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是不是勞動法調整范疇
① 什麼是公務員公務員是不是勞動者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非領導職務層次在廳局級以下設置。
公務員是管理型勞動者,不直接創造價值,是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不適用勞動法調整范疇,由《公務員法》保障其合法權益
② 公務員是否適應勞動法
公務員不適應勞動法。公務員有《公務員法》規范和保障公務員。版
根據《勞動法》第二條第權一款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根據《勞動法條文說明》第二條的規定:"本法的適用范圍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根據《執行勞動法的意見》第四條的規定:"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
③ 為什麼公務員不適用勞動法,他們不是勞動者嗎
公務員應該遵守的是公務員法。以此為行為標准。
原因如下:
(1)勞動法是調節勞專動關系的法律,適用於屬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
(2)而公務員工作不是給用人單位勞動,而是執行國家公務,所以公務員不是勞動者。
(3)再說國家機關不能算用人單位、
(4)另外,公務員的工資不是勞動報酬,而是由納稅人的稅收承擔的,而發生勞動關系必須要求有勞動報酬的存在。
綜上,公務員在國家機關執行公務不屬於勞動關系的范疇,不能用勞動法來調節。
④ 《勞動法》的覆蓋范圍包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嗎
勞動法第二條對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作了規定。
根據勞動法第二條和1995年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具體為:
(1)各類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2)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
(4)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
(5)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勞動法出台較早,按照當時的設計,就是將勞動者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一部分按照勞動法進行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關系呈現多樣化,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已不適用勞動關系客觀發展的需要。因此,勞動合同法 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即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作為用人單位,並且將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也納入本法調整。
由此解答你上述問題,公務員不受勞動法調整約束,事業單位聘用制合同人員受勞動法調整。
⑤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式在編人員是否受勞動法調整
如果是公務員,就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如果是事業單內位,看是否具有公容共管理能力,如果是,就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否則,如實行企業化管理,則適用《勞動合同法》。
但是不管是國家機關還是事業單位,裡面的工勤人員,如保潔,保安等,統統適用《勞動合同法》。
⑥ 為什麼管理公務員的是《公務員法》而不是《勞動法》哪一個范圍更寬廣有哪些不兼容的地方
因為工作的法律定性的地位不一樣。
⑦ 公務員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
公務員應該遵守的是公務員法而不是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
公務員回,全稱為國答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⑧ 勞動法不適用於公務員
《勞動法》明確了加班的條件、標准和工資報酬。但是,這些規定並非適用於所內有勞容動者。
對於公務員的加班,《公務員法》第七十六條明確,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
合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