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
A. 刑事案件檢察院不批准逮捕後公安局可以直接公訴嗎
公安機關不能提起公訴。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
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
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1)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擴展閱讀:
案例:平和縣檢察院對四名失信被執行人提起公訴
2018年以來,平和縣檢察院先後對四名失信被執行人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依法提起公訴,有力打擊了失信被執行人的囂張氣焰。
陳某因與曾某存在合同糾紛被訴至法院,法院判決其應賠償曾某損失152800元,判決生效後,曾某多次向陳某催討,陳某都說自己沒錢還,曾某無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陳某仍然拒不執行,還私自將自己的房產變賣,並將44萬賣房款用於歸還其他債務和個人消費。
盧某、李某兩夫妻因借貸糾紛被法院判決應償還借款246900元,強制執行過程中,盧某拒絕向法院申報財產,在被採取司法拘留措施後仍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且夫妻二人將蜜柚果實出售所得錢款56000元用於歸還其他債務,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
黃某因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法院判決其應賠償林某損失人民幣15504.27元,法院強制執行過程中,黃某稱其沒有履行能力,卻私自轉讓挖掘機股份,得款45420元,用於歸還其他債務。
以上四名失信被執行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情節嚴重,平和縣檢察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依法提起公訴,均被法院判處刑罰,有效打擊了拒執犯罪,維護司法權威。
B. 刑事案件達到什麼條件才能走公訴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後可以提起公訴。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第一百七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2)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同時指出在提起公訴時的若干問題:
第一百七十五條
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第一百七十六條
對於有被害人的案件,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七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
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C. 刑事案件必須公訴嗎
並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是公訴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一部刑事案件是自訴案件。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70條規定和有關司法解釋,自訴案件范圍有以下幾類: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所謂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刑事案件具體包括以下:
1、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侮辱、誹謗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條第1款規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條規定的侵佔案。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證據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訴主張的,人民法院將裁定駁回自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具體包括以下:
1、刑法第234條第1款規定的故意傷害案。通常這類案件被稱為輕傷案。
2、刑法第245條規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3、刑法第252條規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案。
4、刑法第258條規定的重婚案。
5、刑法第261條規定的遺棄案。
6、刑法分則第3章第1節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刑法分則第3章第7節規定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除外。
8、屬於刑法分則第4章、第5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依據有關司法解釋,所謂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即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已經作出不立案、撤銷案件、不起訴等書面決定。
(3)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擴展閱讀:
公訴案件訴訟特點:
一、案件來源不同。
二、犯罪性質和危害程度不同。
三、審查程序不同。
四、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完全相同。
五、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不同。
六、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的時間不同。
七、舉證責任不同。
八、刑罰處罰的輕重不同。
九、案件的可分性特點不同。
十、審理期限的要求不同。
(3)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擴展閱讀來源:網路—公訴案件
網路—自訴案件
D. 刑事訴訟法第172條提起公訴會判刑嗎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條提起公訴,法院會開庭審判,如果構成犯罪的就會判刑。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4)公訴刑事訴訟法執行情況擴展閱讀:
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條件
1.提起公訴的實體條件。實體條件包括兩個: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二是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所謂犯罪事實已經查清,是指檢察機關對下列事實已經查證屬實:
(1)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為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的事實;
(2)確定被告人應當負刑事責任,而不是不負刑事責任或者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的事實,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齡、精神狀況等;
(3)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是某一種或某幾種性質的犯罪的事實;
(4)確定對犯罪嫌疑人應當或者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從重處罰的量刑情節的事實。查清上述事實,就符合犯罪嫌疑人的事實已經查清的條件。
證據確實、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實都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且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2.提起公訴的程序條件。根據法律規定和訴訟的實際需要,提起公訴必須具備兩項程序條件:(1)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具有管轄權;(2)被告人在案。
3.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提起公訴的政策條件是實現公訴個別化的要求。當犯罪情節輕微、依法可以起訴也可以不起訴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應當貫徹國家的刑事政策,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情節、後果、被害人態度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如果認為提起公訴更符合公共利益,即應提起公訴;反之,應當不起訴。
E. 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刑事拘留
一、刑事來拘留期限
源對於公安機關依法決定和執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別規定的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時間和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的時間的總和。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
F. 刑事案件,公訴,嫌疑人在還沒結案前,一直被拘留。現在已經長達四個月了,應該怎麼辦
一般的刑事案件從刑事拘留到法院判決也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如果涉及到流竄作案、團伙作案等案情復雜的,審查的時間就會相應的延長。以下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時限規定:
(1)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2)偵查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已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3)審查起訴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在十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4)法院審判階段:《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