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進修違約
⑴ 勞動法進修培訓辭職後需賠償單位損失嗎
如果是公司出錢支持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專,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屬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另外,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⑵ 培訓違約金這么規定合法嗎
是事業單位聘請的人員適用《勞動法》,反之不適用。
一、向勞動行政管理機關進行投訴
二、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交5萬違約金和扣留檔案都不合法。
三、培訓服務協議中約定的違約金不能超過公司實際支出的費用,且要扣除已經服務的培訓費用。
賠償金=培訓產生的費用總額(工資除外)/總服務期限*未服務的合同期限
第一、目前比較明確規定了事業單位中的下列人員適用《勞動法》:(一)事業組織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三)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事業組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參見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勞部發〔1995〕309號)
第二、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中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員不適用《勞動法》。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是依據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其經費來源主要靠財政供給的事業單位。其中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人員不適用《勞動法》。(參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4條)
第三、上述第一、第二之外的事業
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不適用《勞動法》,但其與單位發生的一些人事爭議適用《勞動法》。如教師、醫生等具有幹部身份的人員,其與單位的關系目前還屬於人事關系,在管理上,不同於企業單位的勞動管理,而屬於幹部人事管理。工作人員與單位發生爭議,屬於人事爭議,其處理依據人事爭議處理的規定辦理。所以,一般而言,這部分事業單位是不適用於《勞動法》的。當然,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我們認為,一些具備自收自支、通過市場化運作的社會公益類的事業單位具有適用《勞動法》的趨向。人事爭議總的來說不適用於《勞動法》,但某些人事爭議適用《勞動法》已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決定》(法釋〔2003〕13號),「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辭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發生的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處理」。
⑶ 醫院派我去進修,簽訂一份合同以外的合同,說進修後必須在醫院工作五年,否則付違約金2w,請問合同是否有效
單位派出學習,其簽訂的違約責任合同是有效的,但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如果用人單位出現違反勞動法的行為,勞動者是可以立刻解除勞動合同,且不用支付違約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3)勞動法進修違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⑷ 我是自費進修需付違約金嗎
我是自費進修,需付違約金嗎?如果你如果違約了,可以付違約金
⑸ 勞動法關於海外研修賠償的問題
你公司的這個培訓合同違約賠償的約定應該是和現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相違背的。
按照現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支付違約金的數額不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這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所以,可以確定的原則是:
1、如果你和公司之間存在培訓合同,而合同條款存在違約金的,應當支付違約金。
2、但是,相關違約金的數額不得違反法律規定,超出部分自然勞動者無需承擔。
你不需要主動提起訴訟或仲裁的,等到時候因為違約金問題發生爭議的時候再說吧。
⑹ 關於醫生進修後違約辭職,法律上有沒有相關規定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簽訂了競業限制和商業機密的合同,並且用人單位在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時,支付了培訓費用的,勞動者辭職,用人單位是可以要求勞動者進行一定賠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⑺ 新勞動法"出國研修"違約金如何規定的
1.依然要支付違約金.但是如果違約金過高的話,你們可以協商.即時是仲裁或訴訟版的話,仲裁委員會權或者法院也要適當降低的.
2.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前提是你們單位為你交納過失業保險金.你可以領取最多12個月的失業保障金.
⑻ 新的勞動法有沒有關於單位派人進修後違約賠償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它的賠償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版項培訓費用,對權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⑼ 新勞動法中關於培訓費違約金的問題
1、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辭職)分三種情況:一是,依據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試用期3天)通知用人單位,不用單位批准。但用人單位不承擔經濟補償;二是,依據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而且,用人單位還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三是,勞動者沒有任何依據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但不給經濟補償金,還可依據第九十條的規定,給單位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賠償責任。2、所以,辭職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單位都不能拒絕,當然,如果沒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單位也會找你的麻煩,得不到補償金不說,還會要你交違約金,不給你辦離職手續,對你今後的就業會有麻煩。3、辭職理由建議你參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情形來提出,比如不簽勞動合同、不按國家規定安排勞動時間、不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加班不給加班工資、收取押金、不按時為勞動者建立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等。4、按上述理由辭職,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了服務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不屬於違反服務期的約定,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⑽ 自費進修需要賠償違約金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自費進修需要賠償違約金嗎?這個好像不需要吧,因為你是自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