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條件
㈠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回織。
2、有明確的答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5、起訴狀格式數量符合規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原告要解決的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多管他人閑事,知道要告誰,要求要具體(比如不光說要賠償還得提出來想要多少),要明確某年某月某日發生過什麼事,為什麼要告別人,這件事得歸法院管,還有就是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告,不要找錯對方告。
(1)民事訴訟法的條件擴展閱讀:
屬於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指提起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的訴訟。
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案有審判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向對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後,應當審查原告的起訴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
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訴。
㈡ 根據民事訴訟法119條規定.起訴應符合那些條件
以下是起訴需要的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版條 起訴條件
起訴必須符權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形式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㈢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原告起訴時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版民、法人權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㈣ 民事訴訟的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㈤ 《民事訴訟法》對上訴的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根據這一規定,上訴必須符合以下4個條件:
必須是原案件的當事人提起上訴;
必須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的期限內提起上訴;
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必須提出上訴狀。
㈥ 民事訴訟的起訴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民事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起訴應當提交的訴訟材料:
1、民事起訴狀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2)案由。
(3)訴訟請求(分項寫明向法院起訴所要達到的目的)。
(4)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寫明起訴或提出主張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包括證據情況和證人姓名及聯系方式)。
(5)起訴狀所遞交的人民法院名稱。
(6)起訴人簽名、日期。
(7)起訴狀用A4型紙,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
2、原告身份信息
如果原告為自然人提交身份證復印件。
如果原告為法人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全部加蓋公章)。
3、被告及第三人身份信息
如果被告為自然人提交身份證復印件或戶籍信息。
如果被告為法人提供登記信息。
4、證據材料
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證據,最好是能夠配合起訴狀所書寫「事實與理由」進行排列。證據出示的順序不同直接影響案件的定性。
(6)民事訴訟法的條件擴展閱讀:
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通則》是這么規定的:
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起訴狀
㈦ 民事訴訟法對委託人有什麼條件
民事訴訟中代理人分為法定訴訟代理人和委託訴訟代理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內民事訴訟法》:容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