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請求權基礎包括哪些
⑴ 我國民法請求權基礎有哪些
物權(物權請求權)債權(債權請求權)佔有(佔有保護請求權)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請求權)人格權(人格權請求權)身份權(身份權請求權)
⑵ 關於勞動法的一些基礎性內容
1、如果合同未到期,勞動者單方解除合同是要給企業經濟補償的。
2、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
⑶ 請求權基礎規范是什麼
物權法第三十四條、三十五條、二百四十五條第一款前兩句 就是請求權基礎規范
⑷ 法律解釋可以作為請求權基礎嗎
法律法規 司法解釋都是廣義上的法律淵源
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是可以作為法律依據適用的
跟請求權基礎是兩碼事
⑸ 勞動者勞動權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根據我國《憲法》、《工會法》和《勞動法》等法律的規定,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就業權,是指具有勞動權利能力與勞動行為能力,並有勞動願望的勞動者依法從事有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勞動的權利。
平等就業權,是指勞動者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的權利,即在就業機會的獲得方面,勞動者不因性別、年齡、種族等人的自然差別而受歧視,就業機會面前一律平等。
自主擇業權,是指勞動者可以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包括是否從事職業勞動、從事何種職業勞動、何時從事職業勞動、進入哪一個用人單位工作等方面的選擇權。
(2)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包括報酬請求權和報酬支配權。報酬的請求權,是指勞動者付出了職業勞動之後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權利。而報酬支配權,是指勞動者獨立支配自己勞動報酬的權利。
《勞動法》第5章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當按法定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3)獲得休息休假的權利休息休假權,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間的勞動(工作)之後所獲得的休息休假的權利。實現全面發展。《勞動法》第40條規定:「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一)元旦;(二)春節;(三)國際勞動節;(四)國慶節;(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此外,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的法定休息休假時間還包括工作日內的間歇時間、兩個工作日之間的休息時間、探親假和年休假等。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安全衛生的勞動條件,保護其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項基本勞動權利。
(5)接受職業培訓的權利職業培訓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勞動者從事各種職業所需要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而進行的專門教育和訓練活動。其目的在於要從法律上保證勞動者能夠獲得職業技能培訓而得到業務技術的提高,從而獲得可持續的就業能力。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勞動法》第73條規定:「(一)退休;(二)患病、負傷;(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四)失業;(五)生育。」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的權利。國家還頒發《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來進一步對勞動者所享有的各項保險待遇。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勞動爭議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關於勞動權利和義務而發生的糾紛。勞動爭議一旦發生,就直接關系著勞動者的工作和生活,關系著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8)結社權結社權是指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結社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我國《勞動法》第7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9)集體協商權集體協商又稱為「集體談判」,是工會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或僱主)就有關勞動條件進行商談,以簽訂對雙方有約束力的集體合同的勞動關系雙方協調行為。
在我國,《勞動法》和《工會法》均確認了集體合同和集體協商制度。
(10)民主管理權民主管理權是指勞動者通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等法律形式,就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和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項的決策行使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權利。《勞動法》第8條規定:「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工會法》第6條規定:「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⑹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勞動者的個人權利:
《勞動法》第3條的規定,勞動者的個人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3、獲得休息休假的權利;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接受職業培訓的權利;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二、勞動者的集體權利:
1、結社權;
2、集體談判權;
3、罷工權;
4、參與權。
(6)勞動法請求權基礎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勞動關系及其調整模式的現代化、法治化,即勞動法治,涉及分配公平、社會公正與經濟發展模式等重大問題。運用法治理念、邏輯、制度、機制建立健全勞動法治,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國現行勞動法於1994年頒布,20多年沒有進行大的修改。雖然後來制定了勞動合同法等配套法律,但隨著時代發展,勞動關系越來越復雜,其中有些內容已不適應現實需求,亟須修改完善。完善勞動法治,關鍵在於健全勞動基本權利體系。
勞動基本權利,是指勞資各方當事人享有的依法建立各自組織、平等談判或協商、解決爭議等權利。
從經濟功能看,勞動基本權利是勞動關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同時通過當事人對權利的行使,形成勞資各方當事人博弈合作、勞資要素配置、勞動力定價的市場機制。
勞資當事人的經濟自由和權利由此得以確認和保障。因此,勞動基本權利與勞動力市場價格機制、勞資分配與合作機制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不可或缺。
我國通過勞動法、工會法、勞動合同法規定了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在實踐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勞動關系相關的主體及其權利體系、利益表達機制、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協商溝通機制等尚未健全。
因此,應盡快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法治化的勞動關系調整模式。在國家社會政策與立法層面,全面確認勞動者體面勞動、獲得應得權益等實體性、目的性權利,建立健全以勞資集體談判協商為核心的勞動基本權利體系和相關機制。
在現階段,加強勞動法治建設應抓好以下幾點。首先,立法層面牢固樹立勞動法治理念,對勞動基本權利予以高度重視、充分保障,通過嚴謹周密的法律規范予以指引、約束和保障。按照法治原則,健全現代勞動行政及治理體系。
其次,法律實施層面盡力暢通勞資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正視勞資矛盾,不斷完善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勞動關系的公平和諧程度為評價依據,強化培訓、指導、信息、調解等勞動服務。
勞動仲裁和司法方面,貫徹勞動法的矯正正義理念、傾斜保護原則,全面深刻把握勞動關系的關系性契約、不完全合約、繼續性合同等特點,對勞動規章制度的合法性、權利義務的可調整性、集體談判協商的正當程序等問題進行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法
參考資料來源:共產黨員網——陳步雷:勞動法治應注重保護勞動基本權利
⑺ 在看民法書, 其中請求權與基礎權利的關系中 "基礎權利"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都包含哪些基礎權利
最佳答案檢舉 你說的應該是憲法問題吧。基礎權利,指人所必需的權利,比如生命權,財產權。理論一點就是,人生存及其追求幸福的一切權利。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1、平等就業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凡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即勞動者擁有勞動就業權。勞動就業權是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的切實保證按勞取酬的權利。公民的勞動就業權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項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勞動就業權不能實現,其他一切權利也就推動了基礎。
2、選擇職業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身的素質、能力、志趣和愛好,以及市場信息等選擇適合自己才能、愛好的職業,即勞動者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既是勞動者勞動權利的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
3、取得勞動薪酬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有權依照勞動合同及國家有關法律取得勞動薪酬。獲取勞動薪酬的權利是勞動者持續行使勞動權不可少的物質保證。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這是對勞動者在勞動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及享受勞動權利的最直接的保護。
5、享有休息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為此,國家規定了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並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
6、享有社會保險的福利的權利
為了給勞動者患疾病時和年老時提供保障,我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在內的勞動保險和福利。社會保險和福利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種客觀需要。
7、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是勞動者實現勞動權的基礎條件,因為勞動者要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而要獲得這些職業技能,就必須獲得專門的職業培訓。
8、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享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即勞動者享有依法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
(8)勞動法請求權基礎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條文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本條中的「勞動報酬」是指,勞動者從用人單位得到的全部工資收入。
本條中「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是指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參加職工民主管理權利,參加社會義務勞動的權利,參加勞動競賽的權利,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
是指依法解除勞動者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得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⑼ 勞動權包括哪些內容,其中核心內容是什麼
根據我國《憲法》、《工會法》和《勞動法》等法律的規定,勞動者的勞動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就業權,是指具有勞動權利能力與勞動行為能力,並有勞動願望的勞動者依法從事有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勞動的權利。
平等就業權,是指勞動者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的權利,即在就業機會的獲得方面,勞動者不因性別、年齡、種族等人的自然差別而受歧視,就業機會面前一律平等。
自主擇業權,是指勞動者可以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包括是否從事職業勞動、從事何種職業勞動、何時從事職業勞動、進入哪一個用人單位工作等方面的選擇權。
(2)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包括報酬請求權和報酬支配權。報酬的請求權,是指勞動者付出了職業勞動之後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權利。而報酬支配權,是指勞動者獨立支配自己勞動報酬的權利。
《勞動法》第5章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