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責任
『壹』 行政處罰的法律責任是哪些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的種類: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九條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貳』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復指因違反制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行政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包括兩個方面,即行政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承擔的責任以及行政執法人員因違法行政而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叄』 行政責任包括哪些
1、根據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不同,可以分為行政主體的責任和國家公務員的責任。
2、根據行政責任所涉及的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行政責任和外部行政責任。
內部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時因行政違法而必須承擔的行政責任。
外部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外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時因行政違法而必須承擔的行政責任。
3、根據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不同,可以分為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
補救性行政責任,是指行政違法主體對因其行政違法而受到損害的行政相對人實施補救的責任方式。
懲罰性行政責任,是指行政違法主體因其行政違法而必須接受懲罰的責任方式。
4、根據行政責任的具體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精神罰、財產罰、身份罰。
精神罰是對行政違法主體的精神上的懲戒,它不直接涉及被懲罰主體的實體權利義務,但它對於引起行政違法主體的警覺,並防止下次重犯起著較大的作用,如警告。
財產罰是強迫造成損害後果的行政行為主體交納一定金額的罰款,或者剝奪其某些財產權利的責任,如行政賠償。
身份罰是對實施行政違法行為的行政主體以及國家公務員的特定方面的權力予以限制或者剝奪,進而改變其身份的一種責任,如撤職、開除。
(3)行政法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責任作為人類社會制度一定發展階段的產物,有其生成和發展的必然性和條件。在現代社會中,行政責任愈來愈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而使確立和確保行政責任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責任能夠限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濫用行政權力。
第二,行政責任能夠提高減少政府工作失誤,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肆』 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版主要是行政違法引權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法律責任的種類分兩種:
一、制裁性責任,包括通報批評,沒收、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行政處分
二、補救性責任,包括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返還權益、履行職責、撤銷違法決定、行政賠償
『伍』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內權容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等。
_
『陸』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主體不同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形式不同
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3、特徵不同
民事法律責任有其獨特的特徵:
1)是一種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是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不存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問題。
2)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責任。
特徵:
1)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義務的後果
2)這種違反義務的行為沒有超出行政法規定的違法限度,因而適用行政法上的制裁措施
3)責任措施是由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的責任
4)對於責任承擔者來說,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是體現社會譴責和國家懲罰性的一種法律上的負擔
『柒』 行政案中行政機關行政行行為違法將受何法律責任
一般屬於行政責任,即對相關責任人或負責人給予行政處罰,如果情節後果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大,涉嫌違法犯罪,承擔相關的刑事責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
『捌』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政法律責任
對於「行政法律責任」一詞,學術界也是眾說紛紜。
對於行政法律責任主體來說,主要表現在管理者、被管理者兩個層次,這些主體都負有法定義務,也會因為違反法定義務構成行政違法。
一、行政法律責任
雖然對於「行政法律責任」學術界並沒有提出標準的統一定義,但學術界提出的概念大致相同。
即行政法律責任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因為違反法律標准而構成違法行為,需要依法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種類,即制裁性責任(通報批評、追繳、沒收、行政處分等)和補救性責任(履行職責、行政賠償、恢復名譽、返還權益等)。
其主要特徵為:
(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法律義務的結果;
(2)違法行為沒有超出法的限度,適用行政法中的制裁措施;
(3)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者向國家承擔責任是責任措施的表現;
(4)責任承擔者作為一種否定性評價,主要表現在社會譴責、國家懲罰等法律負擔;
(5)國家機關結合相關法律條例、執法程序追究責任。
來源:法制博覽 (2020年02期)
『玖』 政府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政府的責任在於:1、保障勞動者在經濟組織里平等的勞動和競爭的責任專;2、保障沒屬有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的責任;3、組織、安排和解決社 會發展的方式方法的責任;4、承擔安排、推動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責任,特別表現在教育、文化、科技、醫療等領域;5、在外交方面保證國家的獨立主權; 6、合理安排和調節各個產業和社會的平衡發展關系。上述責任僅僅是政府承擔的比較重要的責任,其他具體責任當然還更多。總之,政府的一切責任都可以概括為 以人民生活幸福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