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權勞動法
Ⅰ 《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了對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如何理解男女平等和特殊保護之間的關系
《勞動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了對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還有《內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容定》更為明確具體。
如何理解?女職工有其性別與社會活動中的處境特別因素,女性與男性比明顯處於弱勢,施以相應的保護則是更明確的維護男女平等。而且從社會家庭關繫上,人人有母親,或妻子、姐妹、女兒,對女職工的保護本身就是對親人的保護,延伸到對本人的保護。
Ⅱ 男女平等從法律上怎麼解釋呢
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平等,人格平等,而且在勞動法當中還做了對女性的特別規定,可以說,在勞動法當中的女性的權利的特別規定是國家法律對女性地位提高的一個表現。
雖然法律上已經做了男女平等的努力,但是,因為我國的社會教育和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男女比列還是比較大,這主要原因其實還是來自農村的重男輕女的因素,因為在農村,如果沒有一個男孩贍養父母,那麼,老人的生活就沒有保障,中國的養老保險在農村可以說是一個空白,農村的老人只能依靠兒子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且我國的農村人口非常之大,又為了符合計劃生育,很多女孩在出生時就遭到不測,最終導致了男孩遠遠多於女孩。
Ⅲ 勞動法對婦女有哪些優待
《婦女權益保抄障法》襲對女職工的特殊保護規定主要如下:
第二十一條: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
第二十二條:各單位在錄用職工時,除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禁止招收未滿十六周歲的女工。
第二十三條: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
第二十四條:在晉職、晉級、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應當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得歧視婦女。
第二十五條:任何單位均應根據婦女的特點,依法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
婦女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受特殊保護。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不得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或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七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為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婦女獲得物質資助創造條件。
Ⅳ 有沒有關於男女平等的法律(除憲法以外的普通法律)
《勞動法》(同工同酬)
《婚姻法》(結婚、離婚方面,教育撫養子女方面、夫妻共同財產方面等都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繼承法》(繼承權男女平等)
《義務教育法》(適齡兒童的同等受教育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確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則)
《選舉法》
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
《民法通則》(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權利)
《民事訴訟法》同等的訴訟權利
……
Ⅳ 中國法律規定的男女平等嗎
法律上平等的,實際上不是,你看人大代表有幾個女的
Ⅵ 憲法,繼承法,勞動法中關於男女平等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8條第1款就男女平等問題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繼承法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勞動法 :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Ⅶ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形成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依據,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其他法律法規在內的保障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法律體系,這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出的法律依據。
建國以來我國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堅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則,通過法律手段保護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權利,成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出的法律依據。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男女平等的根本原則。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協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功能,在總綱第六條中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均享有男子平等的權利。」1954年,新中國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進一步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以最高的法律形式,將男女平等納入了國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我國頒布的第二部憲法第48條規定:「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
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以憲法為依據、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指導的全面的、綜合性保障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基本法律。它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全面確立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機制,通過各種保障性的、協調性的、制裁性的和補充性的條款,將現行憲法、法律及法規中有關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權益的規定加以系統化和具體化。
《婚姻法》是新中國建立後頒布的第一部國家大法,他確立了男女平等、一夫一妻、保護婦女等基本原則。在1980年和2001年兩次修改中,《婚姻法》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但期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原則一直不變。2001年,針對當前婚姻家庭領域出現的重婚納妾、草率結婚離婚、對待婚姻家庭不負責任、家庭暴力、單親母親貧困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上升和低齡化等問題,在充分考慮婦女的意願和婦聯組織的意見的基礎上,加大了對婚姻家庭領域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懲處的力度,切實保障了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其他各項專門法都對男女平等、保護婦女特殊權益做出明確的規定,而且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相應調整。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了男女公民享有同等的勞動權利、休息權利和勞動保護、勞動保險的權利,還針對女性的特點做出了特殊規定,如對女職工的四期保護,禁止婦女從事有害女性生理機能的工作,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等。《繼承法》明確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婦女享有擁有、管理、處理財產的權利。婦女在取得應繼承的遺產後,有權攜帶財產結婚或再婚,他人無權干涉。《母嬰保健法》明確規范了母嬰保健的責任和義務,使婦女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權益得到保障。近年來,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社會保障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娛樂場所管理規定》以及企業改革等有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制定中,都充分考慮了對婦女特殊利益的保障,將涉及到的婦女發展問題,通過法律總則和具體規范進行適時的調整,充分保障婦女的平等權利和特殊利益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