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政法非制定法法源
A. 試述行政法的法源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我國的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根本原則,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作為行政法規范的憲法規定,又是行政法的立法依據和一切行政活動的指導原則.
2.法律.法律作為行政法的淵源有兩種情況,一是其全部法律規范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如,一是部分法律規范屬於行政法規范,如中關於辦理抵押登記的部門的規定.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製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行政法淵源.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空間效力限於制定主體所轄區域,其中的行政法規范是該區的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從事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據之一.因此,當地方性法規規定有行政法規范時,該法規就成為行政法的淵源.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在不違背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前提下,可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在法定的范圍之內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的規定.因而是我國行政法的淵源之一.
6.規章.規章制定權是行政機關行政權的一個方面,其內容自然要涉及行政管理事項,而且由於我國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層次較多,因而規章也就成為我國重要的行政法淵源.
除了以上6種之外,我過參加或批準的國際條約,協定以及法律解釋,只要涉及到有關行政管理的內容,也都屬於我過行政法的淵源.
B. 姜明安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八版)PDF 讀書筆記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PDF讀書筆記: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
- 行政的定義和范圍:明確了行政的基本概念和涵蓋的范圍,為學習行政法提供了基礎框架。
- 行政法的定義與作用:詳細闡述了行政法的定義及其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行政法學的概述:介紹了行政法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學科特點。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 行政法法源的分類:對行政法的各種來源進行了分類,包括制定法法源和非制定法法源。
-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詳細探討了制定法法源的具體內容,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
-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分析了非制定法法源的地位和作用,如習慣法、判例法等。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 實體性基本原則:闡述了行政法在實體方面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等。
- 程序性基本原則:介紹了行政法在程序方面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公正原則、公開原則等。
第四章 數字行政法和應急行政法
- 數字行政法:探討了數字化時代行政法的新變化,如電子政務、數據共享等。
- 應急行政法:分析了應急管理中行政法的應用,包括應急措施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等。
第二編 行政法主體
第五章 行政法主體概述
- 行政法主體的定義:明確了行政法主體的概念,包括行政機關、其他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等。
第六章 行政機關
- 行政機關的定義和性質:詳細闡述了行政機關的基本概念、性質和特點。
- 行政機關的職責與職權:分析了行政機關在行政法中的職責和職權范圍。
- 行政機關的體系:介紹了行政機關的組織架構和層級關系。
第七章 其他行政主體
- 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探討了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公民和其他社會組織:分析了公民和其他社會組織作為行政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第八章 公務員
- 公務員的定義和職責:明確了公務員的基本概念、職責和任職要求。
- 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闡述了公務員在行政法中的權利和義務內容。
- 公務員制度的管理:介紹了公務員制度的管理體系和監督機制。
第九章 行政相對人
- 行政相對人的定義:明確了行政相對人的概念,即行政法律關系中與行政機關相對應的一方。
- 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分析了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法中的權利內容,如知情權、參與權等。
- 行政相對人的義務:闡述了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法中的義務內容,如遵守法律、配合調查等。
第十章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
-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介紹了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社會公眾等。
- 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分析了社會公眾和媒體在行政法制監督中的作用和方式。
- 內部監督機制:探討了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機制,如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等。
C. 行政法的法源是什麼
行政法的法源是指構成行政法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來源。
一、
行政法的法源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司法解釋等。
二、詳細解釋:
1.憲法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行政法的最根本法源。它確立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如法治原則、人民主權原則等,為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根本指導。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在行政法領域,法律提供了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等方面的具體規定。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用以細化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它們在行政法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為行政機關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導。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這些地方性法規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它們在補充和完善行政法體系的同時,也體現了地方的自治權。
5.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們為行政法的實施提供了更加細致的規定。
6.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法律實施中的具體應用問題作出的解釋。它們在行政法領域的作用是對法律的具體應用進行明確和細化,確保法律的統一適用。
綜上所述,這些法源共同構成了行政法的體系,為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的合法權利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
D. 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問題一:行政法的淵源主要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包括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一般淵源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弗章、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殊淵源有司法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和慣例。
問題二:簡述我國行政法的淵源 行政法淵源有單一式憨混合式兩種。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在我國,行政法淵源主要有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問題三:行政法的淵源 涵義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淵源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 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地方法規和自治、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實施國家間的條約和 *** 間的協定時常會涉及到一國國內的行政管理,成為調整該國行政機關與公民、組織及外國人、外國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行為准則,因此條約和協定中的某些條款也是行政法的淵源,除非某一條款在中國參加該條約訂立協定時給予保留。效力關系各種法律形式的位階與制定主體的法律地位相適應,其明確的依據是法律規范的規定,包括《行政訴訟法》、《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法規、規章備案規定》。
問題四:我國行政法一般淵源包括 1.憲法
2.法律(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般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3.行政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而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部委和一定層級的地方人民 *** 。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效力只限於相應的行政區域內
5.法律解釋
6.國際條約(很少,但是地位很高)
問題五: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5分 分為成文法淵源和非成文法淵源。
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區法規和單行條例、規章(部門規章、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
非成文法源包括:司法判決、行政法的一般性基本原則、習慣法、公共政策
問題六:行政法的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是什麼意思啊?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1)法律解釋;(2)其他規范性文件;(3)國際條約、慣例
沒看出區別?
一般淵源,是所有部門法都共有的淵源
特殊淵源則是有的部門法有,有的沒有
說得通俗點:
一般淵源是 我有的你也有
特殊淵源是 我有的罰不一定有
所以才特殊
例如有些小的部門法,是沒得司法解釋滴
問題七: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
(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 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法律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 *** 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 *** 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