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的異議是什麼意思

民事訴訟法中的異議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1-07 09:34:49

❶ 民事訴訟法的管轄權異議

行政訴訟中
原告之所以可以提起管轄權異議,是因為管轄權異議包回括沒有管轄權和不是適宜答管轄,當原告提起

行政訴訟時,發現法院不適宜管轄(行政訴訟存在特殊性,行政機關和當地法院關系微妙),原告救

濟的辦法只有提出管轄權異議,不能像民訴那樣撤訴,因為行政訴訟撤訴後就不能以同一事實再起訴

行政訴訟第三人和民訴第三人有本質區別,行政訴訟第三人也是可能是權利受害方,例如行政機關許可A公司建設工廠,影響居民B的生活,(A公司是相對人,B是相關人),那麼B作為原告起訴時,A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A公司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受益者,具有實體權利,起訴行為影響其權利,行政訴訟法把當事人的范圍擴大到「第三人「,就是為了保護這種特殊當事人的權益

民事訴訟中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就是指權利義務發生糾紛的雙方
原告撤訴後還可以起訴,不必管轄權異議,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自己參加訴訟,如果對管轄權有異議的,當然可以另行起訴,不必賦予其異議權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是爭議雙方,也不一定承擔責任,他的作用只是輔助原告或被告,以原告或被告的主張為轉移,所以也沒有異議權

❷ 民訴法中法院對執行異議如何審查處理

法律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由法院進行審查處理。

根據《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執行異議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內立案,並在立案後三日內通知異議人和相關當事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申請。

執行異議申請材料不齊備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告知異議人在三日內補足,逾期未補足的,不予受理。

異議人對不予受理或者駁回申請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裁定,指令執行法院立案或者對執行異議進行審查。

第四條 執行案件被指定執行、提級執行、委託執行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原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由提出異議時負責該案件執行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受指定或者受委託的人民法院是原執行法院的下級人民法院的,仍由原執行法院審查處理。

(2)民事訴訟法中的異議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送法》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❸ 什麼是執行異議之訴

執行異議之訴:是在執行過程中,指當事人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實體權利存有爭議,請求執行法院解決爭議而引起的訴訟。執行異議之訴是執行救濟的重要途徑之一。
意義:
1、保障案外人的實體權利,完善司法救濟制度。
200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原《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如果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雖然確立執行異議程序,執行中有侵害合法權益的行為發生時,案外人有權提起異議,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案外人的實體權利,由執行員進行審查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案外人就其實體權利與相對人進行辯論的權利,顯然不利於案外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其次,駁回案外人異議的裁定不能上訴或復議,即使案外人對裁定不服,也沒有後續的救濟方法。
再次,中止執行僅是執行程序的延緩和阻卻,有悖於權利保護的徹底性要求。
最後,因執行異議對原裁判提起再審,經再審認為原裁判並無不當並向法院提出書面說明的,應恢復執行。此時,案外人的權利實際上並沒有獲得保障。
2、切實保護各方主體的合法利益。
當案外人,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及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均可以提起訴訟,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區別
執行異議,是指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程序、執行措施方法違反法律規定的,請求執行法院予以救濟的制度。執行異議的事由:對於執行命令不服;對於執行的措施方法不服;執行行為違反法定程序;其他侵害利益的事由。
第一、主體不同:前者可有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後者案外人、申請執行人、債權人、被執行人均可提出。
第二、管轄不同:前者直接向執行法院提出;後者有執行法院的民事庭管轄。
第三、目的不同:前者主要執行法院的執行措施存在違法等事由,更正執行行為;後者目的在於有效阻止執行。
第四、程序不同:前者異議-裁定-復議;後者異議-裁定-訴訟。
第五、保護的利益不同:前者程序利益;後者實體利益。
求採納~

❹ 什麼是執行異議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如果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向執行法院提出的意見。提出執行異議是案外人維護自己合法民事權益的一種手段。 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應提交書面形式執行異議申請書,同時應當符合下列主要條件: (1)提出執行異議的時間應當是在執行過程中,即執行程序開始後至執行結束時。(2)有權提出執行異議的主體只限於案外人。案外人是指執行案件當事人以外的因執行行為而認為自己權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3)異議的理由應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擁有所有權或者其他能排除執行其他物權(如質押權、抵押權、留置權等)。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執行庭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審查期間,可以採取查封、扣押、凍結執行措施,但不得處分執行標的。經審查認為案外人的提出異議的執行標的物是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特定物的,報經院長批准,裁定對該生效法律文書中止執行,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提出異議的執行標的物不是生效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經審查認為案外人的提出異議成立的,報經院長批准後,已經採取的執行措施應當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銷,並將標的物交還案外人。 有時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是否成立一時難以確定,案外人已提供有效擔保的,可以解除查封、扣押措施。申請執行人堅持繼續執行並提供有效擔保的,可以繼續執行。因提供擔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繼續執行有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裁定以擔保的財產予以賠償。

❺ 民事訴訟法簡答題:執行異議之訴

執行異議之訴是當事人在執行程序中的一種執行救濟之訴。
《民事訴訟版法》第一百四十條、權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除了對因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駁回起訴的三種裁定,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外,人民法院對於其他像中止或終結執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及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等執行程序中使用的裁定是不能上訴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所作出的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外人、當事人依據該條提起的訴訟就是「執行異議之訴」。

❻ 如何理解民事訴訟的管轄權異議

你好,
管轄權異議只能是對第一審案件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的管轄權提出異議。
一、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主體
(一)、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主體只能是本案當事人,而且一般是被告。原告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下才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例如,原告起訴後案件被移送管轄,原告認為受移送的法院無管轄權,可提出異議。
(二)、 2015年《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八十二條規定:在一審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無權提出管轄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被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有權提起上訴。
(三)、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一般不能提出管轄權異議,因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對是否參加訴訟有決定權,如果他認為該法院沒有管轄權,可以選擇不參加該訴訟而另行起訴。當然,如果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以後,案件被移送管轄,那麼他具有如同原告的地位,此時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
二、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時間
(一)、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
(二)、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 提交答辯狀期間屆滿後,原告增加訴訟請求金額致使案件標的額超過受訴人民法院級別管轄標准,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請求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一條審查並作出裁定。(要說明的是:從法理上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也適用於地域管轄異議,因為該規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被告的管轄權異議權利。)
(三)、2015年《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管轄異議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級別管轄、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三、對管轄權異議的處理
(一)、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二)、2015年《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二十三條 當事人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異議,又針對起訴狀的內容進行答辯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管轄異議進行審查。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就案件實體內容進行答辯、陳述或者反訴的,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訴答辯。
(三)、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受訴人民法院違反級別管轄規定,案件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或者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並在受理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裁定:
1、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2、異議成立的,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第二條 在管轄權異議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請撤回起訴,受訴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訴裁定的,對管轄權異議不再審查,並在裁定書中一並寫明。
第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將其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由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應當作出裁定。當事人對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並作出裁定。
第五條 對於應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不得報請上級人民法院交其審理。
第六條 被告以受訴人民法院同時違反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規定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一並作出裁定。
第七條 當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但受訴人民法院發現其沒有級別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第十條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的規定,應當作為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的依據。
四、管轄權異議裁定的救濟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八條 對人民法院就級別管轄異議作出的裁定,當事人不服提起上訴的(在裁定送達後10日內提出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並作出裁定。 (要說明的是:由於對管轄權異議的裁定可以上訴,並非作出即生效,在裁定未生效之前,法院不應當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但小額訴訟案件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是不能上訴的)。
第九條 對於將案件移送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裁定,當事人未提出上訴,但受移送的上級人民法院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依職權裁定撤銷。

❼ 民訴法如何規定支付令的提出異議主體

對支付令提出異議的主體,只能是債務人,其他人無權提出異議。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債權人提供的事實、證據,對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債務人發出支付令;申請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駁回。

債務人應當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內清償債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

債務人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提出異議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❽ 什麼叫異議

執行異議是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的權利所提出的不同意見。執行程序開始後,如果案外人(執行程序以外的人)認為所執行的標的自己有全部或部分的請求權,或認為執行可能影響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目的在於保護案件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可以糾正已經生效執行文書的錯誤。



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有不同意見的,並主張實體權利的,可以提起執行異議,保護自己的權利。關於執行異議,律師365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1)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不同意見,主張實體權利叫執行異議。

(2)執行異議提起的條件:一是必須是案外人提出。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對執行有意見不作為執行異議。二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的實體權利。如財物屬自己所有,或執行人作為不作為涉及自己權益。三是必須在執行程序結束前提出。執行完畢的應通過新的訴訟解決。



(3)執行異議經審查,認為理由成立的,應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作出新的判決。認為無理由的,應當駁回異議。案外人異議被駁回後,不得無理阻礙執行,否則法院有權採取相應強制措施。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如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除案外人可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外,執行員在執行本院或上級法院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時,發現確有錯誤的應提出書面意見,報請院長審查處理或經院長批准,函請上級法院批准。

❾ 民事訴訟法常識:管轄權異議是指什麼

管轄權異來議,是指當事人認為受訴法源院或受訴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對案件無管轄權時,而向受訴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轄的意見或主張。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考試大綱刑法修正案九 發布:2025-09-11 01:37:01 瀏覽:730
法國司法官 發布:2025-09-11 01:22:11 瀏覽:975
道德綁架手套 發布:2025-09-11 01:10:34 瀏覽:586
2015自考行政法試卷 發布:2025-09-11 01:09:57 瀏覽:613
律師起草協議 發布:2025-09-11 01:09:46 瀏覽:253
勞動法規定婚假幾天 發布:2025-09-11 01:06:52 瀏覽:453
勞動法員工吃飯時間 發布:2025-09-11 01:03:16 瀏覽:879
2017民法 發布:2025-09-11 01:02:09 瀏覽:802
監察法律管理部責任書 發布:2025-09-11 00:57:41 瀏覽:15
合同法第195條 發布:2025-09-11 00:51:25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