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員是適用勞動法
① 事業編勞動法適用嗎
事業編勞動法適用情況如下:
1、對於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例如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其工作人員的錄用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因此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2、對於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與職工之間簽訂的是勞動合同,所以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事業編制人員的權益保障:
1、工資福利:事業編制人員享有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等;
2、社會保險:事業編制人員依法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
3、職稱評定:事業編制人員可以根據工作業績和專業技能參與職稱評定;
4、工作保障:事業編制人員通常具有較為穩定的工作崗位,不易受到裁員的影響;
5、休假制度:事業編制人員按照國家規定享有年休假、病假等休假權利;
6、培訓機會:事業編制人員有機會參加各種培訓,提升個人職業技能和知識水平;
7、晉升機制:事業編制人員根據工作表現和資歷有機會晉升到更高的職位或級別。
綜上所述,事業編勞動法適用情況主要分為兩種:對於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其工作人員的錄用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而對於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六條
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② 適用勞動法的勞動者包括哪些人其他人有什麼法律保護
一、適用《勞動合同法》的五種人
勞動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二、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
(一)勞動合同簽訂的時間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即可。否則用人單位須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雙方已經形成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二)勞動合同的期限
勞動合同的期限有三種: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所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根據雙方的需求來協商確定勞動合同的期限。同時,如果有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是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的,若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並且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3個月的,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該情形不得約定試用期。
(三)對非全日制用工要特別注意
1、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24小時。
2、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約定試用期。
3、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准不得低於最低小時工資標准。
4、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15日。
5、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否則發生工傷事故則要承擔相關責任。
③ 事業單位編制人員適用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應當首先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有關問題仍無法解決的,可以適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第三條 中央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工作。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