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有幾種情況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有幾種情況

發布時間: 2025-09-13 05:49:33

『壹』 行政法律關系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發生的由行政法規范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是法律關系的一種。同其他法律關系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受其委託和授權的機關、團體或個人,即必須有代表國家從事行政管理的當事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法人與其他社會團體之間不可能產生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行政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行政機關與外有關機關之間可以依法產生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在大部分行政法律關系中,國家行政機關作為當事人一方,其地位優於對方當事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一般只要具有這方面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才可能由社會團體或者公民的意思表示而發生。(2)某些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也往往因國家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即確定。(3)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增設或限制、剝奪對方當事人的某項權利,也可以增設或豁免對方當事人的義務,而對方當事人不能這樣做。

(三)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其權利和義務等都是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等事先規定的,行政機關和其他當事人都不能自由選擇。

(四)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違法者,通常要向其主管機關承擔責任,有時還要對受害的公民負責。

只有同時具備以上特點的社會關系,才是行政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貳』 簡述行政法的法律關系有哪些特徵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必須有一方是行政主體。這意味著,如果在某一法律關系中,沒有行政主體作為一方當事人,那麼這一定不是行政法律關系。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地位和法律角色是固定不變的,不能由另一方當事人代替。例如,在我國的行政訴訟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而被告只能是行政主體,且雙方不能互換角色。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這體現在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之間存在權力與義務的不對稱性,行政主體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力,而行政相對人則相應地承擔一定的義務。這種不對等性是由行政法律關系的性質決定的。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這意味著這些權利和義務是由法律明確規定下來的,而非雙方當事人可以隨意協商決定的。這種法定性體現了行政法律關系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行政法律關系所引起的爭議解決方式及程序具有特殊性。對於這類爭議,不能簡單地適用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的解決方式,而需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特定的程序來解決,且解決爭議的方式和程序具有特定的要求和限制。

『叄』 如何解釋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指的是國家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活動時,由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這類關系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受其委託或授權的機關、團體或個人。這意味著只有代表國家進行行政管理的主體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而公民、法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公民、法人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通常不構成行政法律關系。然而,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行政機關之間,以及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還有行政機關與外國相關機構之間,可以合法地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其次,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的地位通常是不平等的。國家行政機關在大部分情況下占據主導地位,其權利和義務相對更為廣泛。具體來說,(1)行政法律關系的形成通常只需要具有相關職權的行政機關單方面決定,而不需要對方同意;(2)某些行政法律關系的終止往往也僅需行政機關單方面行為;(3)行政機關有權增加或限制、剝奪對方的權利,或增設或豁免對方的義務,而對方無此權力。

再者,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事先由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等規定好的,不允許任意變更。這確保了行政管理活動的規范性和穩定性。

最後,違反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規定,通常需要向其主管機關承擔責任,有時還需向受害的個人或組織負責。具備這些特點的社會關系才可被視為行政法律關系。

『肆』 可以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有( ) A、合法的行為 B、非法的行為 C、事件 D、法律規定

可以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產生,變更與消滅的有:D、法律事實。

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但是,只有法律規范和權利主體往往並不能產生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還必須有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

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有三個:

1、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依據;

2、權利主體,是權利與義務的承擔者;

3、法律事實,即出現法律規范假定指出的那種情況。其中,法律規范和權利主體是法律關系產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而法律事實則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具體條件。法律關系只有在一般與具體的前提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產生。

(4)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有幾種情況擴展閱讀:

行政法律行為的特徵:

1、主體資格要件,即作出行政行為的主體必須合法;

2、職權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行使法定行政職權的行為;

3、法律要件,即行政行為必須是一種法律行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

4、程序要件,即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的程序必須合法,符合法律規定的步驟、方式、方法、時限和順序。

熱點內容
婚姻法給了女騙子機會 發布:2025-09-13 09:44:18 瀏覽:513
居民法律意識調查 發布:2025-09-13 09:42:05 瀏覽:838
刑事訴訟法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3 09:37:05 瀏覽:127
司法拍賣機構 發布:2025-09-13 09:35:36 瀏覽:559
最低限度的道德 發布:2025-09-13 09:35:34 瀏覽:274
勞動法中甲方可以提 發布:2025-09-13 09:19:46 瀏覽:148
嘉興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3 09:03:44 瀏覽:582
與道德相勃 發布:2025-09-13 08:48:46 瀏覽:67
道德是撒 發布:2025-09-13 08:46:51 瀏覽:338
移民搬遷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3 08:46:45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