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一裁終局情形

行政訴訟法一裁終局情形

發布時間: 2022-01-04 08:26:24

㈠ 行政訴訟法中原告的訴訟請求可以是哪些情形呢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受理范圍,即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有:撤銷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賠償之訴、履行之訴等。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

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1)行政訴訟法一裁終局情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㈡ 行政訴訟法(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具體指哪些

最來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源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這其中「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是指上面六種情形之外的,其他與其相當的情形,避免了列舉的不全面,增加了靈活性,以適應立法時不能預見的情況。

㈢ 關於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問題。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1、二者受理的機關不同。行政訴訟由法院受理;行政復議由行政機關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機關的上級機關受理,特殊情況下,由本級行政機關受理。
2、二者解決爭議的性質不同。人民法院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屬於司法行為,適用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屬於行政行為的范圍,應當適用行政復議法。
3、二者適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復議程序,而行政訴訟適用行政訴訟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簡便、迅速、廉價,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訴訟程序復雜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復議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行政訴訟實行二審終審制度等。
4、二者的審查強度不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則上法院只能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而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可以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
5、二者的受理和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對於受理范圍均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從列舉事項來看,《行政復議法》的受案范圍要廣於《行政訴訟法》。此外,《行政復議法》還規定對國務院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申請。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監督,且各有所長,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現代國家一般都同時創設這兩種制度。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或將行政復議作為行政訴訟的前置階段;或由當事人選擇救濟途徑,或在當事人選擇復議救濟途徑之後,仍允許其提起行政訴訟。

㈣ 新行政訴訟法的判決形式有哪幾類及適用情形

新行政訴訟法有下列幾種判決形式及適用情形。一是駁回原告的行政內訴訟請求。二是判決行政容機關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三是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政機關,判決其履行法定義務。四是判決具有支付義務的行政機關,履行支付義務。

㈤ 行政訴訟法一審簡易程序的適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行政訴訟簡易程序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一、專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中,基屬本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一)涉及財產金額較小,或者屬於行政機關當場作出決定的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給付、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案件;(二)行政不作為案件;(三)當事人各方自願選擇適用簡易程序,經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的案件。

㈥ 新《行政訴訟法》的新判決類型有哪些

新行政訴訟法有下列幾種判決形式及適用情形。一是駁回原告的行政訴訟請求。版二是判決行政機關重權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三是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政機關,判決其履行法定義務。四是判決具有支付義務的行政機關,履行支付義務。
更多精彩內容來源海口律師咨詢 http://china.findlaw.cn/haikou

㈦ 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的情形適用哪些法律

您好,根據2014年修訂的《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由此可見,行政訴訟中停止執行的情形適用應當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被訴行政行為必須經法院裁定才能停止執行
二、申請停止執行行政行為的申請人范圍
三、依申請和依職權裁定停止執行兩種情形
四、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作出後的救濟途徑
一般而言,如果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都是可以通過上訴的途徑來救濟,但如果當事人不服行政訴訟中的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是否也可以上訴呢?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由此可見,停止或者不停止執行裁定一經作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不能上訴,只能通過復議來救濟,且只能復議一次。
綜上所述,訴訟期間不停止被訴行政行為的執行是原則性規定,除非滿足必要的條件且經人民法院審查才能裁定停止或者不停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㈧ 行政訴訟法中哪些情形"應當通知,哪些情形可以通知

應當和可以,從字面上理解,都不是強制性的一種行為規范,而是一種義務性質的。

㈨ 什麼是勞動仲裁一裁終局,勞動仲裁一裁終局的情形

一裁終局制度是指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一經仲裁審理和裁決即告終結,該裁決具有終局的法律效力。

勞動仲裁的裁決結果分兩種,分別有不同的救濟方式。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是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包括:

1、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針對這類終局裁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救濟方式不一樣:

勞動者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用人單位只能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用人單位申請撤銷裁決的,法院並不會對案件事實進行實質審理,僅審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形:

1、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如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法院應當裁定撤銷。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除《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規定之外的其他仲裁裁決是非終局裁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仲裁庭開庭後裁決即使不是終局裁決,也不存在所謂二次裁決。如果當事人有異議,後續的法律程序也將會轉入法院程序。

㈩ 新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回法院應當再審:(一)答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審理報告 發布:2025-09-12 00:46:08 瀏覽:295
勞動法調整的主體范圍包括那些 發布:2025-09-12 00:42:13 瀏覽:581
勞動法勞動者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發布:2025-09-12 00:26:18 瀏覽:418
有關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2 00:24:49 瀏覽:594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論文 發布:2025-09-12 00:16:18 瀏覽:506
勞動法2016績效工資規定 發布:2025-09-12 00:08:30 瀏覽:788
疫情法律條例 發布:2025-09-12 00:08:18 瀏覽:698
民法典2021年總則 發布:2025-09-12 00:02:46 瀏覽:92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碩調劑的分數 發布:2025-09-11 23:48:34 瀏覽:849
行政法中的派出機關 發布:2025-09-11 23:40:48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