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14周歲
Ⅰ 《行政處罰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將給予什麼樣的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內加以管教;已滿十容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負刑事責任。」
也即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只對自己實施的這八種嚴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嚴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則。
(1)行政法14周歲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Ⅱ 《行政處罰法》規定對年齡不滿多少周歲的人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
1,《行政處罰法》規定對年齡不滿14周歲的人的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但應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
(2)行政法14周歲擴展閱讀
第二十五條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
(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八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第二十九條 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第五章行政處罰的決定
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Ⅲ 關於我國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對於因年齡問題不予、免於或者減輕處罰是如何具體規定的
刑法:14歲以下不追究刑事責任,14到16周歲之間對八種特別嚴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責任專,屬如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等。16周歲以上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也不追求刑事責任。14到18周歲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並且不能被判處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種行政法律法規的總稱,我只說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規定吧。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民法:10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對其民事行為負責;10周歲到18周歲之間(或16歲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對與其智力相當的行為負責;18周歲或以獨立能力生活的16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承擔民事責任。
夠相信了吧。
Ⅳ 十四周歲行政拘留有案底嗎
未成年的行政拘留記錄必須封存,外人是不允許知道的
Ⅳ 《行政處罰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將( )
《行政處罰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將不予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二十一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
(二)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1周歲嬰兒的。
(5)行政法14周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
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像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Ⅵ 行政拘留年齡要從16歲降至14歲
公安部日前公布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將行政拘留執行年齡從16周歲降低至14周歲。專家建議,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執行年齡應當慎重,同時,對違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不應當簡單採取成人化的處罰模式,特別是應十分慎重適用行政拘留等拘禁類措施,建議《治安管理處罰法》以12周歲為界限,設置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具有教育矯治和預防功能的干預措施。
將行政拘留的執行年齡降低至14周歲值得商榷
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一條取消了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不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限制性規定,同時將初次違反治安管理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的年齡范圍從之前的「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修改為「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院長姚建龍教授告訴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如果這一修訂條款獲得通過,那麼最長可以達到20天拘留這一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措施將可以突破原有法律限制,適用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簡稱「年幼少年」)。顯然,這一修改是對近年來由於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有效規制,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是公眾強烈不滿的「積極」回應。
姚建龍並不贊同該條款的修改。他認為,未成年人實施具有社會危害性行為最相關的法律,除了《刑法》之外即《治安管理處罰法》。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完善了違法責任年齡的規定,建立了與《刑法》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相銜接的違法責任年齡制度,規定了未滿14周歲不承擔違法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相對負違法責任、已滿16周歲承擔違法責任但未滿18周歲的應當從輕或減輕違法責任。徵求意見稿取消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拘留決定不執行規定,相當於取消了相對負違法責任年齡階段,將打破與刑事責任年齡的銜接匹配關系,在立法技術上是重大倒退,在法理上也缺乏基本的依據。
姚建龍告訴記者,徵求意見稿對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年幼少年的輕微罪錯行為貿然降低年齡適用行政拘留,是對我國長期堅持且為立法明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公然違背,也與國外社會治理中「輕輕重重」刑事政策的成功經驗背道而馳。違背國際公約關於剝奪少年人身自由僅應作為萬不得已措施的要求。
此外,姚建龍認為,迄今為止,除了媒體報道與關注的個案外,沒有任何嚴謹研究支持降低行政拘留執行年齡的必要性,對於降低行政拘留的年齡將大量低齡輕微罪錯未成年人投入拘留所可能帶來的成本、風險等也缺乏必要的預判性研究。
「擬降低未成年人行政拘留執行年齡有百害而無一利。」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檢察院未檢科科長王英告訴記者,徵求意見稿取消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不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限制性規定,違反了少年宜教不宜罰的現代少年司法理念,違反了古今中外少年犯罪學總結的實證研究規律,即未成年人的生活環境和教養方式在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上具有不可推卸的作用。
在未檢辦案中,王英發現,成年累犯80%以上有未成年人時期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違法犯罪經歷。而未成年人時期的拘留和監禁對於阻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並無太大的幫助,反而讓他們在缺少分管分押的情況下,掉進大染缸,學到更多的犯罪知識和技巧,人格被異化。
謝樹紅建議,徵求意見稿第十二條,「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增加一部分內容,「是學生的,由公安、檢察等司法機關、學校共同對其進行警示教育」。
Ⅶ 違反行政法是以當事人什麼時候劃分年齡的
需要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被法律、法規授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Ⅷ 《行政處罰法》關於行政處罰責任年齡是如何界定的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有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8)行政法14周歲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年齡作出了不同的規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Ⅸ 為什麼14歲是因違法行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處罰的最低年齡呢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責任年齡】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內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容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具有限制行政責任能力。這一年齡階段的人,雖然已具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可以對自己的某些行為負責,但畢競社會知識缺乏,還不具有完全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對社會發生危害的結果,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為的法律後果,所以,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Ⅹ 14歲法律上意味著什麼
一,民法角度。
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意味著你仍然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從事與年齡、智力及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行為。
已滿14周歲,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項基本權益,如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
從監護角度,你的父母仍然是當然的監護人,要盡到撫養和監護的職責。
民事訴訟過程中,已滿14周歲,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訴訟行為能力,需要父母或監護人作為其代理人參加訴訟。
二,從社會保護方面
已滿14周歲,屬於《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范圍,依法享有受教育權,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遇到家庭暴力,家庭成員虐待,毆打,遺棄的,有向相關部門或婦女兒童保護協會請求保護和救濟的權利。
國家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三,從刑法的角度
刑事責任方面,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需要對八種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除八種以外的犯罪,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要責令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罰方面,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對於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國家依法從嚴打擊。
四,刑事訴訟方面
我國《刑事訴訟法》專門規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對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規定繁多,在此不能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