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勞動法
① 職場新人勞動法的關系。
新勞動法傾向於保護追求職業穩定性的員工的利益,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比如鼓勵企業與員工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你的能力得到老闆的賞識並且願意一直在這個企業服務不斷進取,那麼恭喜你,新勞動法就是為你而訂的!但如果你的表現平平,那就要當心了,為了不讓公司里有很多工齡很長,比新人貴很多,能力並不突出,而且抱定「有勞動法在老闆也不能開掉我」的心態的員工,老闆一定會找機會把你請走的!
1、試用期長短應如何掌握?
根據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十五日;勞動合同期限在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三十日;勞動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十日。
2、勞動者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應履行哪些程序?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超過三十日,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如果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勞動者違反提前三十日的規定而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不予辦理。
3、在什麼情況下,勞動者可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法》第32條及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本條中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是指採用拘留、禁閉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或限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身體活動的自由的行為。屬於以上二、三種情況,用人單位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應依法給予賠償。
4、企業招工時收取「入廠押金」、「風險金」等費用是否合法?
一些企業在錄用職工時擅自向勞動者收取貨幣、實物等作為「入廠押金」、「風險金」、「保證金」、「培訓費」、「集資款」等費用,為此,勞動部先後發出了勞部發〔1994〕118號文件、勞辦發〔1994〕256號文件、勞部發〔1995〕346號文件,一致認為,這種做法違反國家關於勞動關系當事人平等、自願和協商一致建立勞動關系的規定,侵害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必須予以制止和糾正。對非法收取的貨幣和實物,應當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勞動者。
5、用人單位故意不訂立勞動合同怎麼辦?
根據《勞動法》第98條和勞部發〔1995〕309號第17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而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行政部門應予以糾正。用人單位因此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按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規定進行賠償。
6、哪些休假應該向勞動者支付工資?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勞動者在下列休假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應依法支付工資:
法定休假日,是指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者休假的時間,包括法定節日(及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及其他節假日)以及法定帶薪年休假、探親假、生育、節育、工傷、職業病等。婚喪假,是指勞動者本人結婚以及其直系親屬死亡時依法享受的假期。
7、勞動者加班加點應按什麼標准支付工資?根據《勞動法》第44條、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後,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加班加點的,事後應盡量給予同等時間的補休。確實不能補休的,應按以下標准支付加班加點工資:
(1)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准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加點)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工資。
(2)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工資。
(3)勞動者在法定休假節日工作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工資。
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後,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於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
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其綜合計算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的部分,應按本規定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實行提成工資、包干工資等工資形式的勞動者,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均按照實行計件工資制的勞動者加班加點工資的支付辦法和標准支付。
② 勞動法規定新人入職當月出勤多少天可計入工齡補貼
勞動法沒有規定15號前入職按當月1號起算工資?就是14號入職,31號可獲一整個回月工資。答
工資是根據上班的實際天數和約定的工資折算發放,勞動法沒有規定未上滿工資時間發滿月工資的情況,部分企業為了鼓勵員工,激勵士氣,制定更優惠的政策。
《勞動法》第15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每月發放工資的日期按月支付 。
③ 職場新人對勞動法的認知
由於不少大學生為了盡快擺脫待業的狀態,在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勞動合同中有關專內容重要性的情屬況下就盲目簽約。所以不少職場新人對勞動法知之甚少,尤其是對其「五險一金」的知識了解甚少。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
面對這些關乎自身利益的勞動法知識,不少職場新人知識匱乏,對社保知識匱乏,初入職場就難免吃虧上當,比如說有些公司企業對使用期內的職員不承擔社保,甚至對過了試用期的職工也不承擔社保,所以職場新人應該要對勞動法中涉及到的知識有所了解,以防上當受騙。
④ 希望懂法律的專業律師給於回答。因為我們剛入社會的新人不懂勞動法,真的不想吃虧。
嗯,問抄題過於簡單,樓上雖然不完全准確但是也講得差不多了...
雖然沒指望拿到最佳,但是我還是決定犧牲一點採納率來是告訴你一定要提前3天通知單位並且堅持工作完3天然後才光明正大離開,千萬不要通知後直接不上班,這樣的話算違約的。實在不忍心看見你們因為一點小失誤而被單位抓住把柄再吭一把...
我把法條給你貼出來,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法律要求,試用期內提前3天通知並正常工作3天,第4天就可以離職了。你們的辭職無需附帶理由,直接跟他們說不想幹了就可以
祝你們好運吧,按照法律不給他們任何把柄,既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是用實際行動給他們煽了個大嘴巴:誰說你們無知可笑,你們的法律素質比他們法盲答復明顯高多了!
補充:你說的走是指離職嗎,如果是指離職的話,在試用期是不會按正式員工的規定離職的,你只需要提前3天通知,而正式員工是提前30天並且是書面通知。如果是指按正式員工的要求去工作,那基本上是合理的,因為試用期實際上也是包含在勞動合同中的期間,按正式員工的標准去工作是合法的
⑤ 按勞動法規定,新人入司多長時間內,單位必須按規與員工簽合同
用人單位應當在用工一個月內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用工超過一個月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就屬於違法,應當支付勞動者從用工滿一個月後的第二天起到補訂勞動合同前一天止期間的雙倍工資,最高不超過11個月。
⑥ 按照勞動法新人來了不到一個月該不該給發工資
當然要發,但是一般公司都規定了工資發放日,也就是說新員工的工資發放跟老員工一起按照發放日來發。
⑦ 新人入職還需要交錢勞動法怎麼說
你好!
這是嚴重違反勞動法的。
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入職時,用人單位不可以要求勞動者繳納押金。
⑧ 職場新人應特別學習,注意哪些《勞動法》里的規定
《勞動法》對試用期長短的規定
1、試用期時限
國家機關、高校、醫葯研究所、醫療行政部門採用見習期,時間為一年;試用期採用於企業、公司(包括外企、合資、私企)、醫院,為15日-6個月。見習期可以延長,試用期不行。見習期具有一定強制力,試用期是雙方約定。
2、試用期辭職
《勞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提前通知。
有些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勞動者在試用期解除合同需承擔違約責任,這實際上限制了勞動者的解除權。因此,這種約定侵害勞動者的合法權利,法律一般確認為無效。
3、試用期辭退
《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條件是,必須舉證證明勞動者在試用期間不符合錄用條件。畢業生應當清楚,此時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而自己無需提供符合錄用條件的證明。
4、兩個試用期是否合法
有些用人單位會在第一個試用期過後,與畢業生約定第二個試用期,這種情況應該區別對待。如果兩個試用期都是經過雙方協商之後在合同中確定下來,那麼,兩個試用期相加超過法律規定的試用期上限的,則不合法;不超過,則兩個試用期皆為合法。
這些陷阱你注意別掉進去
1、陷阱一:各種收費
畢業生應聘時,如果遇到收取報名費、面試費、培訓費等額外費用的企業,尤其要保持警惕,因為不少皮包公司就是看重學生求職心急,借著招聘會騙錢。
規避辦法:拒交各種名義的費用。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等,都屬非法。畢業生要堅持拒交,並向招聘單位所在地區舉報。
2、陷阱二:單位以招聘儲備幹部的名義,招聘大批優秀的基層員工。
實際上,單位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幹部。檢察官介紹,這種情況是新出現的,目前很難界定是不是欺騙,因為彈性太大,許多大企業也用此辦法。但問題是,盡管你表現很優秀,用人單位屆時會以沒有崗位等理由,讓你仍留在生產一線。
規避辦法:畢業生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要提前明確升格為幹部的時間界限、考核標准。
3、陷阱三:作品遭剽竊
企業以選人為名,讓求職者撰寫策劃案、翻譯文章,或讓共同翻譯一份資料,或完成一個軟體程序設計,或經過調研後做出一個產品的銷售方案等,但不管做出的成果如何,都會以未達到企業需求而不予錄用。
實際上,應聘人員已免費為該公司完成了一件工作。這類騙術很難讓人辨別出來,一般只有小企業會這樣做。
規避辦法:畢業生在做企業要求的東西之前,要簽訂協議,雙方約定好勞動成果的產權歸屬,保護好自己的權益。如果未經你同意,用了你的方案,就是侵權行為。
4、陷阱四:高薪換保險
一些單位以高工資為誘餌,不給職工交納社會保險,通常會稱公司給員工的工資都很高,裡面本身就包括社會保險。實質上這是剝奪求職者的權利。
規避辦法:遇到用人單位這樣的要求,千萬不可答應。用工單位不給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本來就是違法行為。必要時,可向當地勞動部門咨詢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