寫清記敘一般事件所必須寫清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和結果外,還應根據法律文書的特定要求,寫清其反映法律特點的要素,而且要區別案件的不同性質寫清不同的具體要素。根據案件的不同性質,可以區別為兩類,凡記敘有關刑事類的案情事實,應寫明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時間、地點和關涉到的人物(作案人和被害人);作案的原因(目的和動機);作案的過程(情節和手段)和造成的後果;案犯的認罪態度以及證據。凡敘述有關民事、行政類的案情事實,應寫明糾紛發生的時間、地點、關涉的各方(原告、被告、第三人等)糾紛的起因、發展過程、造成的結局、各方爭執意見和理由以及有關的證據。其中行政訴訟的案情事實,在敘述糾紛事實時,還應注意寫清原告被行政處罰的行為事實(不涉及行政處罰的案子除外)敘述上述事實要素,力求寫明其法律上特點和要求。當然敘述上述事實要素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要素是不言自明的,自然也可不寫。如盜竊罪犯的盜竊目的是極其顯然的,一般可以不寫。在敘述事實時,還應該注意寫清、寫全有關的具體事項,特別是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要素一定要提供齊全,這對於避免出現差錯,說明涉案的人員是一特定的人是有重要意義的。

(二)關鍵情節,具體敘寫

法律文書中的事實敘述,要求具體寫明關鍵性情節。因為只有關鍵性情節,才有助於判明案件的性質和涉案人員間的是非正誤。通常所說的關鍵性情節,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決定或影響案件性質的情節。刑事類案件的事實中決定其是否屬於犯罪的情節,或決定其屬於此罪或彼`罪的情節;民事類案件的事實中決定其是否構成侵權行為的情節,都屬於彼類的事實情節,必須具體寫清。如某人對不法侵權行為的反抗是否超過了必要的限度,就必須把侵害人所持的凶器、打擊被害人的具體強度、被害人持有何種工具、如何具體反抗以及造成何種結果等等,寫清、寫實。只有這樣才能判明被害人的行為究竟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前者不構成犯罪,後者則構成犯罪。二是涉及當事人有無法律責任的情節必須具體記敘。如合同糾紛的案情事實,必須具體寫明根據合同規定,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究竟是哪方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失,抑或雙方均有違約行為,孰輕孰重,孰先孰後等。只有這樣才能判定誰有責任,誰無責任;或哪個責任較大,哪個責任較小。如屬裁判文書,才能為正確裁決處理提供准確的事實依據。三是涉及問題嚴重程度的情節必須具體寫清。問題的嚴重程度如何有時不僅涉及問題的輕重,有時甚至於可以影響案件的性質。如有的刑事犯罪手段惡劣,表面看來似乎僅屬於罪行輕重的問題,但實際上它影響到罪行的性質,在處刑上可能從有期徒刑升級為無期徒刑甚至極刑。總之,這三類關鍵性事實情節,在敘述時必須力求具體詳明。

(三)因果關系,交代清楚

法律文書中敘述案情事實,特別重視有關事實的因果聯系,對於「行為目的—行為本身—造成後果」這三者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要求敘述清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判明行為的性質,應否承擔法律責任。如同樣是犯罪行為,造成了嚴重後果的與未造成後果的,在最後的處刑上也會有重與輕的很大差別。因此,在敘述案情事實時,必須把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交代清楚。

(四)爭執焦點,抓准記請

有關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文書,通常屬於反映或處理民事、行政糾紛的法律文書,因而在敘述案情事實時,應特別注意把原被告之間爭執的內容和焦點把握准確,並記敘清楚。當事人之間的爭執意見可能是十分紛紜復雜的,理由也會有千天萬條。作為文書製作者,必須緊緊圍繞當事人之間在民事權益之爭的關鍵問題上,抓住焦點,准確記敘,而不能採取「有聞必錄」的方法,不分主次輕重,一概予以記敘。對於刑事類文書,應如實反映公訴一方與被告人一方在事實的提供和理由的辯解上的重要分歧,以使裁處機關作出有針對性的判斷、認定和理由的闡明。

(五)財務數量,記敘確切

法律文書中的事實敘述,常常涉及財物或其他事物的數量,特別是財物數量更是比比皆是。如民事案件中的財產分割、遺產繼承、金錢借貸、貪污和受賄也都離不開財物數量;刑事案件中有關盜竊、搶劫、詐騙也都離不開財物數量。因而在記敘財物數量時就必須掌握如下的要求:一是要求記明確切數量,一般排斥模糊數量;二是在不可能查明確切數量時容許寫明近似數量,但必須寫明基本數量。如盜竊犯多次盜竊,隨盜竊隨揮霍,難於查明絕對的確切數量,這時容許記近似的基本數量,如「盜竊300餘元」,基本數量3000是確切的,余數則是模糊的。但不容許全部數量都是模糊的,如「盜竊若干元」,否則就難於確定案件性質,是否構成犯罪也難於判斷。還要附帶說明的是,財物不僅要求寫明數量,而且還應注意說明財物的特徵,如品牌、型號和規格等,這對於確定其價值高低也是極為重要的。

(六)敘述事實,平實有序

在法律文書中敘述事實,語貴平實,不追求辭藻華麗,不採用文藝性的修辭手法。一般排斥誇張、比喻等積極的修辭辭格的使用。但是語言平實也並不意外著語言干癟、枯燥無味。因為生活本身就是復雜多變的,因而反映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也必然是豐富的。在記敘事件的順序和方法上,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自然順序法,即通常所說的「順敘」的方法,也就是按照事件的發展過程記敘事實的方法。在發文書中,通常是以時間為線索,以行為人的行為過程為內容記敘發生的事件。這也是表現法律文書中敘事平實的一個方面。不去追求文藝效果,不採取文藝上常用的「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而是讓人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去了解事情的性質、行為的對錯及法律上的有無責任。這種煩惱國法是法律文書所採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2.、突出主題法『這種方法是對記敘刑事類案情事實而言的。其要領是主罪提前記敘、此罪移後記敘,主罪祥寫、此罪略寫的一種記敘方法。適於一人多次一罪和一人多次多罪的案情記敘。

3、突出主犯法,這也是記敘刑事類案情事實而言的,而且是專制指記敘共同犯罪的事實。其要領是,圍繞主犯的犯罪事實記敘,有哪個從犯參與哪次犯罪活動結合記敘。除共同犯罪,還有單獨犯罪的,先寫共同犯罪,後寫單獨犯罪。這適用於多人一次一罪、多人多次一罪、多人一次多罪和多人多次多罪等各種共同犯罪的案情記敘。

4、綜合歸納法,這種方法是記敘同類性質犯罪事實的方法,通常也稱為概括記敘案情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宜單獨使用,即不能將全部案情只用這種方法記敘,否則就不能准確深刻地反映案件的本質特徵。一般情況,對主罪採用具體記敘的方法,而對其同類的次要罪行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予以記敘。通過具體記敘案犯的主罪了解其犯罪的深度,通過綜合歸納記敘其犯罪的廣度,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5、縱橫交錯法,這種方法主要適於記敘民事或經濟糾紛的案情。所謂「縱」,是指記敘事件的發展過程;所謂「橫」,是記敘有關情況的說明介紹,類似一個事件的橫斷面。

(七)材料選擇,真實典型

法律文書中記敘事實所選擇的事實材料,必須絕對真實,不容半點虛假。但是文書製作者所掌握的材料往往是大量的,其中有真有假,有反映表象的也有反映本質的。這就需要在記敘的基礎上加以認真地選擇,進行又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選擇工作,其各本的標準是選用足以說明問題本質的材料,也就是要選擇足以說明案件根本性質的典型材料。刑事類案件的文書,要選擇能夠說明案犯是否構成犯罪的材料。民事類案件,如經分析認定,一方確已構成對另一方的侵犯,就應對文書中選用足以說明構成侵權的材料,不構成侵權的材料就應舍棄。再者,對於多起罪行或多種罪行的刑事案犯,在敘述起罪行事實時,重要的法律文書要求必須逐起罪行或逐種罪行逐一寫清,不能隨意取捨,但反映每起罪行或每種罪行的具體材料中也有最能說明罪行性質與並不能充分說明罪行性質的區別,這樣就必須選用前者而非後者,也就是說選用最典型的足以說明罪行性質的材料予以具體敘寫,其他的予以概寫。至於有的文書可以採用突出主罪法的寫法時,更應在敘寫主罪時,注意選擇典型的材料。

(八)列舉證據,確鑿可信

在法律文書中,寫清案情事實之後,列舉充分有力的證據以證明案情事實的確鑿性和可信性,既是對事實部分的內容要求,又應該成為理由部分認定事實理由的堅實基礎。多年來,在法律文書的協作中存在著不重視列舉證據的傾向,往往用「上述事實,證據確鑿,足以認定」幾句空話予以搪塞,已成為法律文書的一大積弊。近年來,雖經有關司法機關多次在制定文書格式時予以大力糾正,並明確在格式中作為誤區予以限制,在實際工作中已經收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因為積重難返,這種弊病還不可能雜一各級司法機關的重要的法律文書中得到根本的改觀。

四、據法說理,分析有力

理由論證是法律文書中的靈魂,是體現文書主旨的核心內容,必須依法論述,分析透徹,說理有力。以期更好收到法律文書的實效。所以有人認為一篇好的法律文書應該是一篇論證精闢的說理文,看來是不無道理。論據理由的具體要求:

(一)認定事實,以實為證

嚴格的說,一篇重要的法律文書其理由應該有兩個組成部分,一是認定事實的理由,二是適用法律提出處理意見或請求意見的理由。目前,各司法機關的重要法律文書,習慣地把認定事實的理由和事實部分的列舉證據合二為一,即在列舉完證據之後,做一個認定事實理由的結論。當然,目前有的判決書把庭審中的舉證、質證和法庭認證的過程翔實地予以反映,這自然是法律文書的進一步的改進寫法,但最後也必然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二)分析事理,以法為據

法律文書使用於法律和提出處理意見的理由,既要嚴格遵循法律,更要注意事理分析。做到以法誨人,以理服人。這是我國當前法律文書寫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亟待加強。對於有關刑事類法律文書來說,在適用法律和處理意見方面的理由,應著重雜一定罪和量刑等方面的理由。對於民事、行政類案件的法律文書,則應依據有關的法律,闡明案件當事人各方雜一其權益糾紛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明辯違法合法、侵權受害及其各自應負的法律責任。當前的某些法律文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說理不清不透,難以服人。

(三)引證法律,明確具體

法律文書要以法倫理,在引證法律條款方面,就必須注意引證法律的准確性和針對性。要力求做到引用適用於本案的外延最小的法律條款,以保證法律依據的針對性。因此,凡法律有條、款、項之分的,應引證到與案情相適應的條、款、項,說明是法律的哪一條、哪一款和哪一項適用於本案。再者,在不影響文字表述的條件下,盡可能引出法律條款的原文,以保證說理的明確性,這樣讓不熟悉法律的人聽過或看過之後,都能理解法律的依據。另外,引證法律時注意保證所引用法律含義的完整性和准確性,避免斷章取義、有悖法律本義的做法。

(四)前後照應,通領全文

法律文書的理由為整個文書的靈魂,必須做到瞻前顧後,一以貫之。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通領全文的作用。在邏輯結構上可概括為:起、承、轉、合。「起」就是開頭,「承」就是承接展開,「轉」就是轉折提煉,「合」就是歸結或作出結論。目前我國的重要的法律文書,其基本結構正是上述邏輯結構的固定化和程式化。

五、語言精確,朴實莊重

法律文書必須通過語言文字予以表達。因此,它的語言文字方面也必然有其相應的要求。基於法律文書的時效性和法定性等方面的特點,對法律文書的語言文字要求很高,必須做到精確無誤,嚴肅莊重,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要求:一是表義精確,解釋單一。二是文風朴實,格調莊重。三是文字精練,言簡意賅。四是語言規范,語句規整。五是褒貶恰切,愛憎分明。

⑤ 最近訴訟法方面的熱點問題

關注三大訴訟法修改

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如何修改,已經引起了法學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改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認為,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應進一步落實保障人權和無罪推定原則,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權;改革和完善死刑復核程序;建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保障辯護方了解案件情況;進一步完善刑事簡易程序,建議擴大刑事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並把被告人認罪作為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完善防止刑訊逼供的訴訟制度,建議明確規定律師在場權和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訴訟制度,努力從根本上防止刑訊逼供的發生;注重對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建立政府或民間的被害人救助制度。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提出幾點完善立法的建議:第一,建議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適用強制措施、撤銷案件等訴訟活動納入監督的范圍;第二,建議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在抄送檢察機關時,應當同時抄送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依據材料;建議規定刑罰執行機關認為服刑人員應當減刑、假釋的,應當提請檢察機關審查,由檢察機關決定是否提請法院裁定,檢察機關認為法院裁定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提出抗訴;第三,建議規定檢察機關在訴訟監督中有權進行調查,調取有關訴訟材料,向有關辦案人員了解核實情況,詢問有關證人、被害人等;第四,建議規定檢察機關向有關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的,有關機關應當糾正,並將糾正情況通知檢察機關,對拒不執行監督決定或監督意見的,檢察機關有權提出更換辦案人、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負責的負責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等建議,有關單位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檢察機關。

關於民事訴訟法修改

清華大學法學院張衛平教授建議,1、建立一整套程序契約化的制度。如通過契約實現程序選擇。不提出異議契約、不上訴契約、不申請再審契約、不申請執行契約、證明責任分配契約、舉證期限契約、證據交換契約、證據方法限制契約等等。並在制度上肯定和解契約;2、在第三人制度方面取消法院職權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改為建立被告型第三人制度;3、取消法院主動依職權收集證據的制度,健全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證據的制度;4、進一步擴大協議管轄的范圍;5、強化庭審的對抗性和公開性。限制法官在庭審中的職權訊問,實現以當事人詢問為主,法官詢問為輔證人詢問制度;6、真正貫徹自認制度的法律效力,使當事人的自認能夠真正約束當事人和法院;7、嚴格限制上訴審的審理范圍,確立上訴禁止不利變更原則;8、取消法院的再審程序啟動權,限制檢察機關對再審抗訴的范圍。檢察機關應只對公益訴訟以及人事訴訟的終審判決有抗訴權。將現行法的審判監督制度改造為再審之訴制度等等。

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

蘇州大學楊海坤教授認為,根據我國國情,行政訴訟法的全面修改是全方位的事情,其中包括為了確保司法獨立與公正,可以考慮改革法院審判體制,目前普通法院內設立行政審判庭過去被認為吸收了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行政審判體制的優點而採用的「中間體制」,現在看來,這種審判體制具有很明顯的弊病,因此,提高行政案件的審級;允許原告選擇原、被告所在地以外的第三地法院管轄;甚至借鑒大陸法系國家的經驗,設立相對獨立的行政法院等等都是可研究的方案。

⑥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一)1999年6月5日,張某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釋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張某將一中年婦女放在自行車欄內的一隻皮包搶走,內有現金1800
元、身份證一張,張某在逃跑途中被群眾抓獲,後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進行調查取證,當取證結束後,民警王某和侯某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能主動承認錯誤,認罪態度較好,決定予以取保候審,並由張某的朋友李某(無固定收入)為保證人。
問題:
1、採取取保候審是否恰當?
2、如取保候審,李某是否可以作為保證人?
答:1、不恰當。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2、李某不能擔任保證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
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李某無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項規定,李某不符合保證人的條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時許,某市棉紡廠女職工張雲被強奸。罪犯作案之後逃走,匆忙中留在現場一塊手錶。事後,張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徵。據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紀大約在30歲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體強壯,滿臉胡須。張雲還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罪犯遺留在現場的手錶。經偵查人員查看,手錶為黑色紅蓮牌機械表,已經半舊。於是,公安機關以這塊手錶為線索開始了案件的偵查活動。一個多月之後公安機關找到了手錶的主人某公司職員劉俊楓。經公安人員詢問,劉俊楓承認手錶是自己的,但是聲稱已經與兩個月以前丟失,而且不承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劉俊楓提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丟失手錶。於是,偵查人員認為本案已經證據確鑿,隨即拘留了劉俊楓。然後公安人員找到被害人張雲,告訴她已經找到了遺留在現場那塊手錶的主人,讓張雲辨認一下,該人是不是罪犯。張雲仔細觀察了劉俊楓之後,對偵查人員說:「這個人的身高、體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長相也很象,我覺得就是他。」於是,偵查人員立即作出決定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俊楓。
(問題)在這起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人員的做法不當之處?並請說明理由
答:
1、對劉俊楓採取拘留措施不當,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2、在主持辨認時採取了單獨辨認的方式
3、在辨認之前將被辨認人的有關情況告知辨認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歲,農民,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拘留後公安機關發現其患有嚴重肺結核,經醫院檢查屬實,需要隔離。公安機關遂做出取保候審決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證人。江某向公安機關提出由其弟做保證人。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江某之弟有一定資財,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處較多,行蹤極不穩定,因此沒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
問題:
(1)本案中可否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的做法是否正確?
(3)若江某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公安機關還可以採取什麼處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2款規定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本案中,江某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理應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是正確的。《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無固定的住處,不符合第(二)(四)規定,公安機關不同意其做保證人的做法是正確的。
(3)江某若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可通過交納保證金,而被取保候審。《刑事訴訟法第
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我國的取保候審分人保和物保(財產保)兩種,若江某無法提供保證人,可選擇財產保,交納保證金。但如江某既無法提供保證人,又無法提供保證金。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據此,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監視居住。

⑦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該怎樣應用

在刑事訴訟中,在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引領下,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必須放在重要位置,以切實有效地恢復受損的社會關系。但是,在倡導社會關系修復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公序良俗原則在刑事案件中的體現,以維護公共利益,發揚善良風俗,弘揚社會公德,從而保障社會肌體健康發展。

我國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由來已久,1986年《民法通則》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詞語載入法條。2017年《民法總則》首次明確公序良俗原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7)2017刑事訴訟法熱點綜述擴展閱讀: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精神: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法院專門行使;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改稱為「被告人」。

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⑧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有哪些

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訴訟法有三大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廣義的訴訟法除上述三大訴訟法之外,還包括關於訴訟程序的其他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⑨ 刑事訴訟法將在哪些方面做重點修改

1.修改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條對刑事訴訟法制定宗旨的規定是:「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考慮到「人民」在我國是一個政治范疇,在外延上不包括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而刑事訴訟法要保護的是包括涉嫌嚴重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等一切人的基本權利。同時考慮到司法公正和訴訟效率是刑事訴訟的基本價值目標,《建議稿》將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宗旨修改為「為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實現司法公正,提高訴訟效率,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進一步完善程序法定原則。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條第二款關於程序法定原則的表述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根據法治國家的授權原則,並特別考慮到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進行程序性制裁是程序法定原則的重要內容,《建議稿》將程序法定原則獨立作為一條,並分兩款作如下表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不得超越本法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對違反法定程序的訴訟行為,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應當根據違法的輕重程度及結果情況,決定違法行為是否有效。」

3.將人民法院統一定罪原則改造為無罪推定原則。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無罪推定原則。基於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刑事訴訟之基石,《建議稿》第十條第一款根據國際社會的通行表述,將無罪推定原則表述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生效裁判確定有罪之前,任何人應當被推定為無罪。」此外,為了保證無罪推定原則所派生的罪疑作有利於被追訴人處理的精神在實踐中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該條第二款還規定:「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按無罪處理;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重或罪輕的,按罪輕處理。」

4.增加規定比例原則。比例原則是現代公法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被譽為公法的「帝王條款」。在刑事訴訟中,比例原則的確立對於合理劃分國家權力與公民個人權利的界限,防範國家權力濫用,保護公民個人權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建議稿》增加規定了此原則,並將其表述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實施強制性訴訟行為,應當嚴格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並與所追究罪行的嚴重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會危險性相適應。」

5.增加規定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基於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對於防止刑訊逼供、保護被追訴人合法權利的重要意義,並考慮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關於這一原則的規定,《建議稿》第十二條確立了不得被迫自證其罪原則:「不得強迫任何人證明自己有罪或作其他不利於自己的陳述。」至於此原則是否包含沉默權,可結合中國實際加以解讀。

6.增加規定刑事和解原則。考慮到刑事和解制度既體現了中國「和為貴」的傳統和諧文化,又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和有效地解決刑事犯罪所帶來的各種糾紛和矛盾;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恢復性司法在國際社會的蓬勃發展趨勢,《建議稿》在第二十條將刑事和解作為中國刑事訴訟法的一項原則予以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及其近親屬達成和解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考慮當事人的和解意願,並根據案件情況依法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對被告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增加規定一事不再理原則。鑒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禁止雙重危險規則)在保障人權、維護司法權威和裁判穩定性方面的重要意義,考慮到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重復追訴之現實,結合國際社會一事不再理原則相對化的發展趨勢,《建議稿》第二十一條確立了相對的一事不再理原則,即:「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後,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為再次受到起訴和審判,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8.增加規定國際法優先原則。鑒於我國已經簽署和批準的國際公約都規定了不少與刑事訴訟有關的內容;而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與這些國際公約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為此,《建議稿》參照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在第二十二條增加規定了國際法優先原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本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同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9.增加規定未成年人特別保護原則。考慮到未成年人犯罪迅速發展的狀況,以及對未成年人犯罪被追訴人的特別保護對於保障人權以及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建議稿》第二十三條將未成年人特別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予以規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遵循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10.完善辮護人的職責。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關於辯護人職責的規定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在辯護的內涵上對程序性辯護體現不夠;二是過分強調了辯護人有證明被告人無罪的舉證責任。針對這兩個問題,《建議稿》第五十四條將辯護人的職責修改為:「辯護人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收集、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以及維護其訴訟權利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11.明確偵查階段律師的辯護人地位。根據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盡管在偵查階段可以獲得律師的幫助,但是沒有明確賦予律師的辯護人地位,從而使得律師在偵查階段的介人名不正、言不順。為此,《建議稿》明確規定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的辯護人地位。

12.通過加強保障辯護人閱卷權的方式解決辯護方的知情權。針對現行刑事訴訟法造成的司法實踐中律師閱卷難的突出問題,《建議稿》結合實際,不明確規定證據展示制度,而是一方面提前了辯護人了解案件材料的時間,另一方面擴大了辯護人閱卷的范圍。《建議稿》第五十五條規定:「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除涉及國家秘密外,可以查閱、摘抄、復制犯罪嫌疑人的陳述筆錄、技術性鑒定材料以及本案的訴訟文書。」「自審查起訴之日起十日後至一審判決前,辯護律師有權到檢察機關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在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再審程序中,辯護律師有權到人民法院查閱、摘抄、復制本案全部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偵查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應當為辯護人依法查閱、摘抄、復制案件材料提供條件和便利。」

⑩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17有關二審後要求申訴時間限制嗎

刑事案件二審後要求申訴,沒有時間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專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屬>的解釋》第三百七十一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申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處理。

熱點內容
改名法律責任自負承諾書 發布:2025-09-14 01:36:51 瀏覽:841
法律知識新浪博客 發布:2025-09-14 01:32:45 瀏覽:879
電大婚姻法作業答案 發布:2025-09-14 01:29:50 瀏覽:367
我國現行婚姻法上的配偶人身權 發布:2025-09-14 01:24:37 瀏覽:471
江西省勞動法中的產假規定 發布:2025-09-14 01:23:40 瀏覽:175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考任務二 發布:2025-09-14 01:23:37 瀏覽:738
感謝信司法所 發布:2025-09-14 01:21:50 瀏覽:383
郵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01:11:42 瀏覽:901
非法經營幼兒園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4 00:47:36 瀏覽:96
當道德跌倒時作文 發布:2025-09-14 00:41:2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