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工用勞動法算用哪個軟體好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哪個版本好些(簡潔or通俗易懂)
勞動法來只有一個版本,不會源有第二個,所謂注釋版,並不是勞動法,而是對勞動法裡面的具體條款,對於理解和執行中,發生不明白的,難以理解的,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解釋,是一個輔助工具書,並不是勞動法。如果你想加深對勞動法的理解,建議你購買注釋版。裡面的內容詳細些。如果你想要簡單的,那麼就是勞動法,唯一的版本。
B. 勞動法 怎樣才能算是正式工 工資怎麼算
依照你的說法,我想,你媽媽是跟醫院簽的非全日制用工合同。早上,中午,晚上,3班,應該都是在1-2小時之間的工作。也就是所謂的鍾點工,零時工。只不過是簽了一年合同的零工。
依照法律規定,非全日制工應當以小時計薪,也就是說,對零工,約定月薪多少,是無效的,應當以實際工作小時計算薪資,且小時薪不得低於當地公布的最低工資折算後的小時薪,以下,給你參考下:
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並報勞動保障部備案。
確定和調整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以下因素:當地政府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准;單位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當地政府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准未包含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因素的,還應考慮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人員之間的差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方法為:
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月最低工資標准÷20.92÷8)×(1+單位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比例之和)〕×(1+浮動系數)
如果你媽媽上班不用打卡,至少也該有個什麼登記的吧,確定她來這里按時上班的那個東西,設法拿到副本,最好是原本,然後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按小時核發實際工資。然後針對醫院不交保險的(只限工傷保險),提出賠償要求。
依照法律對非全日制用工的社會保險的相關規定,社保和醫保都是需要勞動者(零工)本人去交的,用人單位只需要繳納工傷保險費。
而且非全日制用工簽的合同沒有強制執行性,就是說它只能做為工資支付方式的書面證明,對於具體簽一年還是一個月,都是沒有必要強制執行的,因為合同雙方都有權利隨時終止合同,還不必支付經濟賠償。
轉正你是已經不用考慮的。法律並沒有規定說非全日制工連續工作滿多久之後就必須簽訂正式的全日制工的合同。
C. 有沒有什麼軟體,可以將工資(或考勤)輸出來後就符合勞動法的要求
這個很多的,比如速達、用友、金蝶等會計軟體都能對此作出相應的處理,既符合勞動法規定,也保證依照相關的稅收法規體現和代扣各項稅費。
D. 什麼是正式工
正式工就是在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後,指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從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包括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及外籍員工等全體人員。
2、合同工(contract worker),企業、事業單位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採取書面形式,內容包括時限、任務及共同遵守的各項義務等。
3、臨時工,泛指在工作場所里非正式僱用的勞工,通常以日薪計酬。也不像正式的勞工能夠享有退休金與每月最低工資的保障。臨時工又分成約聘僱員與人力派遣兩類。聘用臨時工的目的事為了處理短期出現的額外工作,例如因為長工放產假,所以聘臨時工當替工。
4、勞動合同 ,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E. 按照國家勞動法坐滿一個月算正式工嗎
算不算正式工不是看工作了多長時間,而是根據勞動合同約定的試用期和辦理轉正手續為准。
F. 想經常查看勞動法有什麼軟體
勞動法相關法律法規應有盡有,下載應用:勞動法苑
G. 請問新勞動法規定做多久才算正式員工
現在沒有正式工、臨時工之說,都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合同到期可以續簽,也可以不簽,簽訂兩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第三次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H. 勞動法中關於用人單位用工有幾種方式
勞動且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等勞動報酬的形式。目前用工形式一般有三種:
1、勞動合同關系。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2、承攬合同關系。
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合同法》第251條規定了承攬合同,以及相關章節又分別規定了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 、居間合同。
3、僱傭關系。
僱傭合同,我國法律沒有進行規定。「即受僱人於一定或不一定之期限內,為雇傭人服勞務,雇傭人負擔給付報酬的契約」。
(8)正式工用勞動法算用哪個軟體好擴展閱讀:
勞動用工的誤區
誤區一
規章制度出台後即能約束員工。
企業都知道,可以制定規章制度來規范企業經營和約束員工的行為,於是幾乎每個企業都根據自身的需要出台了大大小小或繁或簡的規章制度。
許多企業認為當然可以,因為制定規章制度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是用工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但正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法律賦予企業此項權利的同時,為了防止此項權利的濫用導致員工合法權益受損而設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主要包括三項:
①規章制度的內容要合法,即規章制度的內容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
②規章制度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即企業制定規章制度必須要經過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至少是職工代表同意;
③規章制度要向員工公示,即規章制度出台後要公開告知員工。法律同時規定,以上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條件,則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的裁判依據。而實踐中此類有問題的規章制度比比皆是,這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誤區二:
試用期內不簽訂勞動合同或只需簽試用期合同,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
企業可以對新進員工設定試用期,許多企業為了使自己占據主動,防止被「套牢」,往往同試用期內的員工不簽訂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只簽訂一紙「試用期合同」,實際上這種作法適得其反。
現行法律規定,企業同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勞動關系的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仍受法律保護,而作為事實勞動關系,企業要終止必須提前30天通知員工並應依法補償;法律還規定,只簽訂試用期合同的,試用期不成立,該「試用期」即為勞動合同期限。
顯然,試用期內不簽勞動合同或只簽試用期合同,企業本來是想防止被「套牢」,實際上恰好被「套牢」,因此,此種做法不可取。正確作法應是同新進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包含試用期的內容。
此外,許多企業認為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尚未最終確定,所以企業不需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其實不然。試用期內雙方的勞動關系雖未最終確定,但確已形成,因此法律明確規定企業應為試用期內的員工繳納社保費。
誤區三:
員工辭職需單位批准。
或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和員工仍然認為員工辭職要寫辭職申請,要得到單位批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行法律規定得很明確,員工辭職只需提前30天通知企業即可,沒有其他條件。
誤區四:
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是企業的權利和「砝碼」。
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勞動關系結束後,員工要求企業辦理退工手續,而企業則以不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為手段或談判的砝碼,要求員工支付違約金或退還培訓費等。
由於企業不辦理退工手續造成員工無法再行就業,員工要求企業賠償工資損失,最終員工要求賠償損失的請求獲得了法律的支持。
員工勝訴的原因主要在於現行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在勞動關系解除或終止後7日內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是無條件的,同時法律規定,如不及時辦理造成員工損失的,企業應當賠償。
而企業的敗訴則在於企業錯把為員工辦理退工手續這一法定義務當成了自己的權利和有利於已的談判砝碼。這一誤區非常普遍,特別應引起企業的重視。
I. 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哪個網站有可以學習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的
浩富中國《浩富管理者勞動法實務手冊》、《浩富勞動法顧問軟體》這套軟體數據有案例分析、參考法規和操作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