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政法發展歷史
㈠ 深受我國唐文化影響的日本改革是
大化改新(646年)
(1)經濟方面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廢除皇族、豪族個人支配土版地、人民的體制,改為權公地、公民,豪族由政府發給「食封、
②實行班田收授法:圍繞土地問題進行改革,班是分、賜的意思。
③實行租庸調制:實行統一的新稅制。
(2)政治方面
①確立中央集權體制:「改去舊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敘」的官制改革原則,一種全新的封建官僚體製取代了舊有的貴族官僚體制。
②制定律令:701年制定《大寶律令》;718年修改後,新的律令稱《養老律令》。「律」相當於刑法,大體仿效唐律,吸收日本社會原有的慣例;「令」相當於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從日本當時的社會實際出發,同時參照唐令。
③神化天皇:律令國家為提高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意識,效仿中國「官修正史」的做法,編修國史和地誌。790年《日本書紀》,以天皇歷史為中心,強調天皇統治的神聖性和律令國家的權威,政治色彩強烈
㈡ 日本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在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經濟發展就有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為准備戰爭,不僅扶持了一批「政商」如三井、三菱、富士等財閥,且以立法設立了日本銀行、日本興業銀行等,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頒布了《有關戰時工業原料出口取締事宜》和《戰時海上保險法補償法》(1914年)、《染料醫葯製品獎勵法》(1915年)、《煉鋼行業獎勵法》(1917年)、《對外交易令》(1917年)、《軍需工業動員法》(1918年)等一系列管制經濟的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制定了以1938年《國家總動員法》為核心的戰時經濟法。如《米穀配給統治法》(1939年)、《糧食管理法》(1942年)等,可以說日本的經濟法從產生到二戰結束,都是綁在戰車上的經濟法。 日本為對付危機也在各領域分別制定了法律。如農業方面的《絲價穩定信貸損失補償法》(1929年)、《金錢債務臨時調解法》(1932年)、《農村負債清理組合法》(1933年)等;重化工業保護方面的《制鐵事業法》(1933年);在壟斷促進方面的有《重要產業統治法》(1931年)、《工業組合法》(1932年)、《商業組合法》(1932年)等;另外在中小企業對策出口和匯兌的促進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法律規定
㈢ 日本有警察法嗎
有的,叫做「警察法(けいさつほう)」,1954年頒布,日本的第 162 號法律,屬於行政法,主要內容是:警察的組織・管理・運営。関連的法令還有:警察官職務執行法,警察法施行令、警察法施行規則。
㈣ 日本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日本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和戰後。戰前的日本經濟法受到德國經濟法理論的影響,以統制經濟法為基本特徵,強調國家的經濟目標和壟斷特權,忽視甚至禁止私人企業的自由競爭。戰後,受美國經濟民主和自由競爭思想的影響,日本經濟法以衫差搭維持市場競爭秩序法為基本特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統制經濟法思想
經濟統制是指國家對經濟活動施加權力干預,使之朝著既定方向發展,實現國家的特定經濟目的。戰前的日本社會容易接受這樣的法律制度,因為其法律對德國法律的依存性,戰時統制經濟政策的共性,以及大量經濟立法活動。
1、二戰結束前的統制經濟法立法活動
日本的市場經濟體制在特殊國內外環境下被統制經濟所代替,統制經濟法成為國家實現統制經濟的最有效手段。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採取戰時經濟統制政策,頒布《有關戰時工業源料出口取締事宜》等法令;二戰爆發後,日本政府重操戰時經濟統制政策,頒布《國家總動員法》等法令。
2、經濟法概念的引入及其影響
經濟法這一用語最初從德國法中的「Wirtschaftsrecht」一詞翻譯過來,以經濟統制為其基本特徵。日本對經濟法的理論研究始於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日本學者從不同角度理解經濟法的各種含義,如行政法學者提出「經濟警察」概念,民商法學者關注政府所實行的官民企業一體化組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以禁止壟斷法為中心的經濟法思想
戰後,美國佔領軍要求日本經濟非軍事化、民主化,頒布了一系列經濟民主化法,其中重要標志是1947年《禁止私的壟斷與確保公正交易法》(簡稱《禁止壟斷法》)的制定。
1、經濟法的新理念與經濟法理論體系
《禁止壟斷法》的制定和實施後,學者開始主張以競爭理念為中心研究該法律制度,建立以《禁止壟斷法》為中心的新的經濟法理論體系。然而,由於長期受戰時統制經濟法思想的影響,建立以《禁止壟斷法》為中心的經濟法理論體系需要一個適應期。
2、有關經濟法理論體系中的「中心說」與「非中心說」
「中心說」認為經濟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以競爭法為核心;「非中心說」則認為經濟法的理論體系應由《禁止壟斷法》和產業政策法兩部分內容構成。這兩種觀點對日本經濟法理論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經濟法學會的成立與各時期經濟法學的研究課題
1、經濟法學會的成立及前期的研究活動
《禁止壟斷法》頒布實施後,如何理解經濟法的競爭新理念,成為研究經濟法學的重要課題。日本經濟法學會於1951年成立,推進了經濟法學的研究。學會通過年度研討會,展開廣泛的討論。
2、新一代經濟法學者的研究課題與相關學會的成立
進入七十年代中葉,新一代研究者開始從經濟法學入手研究經濟法理論,展開與《禁止壟斷法》有關聯的各種事業規製法與競爭法的關系研究。八十年代後半期,隨著日本限制政策的緩和化,經濟法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領域和更加活躍的氣氛。進入二十一世紀,日本經濟法學研究的新動向表現為研究法與經濟的關系,引入產業組織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