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

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

發布時間: 2021-12-31 00:08:37

1. 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的性質

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的性質:

1、當事人主體地位不同。

行政法律回關系的主體一方為國家機答關,另一方為行政管理相對人,國家機關依職權發出命令或決定,支配相對人的行為,相對人則僅有服從的義務,雙方當事人處於管理與被管理的不平等地位。而民事法律關的當事人處於平等的地位。

2、法律關系中體現的意志不同。

行政法律關系取決於行政機關單方意志,這種意志內容實質是國家意志,因而行政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具有法定性,行政機關的管理權利不允許放棄,否則即為失職、瀆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取決於雙方當事人的共同意志,因而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具有任意性,民事權利可以放棄。

3、調整原則不同。強制性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民法以自願原則為核心.

2. 為什麼有些書上說土地管理法是行政法而有些書上說是經濟法

土地管理法在最新的教材上歸為經濟法

3. 為什麼有些書上說土地管理法是行政法

在法理學上,法的部門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兩個標准,一個是調整對象,一個是調整專方法。前者是主要屬標准,後者是輔助標准。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行政法部門泛指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之分。任何法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與現實的社會調控(法律的社會治理)是需要應運而生,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修正甚至廢止、消亡。
土地管理法是指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進行管理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土地管理法中既有經濟法的主體內容,也有行政法的主體內容,另外還包含非訴訟解決糾紛機制的內容和個別刑法條款。不同的部門法研究領域都會在自己的獨特視角審視一部法規,所以這並不奇怪。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下破產法的結構,是實體法與破產程序法律的合體,但破產法究竟是商法呢還是程序法呢?研究商法和研究程序法的學者都會從自己的研究領域予以關注。

4.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屬於什麼 A法律 B行政法規 C政府規則 D部門規則

B行政法規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是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以國務院令的形式發布,屬於行政法規

5. 統計法,建築法,預演算法,土地管理法.哪個是行政法

土地管理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回中而與答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6. 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哪個是特別法哪個是普通法

農村土地承包法部分基於土地管理法,而農村土地承包法是農村土地承包領域的法律,是特指領域法律,應當是特別法,在農村土地承包領域的民事糾紛,優於其他一般法。

7. 土地管理法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

一,是法律,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版法」等。國權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二,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的,而法規一般是國務院制定,土地管理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

8. 土地管理法是否屬於民法范疇

土地管理法屬於行政法范疇,不是民法范疇

9. 土地管理法屬於什麼法律體系

土地管理法是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回理利用所進行管理答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土地管理法是順應現實客觀需要的大好事,從法律制度的源頭上,完善徵收與補償機制,改革土地利益分配製度並將改革成果歸由人民共享,實現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一種理性的平衡,無疑是減少徵收中矛盾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繼續高速發展的必要之策。

(9)行政法中土地管理法擴展閱讀: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10. 行政訴訟法和土地管理法哪個是上位法

《行政訴訟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是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定審議通過的位階一樣的法律,是同位法,而不是上位法或者下位法之分。
就法的效力位階而言,法可分為三類,即上位法,下位法和同位法。
這是從法的淵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為上位法,它之下生效的為下位法。
比如說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憲法就是上位法,因為其他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
立法法》確立劃分法律位階的標准或規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央立法優於地方立法。當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發生沖突時,中央立法處於優位、上位,地方立法無效。在法律效力等級問題上,中央立法構成上位法,地方立法構成下位法。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以及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高於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及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二、同級權力機關的立法高於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當同級的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立法發生沖突時,權力機關的立法處於上位、優位,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無效。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高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屬於上位法,行政法規則屬於下位法。同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三、同類型的立法根據其立法主體的地位確立法律位階關系。在權力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在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國務院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法律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四、權力機關(這里僅指人民代表大會)及其組成的常設機構(人大常委會)之間,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效力等級高於其常設機構即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但是《立法法》並不是對所有的法律淵源都作出了法律位階的規定。如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均是立法法未明確規定位階的特殊關系。雖然《立法法》第86條規定了當以上類型的立法發生法律沖突時法律適用規則,但這種規定不屬於法律位階的規定。因此,並非所有的法律淵源均可以納入法律位階的序列。

熱點內容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有幾種情況 發布:2025-09-13 05:49:33 瀏覽:915
工商法律法規種類 發布:2025-09-13 05:46:43 瀏覽:499
法治思維四中全會 發布:2025-09-13 05:44:24 瀏覽:399
法治天地的 發布:2025-09-13 05:39:25 瀏覽:32
司法精神病鑒 發布:2025-09-13 05:38:42 瀏覽:302
大學生如何樹立法治理念 發布:2025-09-13 05:34:19 瀏覽:995
描寫法官的成語 發布:2025-09-13 05:30:45 瀏覽:685
股權糾紛的管轄法院 發布:2025-09-13 05:26:06 瀏覽:252
楊帆國際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3 05:21:50 瀏覽:667
廣州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9-13 05:10:25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