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教授孫
1. 三大訴訟法中,「近親屬」分別指哪些人
說到近親屬,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主要是指與自己血緣相近的一些人,主要包回括自己的父母、答配偶、子女等等。在我國不同的訴訟裡面,規定的近親屬范圍是不同的。一、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二、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三、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需要注意,在不同訴訟中,法律中規定的近親屬的范圍是不同的,有的時候將祖父母、外祖父等歸入了近親屬的范圍之內,但有的訴訟中卻不包括這些人。因此各位要具體分清楚究竟屬於怎樣的訴訟,才能明確近親屬的范圍。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擔保人的外孫上軍校有沒有影響
只查直系親屬,除非與旁系親屬有撫養、長期居住生活等密切關系。
姥爺或者外公不屬於直系親屬。但如果是報考飛行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等政治要求較高的軍校時,可能會有所影響。
3.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 訴訟法導師(刑事訴訟法方向)哪個好知情人士前來指點一二吧~
我是西政法學院的研究生,刑訴專業現在排名比較靠前的碩導有以下內幾位(按照簡章排名選取的前容五名啊,這五個人也算是代表性人物了)
孫長永:十大青年法學家,西政副校長,基本上很少有空帶碩士生,不要有奢望
施鵬鵬:我國最年輕的法學教授,法國+西政雙料博士,通N種語言,但是已經確定會調出西政,選了也白選
李昌林:貌似已經升任法學院副院長,還是比較有水平的,潛力股
高一飛:剛剛評上教授,很快會評博導,潛力股
潘金貴:也是徐靜村高足,以做律師為主,口才很好,跟著他可以學學做律師,也是蠻不錯的
施鵬鵬確定會調走,其本人已經在校內向我們證實,我就是法學院的研究生,這種事也不是多光榮的事,沒必要杜撰
4. 《刑事訴訟法》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刑事訴訟法》課程主講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內書記,容兼任北京地石律師事務所律師,新華通訊社法律顧問,北京市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沈陽市政法委執法監督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主講《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律師學》、《外國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程序論》等課程。
5. 醫學碩士將好友一家滅門分屍 庭審時翻供殺人動機成迷,後來怎樣
2009年7月14日,天氣炎熱,因接到市民報警,鼓樓警方來到位於黑龍江路的藍山國際公寓9樓的一個單元房門外,請物業打開房門後,一股血腥味夾雜著惡臭頓時彌漫在空氣中。過道上一具女屍,書房內一具男屍,盥洗室里則躺著一個小女孩……讓辦案人員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房間里還有一個活人。一個30歲以上的男子木然地坐在沙發上,面對民警,他的第一句話是:「殺人了,快救命!」還想離開現場的他,立即被警方控制了起來。除了三具被分割的屍體,辦案人員在現場還找到了一些作案工具。兇手在殺害一家三口後,企圖毀屍滅跡。經調查,7月12日就已作案的兇手一直沒有逃跑,戴上手銬時他已在滅門現場住了整整兩天。遇害一家的戶主名叫徐健,生前是先聲葯業公司的一名中層幹部。殺人犯罪嫌疑人艾建國,籍貫河南駐馬店,葯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曾就職於另一家葯業公司,與徐健做過一段時間同事,後離開公司,和徐健有業務往來。
7月7日,震驚南京的「藍山國際公寓滅門慘案」一審宣判,被控錘殺好友一家三口並殘酷分屍的艾建國,被南京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艾建國強硬面對判決結果,表示要上訴――這個34歲的醫學碩士口口聲聲說「兇手是另外三個男人」
盡管艾建國不承認殺人,但本案有充分確鑿的證據顯示,艾建國實施了殺人分屍的行為。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並報請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1年8月12日下午,醫學碩士艾建國被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押赴刑場,執行死刑。
6. 孫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某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檢察院提起抗訴
1、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2、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裁定駁回抗訴或改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第二百二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7. 刑事訴訟法的泰斗級人物除了左衛民,龍宗智,還有誰。
呵呵,復龍宗智年紀不大也都列入制泰鬥了啊,那麼為何不考慮陳光中、徐靜村兩位教授呢?
徐靜村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訴訟法學家。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教授、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他提倡了許多新制度和新觀點。可以去http://ke..com/view/395787.htm 網路看看。
陳光中教授,著名法學家,新中國訴訟法學奠基人之一,訴訟法學帶頭人。浙江永嘉縣人,1930年4月出生,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主任。被法律界稱為「刑事專家意見書鼻祖」。我們的書都是他編寫的,多版重編,論資歷和能力,堪稱泰鬥了吧?
8. 刑事訴訟法案例
李某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從民法角度,李某與犯罪嫌疑人趙某、錢某實施的是具有共內同故意的共容同侵權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第130條和最高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人對李某的損失應承擔連帶責任。
9.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應該怎樣應用
在刑事訴訟中,在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引領下,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必須放在重要位置,以切實有效地恢復受損的社會關系。但是,在倡導社會關系修復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公序良俗原則在刑事案件中的體現,以維護公共利益,發揚善良風俗,弘揚社會公德,從而保障社會肌體健康發展。
我國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由來已久,1986年《民法通則》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詞語載入法條。2017年《民法總則》首次明確公序良俗原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9)刑事訴訟法教授孫擴展閱讀:
我國《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精神:廢除了人民檢察院原來曾長期擁有的以免予起訴為名義的定罪權,使定罪權由法院專門行使;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一律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從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之後,則改稱為「被告人」。
檢察機關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有權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合議庭經過開庭審理,認為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