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294條遲延履行金

民事訴訟法294條遲延履行金

發布時間: 2022-01-07 23:03:38

❶ 民訴法253條遲延履行金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中加倍是如何解釋?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發生於法院判決生效以後,
系因債務人沒有於期限內履行還款義務而導致的利息。因此,
首先它發生的期間具有特殊性;其次,區別於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利率,
該債務利率是法定利率;第三,此債務利息系在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
債務利息之基礎上增加一倍,可見該利息除彌補債權人在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損失外,
還具有一定的懲罰性。既是執行措施,其自然具備執行的一般功能,
即以國家的強制為後盾,保證生效判決的有效落實,從而達到維護法律尊嚴、
最終實現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目的。法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
是以增加經濟負擔的形式對不履行生效判決、裁定的當事人形成震懾,
促使義務人盡快完成給付義務。民間借貸涉及群體廣泛,拖、欠款屢見不鮮,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作為解決借貸糾紛的一項重要措施,
值得我們深入掌握和研究。加倍支付利息的計算及問題常見的判決文書中,
利息的計算方式為:判決給付之日前,利息按照當事人借條中約定的利息計算;判決給付之日後,
利息按照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的兩倍計算。而這樣的計算方式很可能損害債權人合法權益。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同類貸款利率,
當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多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數)。
超過此限度的,超過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當事人完全可以約定利率為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實踐中多半約定的也是兩倍到三倍。此種情況下,法院判決中規定了一個給付期限,如果債務人為在規定的期限內給付,此時支付的利息將會由期滿前約定的四倍變成期滿後法定的「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兩倍」,債權人所得的利息反而減少,即此時的加倍支付利息並沒有起到補償和懲罰的作用。這意味著該加倍支付條款的適用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❷ 申請法院執行中執行款和遲延履行金的計算

二、計算公式
1、債務利息=債務本金×利息計算天數(判決確定的應當給付日始~判決確定的履行日止)×同期銀行貸款年利率/360天
2、遲延履行利息=(債務本金+訴訟費+保全費等)×利息計算天數(判決確定的履行日始~實際履行日止)×同期銀行貸款最高年利率×2倍/360天
3、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年利率=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年利率×逾期還款上浮幅度(如現行的幅度為150%)
計算期限的確定。
遲延履行期間的起算日,最高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法適用意見》)第293條有明確規定: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截止日,法律未加規定,一般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法院控制日,即以執行法院實際控制被執行財產的日期為截止日。二是當事人兌現日,即以執行申請人領取執行款物的日期為截止日。按照第一種方案操作,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如果法院在案件審理期間曾採取過保全措施且保全到位,則將不存在遲延履行金。對此可以這樣看待,法律設定與司法政策重申遲延履行金制度的初衷是促使敗訴當事人及時履行義務,使勝訴當事人的訴訟成果有所保障。在勝訴當事人權利有保障的情況下,再賦予其享有遲延履行金的意義已不大,畢竟這不是訴訟福利與補貼。與此同時,保全到位的案件中,敗訴當事人的履行或法院的執行不會過分遲延,即使有所遲延也是法院處理保全財產所必需的合理期限。按照第二種方案操作,可能帶來的問題是,從執行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財產到兌現給執行申請人之間,還有一個必要的期限,如評估拍賣查封財產所需的時間等。期間,被執行人已主動提供或被動喪失了財產的佔有控制權,再讓其承擔遲延履行金,則不當加重其責任,有失公正。另一方面,待到執行申請人兌現執行款物時再計算遲延履行金,很可能導致執行財產金額的不足,影響到案件的順利執結。考慮到遲延履行金是按照銀行貸款利息的雙倍來計算,本身已相當之高且足以彌補執行申請人資金時間效益損失,為被執行人留下必要的財產處理期限不予計算遲延履行金,也是合理的。綜上,筆者傾向於以法院控制被執行財產之日為遲延履行期間的截止日期。
2.利率標準的確定。《民訴法適用意見》第294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在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該規定明確了遲延履行金的基準利率是貸款利率而不是存款利率。但是,這不足以解決利率確定中的所有問題。原因很簡單:利率根據期限長短而各不相同,半年期、1至3年期或更長期限貸款的利率呈逐步遞增狀態。對於具體利率檔次的確定,筆者以為,可以參照銀行發放貸款時的通行做法,按照就近向上靠檔的原則加以確定。即遲延履行期限不足6個月的,按照6個月期貸款利率計算;超過6個月不足1年的,按照1年期的貸款利率計算,依次類推。這樣做可以盡可能保證遲延履行金與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計算保持一致,使得《民訴法適用意見》第294條得以准確執行。
需要指出,當前各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實行浮動利率制,可以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或下浮一定比例。具體的浮動幅度根據借款人的資信狀況確定。嚴格理解《民訴法適用意見》第294條之規定,似乎應當是先將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上浮30%,確定出同期貸款最高利率後,再計算遲延履行金。即計算遲延履行金需要將利率浮動的因素考慮在內。我們認為,這甚不合理,應當直接按照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計算遲延履行金。因為銀行放貸時實行利率上浮,是對資信等級不高借款人的風險防範措施。理論上來講,被執行人均屬資信等級不高的主體,但是其承擔的遲延履行金已是按照人民銀行基準利率所計算出的利息的2倍,已遠遠超過30%這一最高的利率上浮比例。也就是說,利息的加倍計算己將利率上浮30%的因素包含在內。如果實行利率上浮後再加倍,無疑將對被執行人科以過重的不利後果。
3.計算程式的確定。為表述方便,本文姑且將執行標的分為生效裁判所確定的標的(以下簡稱裁判標的)和遲延履行金兩個部分。如果裁判標的能夠一次性執行到位,根據前述方法確定的遲延期限和相應利率標准,可以很方便地計算出遲延履行金的數額,進而確定出總的執行標的。但是,執行實踐表明,大多數執行案件並不能一次性執行到位。於是,對於一次次執行到的財產則產生了一個問題:是先作為裁判標的,後作為遲延履行金,還是與之相反。用通俗的話來表述就是,被執行人的一次次「還款」,是先還本後付息,還是先付息後還本。按照先本後息原則兌現執行款不僅計算上對被執行人有利,而且執行到最後,特別是在僅剩遲延履行金未執行時,容易造成遲延履行金的不了了之。按照先息後本原則兌現執行款,則必然存在對被執行人計算復利的因素在內,不僅有失公平,同時也極易引發被執行人的抵觸情緒。為此,對於分批次執行到的執行款,建議採用折中方案進行兌現。即仍參照銀行劃款扣貸時的通行做法,按照利隨本清的原則來加以兌現。

❸ 民訴法關於遲延履行金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

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❹ 民事訴訟法229:加倍支付延遲支付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怎麼計算

加倍支付延遲支付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計算方法如下:

加倍部分債務利息的計算方法為:加倍部分債務利息=債務人尚未清償的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除一般債務利息之外的金錢債務×日萬分之一點七五×遲延履行期間。

計算方法是:2014年8月1日之前的按金錢債務約定利息的兩倍支付遲延利息;2014年8月1日之後的,債務約定利息按原約定計算,加倍利息按日萬分之一點七五的標准計算。

加倍遲延利息的規定,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第二百二十九條,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第二百五十三條。

(4)民事訴訟法294條遲延履行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遲延履行利息計算的司法解釋》第一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加倍計算之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包括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和加倍部分債務利息。

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根據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方法計算;生效法律文書未確定給付該利息的,不予計算。

第二百五十五條 執威懾制度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百五十七條 執行終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百分之幾

【法律依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29條之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3、294條進一步明確: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
【詳解】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在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債務利息基礎上再增加1倍。該利息的計算發生於法院判決生效以後,系因債務人沒有於期限內履行還款義務而導致的利息。因此,首先它發生的期間具有特殊性;其次,區別於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利率,該債務利率是法定利率;第三,此債務利息系在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債務利息之基礎上增加一倍,可見該利息除彌補債權人在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損失外,還具有一定的懲罰性。遲延履行債務利息用於金錢債務的執行,被執行人承擔遲延履行責任的起算時間為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而非法院執行通知書中指定被執行人履行的期間屆滿之日起,因此,即使被執行人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內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義務,但超過了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申請執行人仍有權要求被執行人支付遲延履行的債務利息。
【利息的起算時間】
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沒有指定債務履行期限的,如何確定承擔遲延履行責任的起算時間?
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或遲延履行金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人民法院發出的執行通知書,只是在被執行人沒有履行法律文書的情況下,對其履行義務的一種催促,並不意味著在此時被執行人才開始負有履行義務。因此,在判決、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書沒有確定被執行人履行債務期間的情況下,其應當承擔的遲延履行責任應始於法律文書生效之時。
此外,如果被執行人在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部分履行了義務,意味著沒有完全依照法律文書履行義務,因此,被執行人還應當承擔遲延履行的責任。但是,對於已經在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的部分,應當排除在責任范圍之外,被執行人無須再承擔遲延履行的責任。
【計算公式】
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360×天數(天數算頭不算尾)×本金×2倍
【作用】
遲延履行債務利息的支付標準是加倍支付。《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4條決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的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在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的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追究遲延履行責任的目的在於迫使被執行人及時履行法律文書,而在當前民間利率大大高於銀行利率的情況下,僅按儲蓄存款利息計付遲延履行債務利息,顯然不利於制約債務人、保護債權人。即便按貸款利息計付,也不一定能對債務人實際起到制約作用,因而,法律規定加倍支付,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❻ 關於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的294條

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法院判決的時候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銀發(1990)328號《利率管專理暫行規定》的屬有關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是利率管理的主管機關,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利率管理權。國務院批准和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各種利率是法定的利率,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變動。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以法定利率為基礎自行確定的利率為浮動利率。金融機構確定浮動利率後,要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4條規定中的銀行同期最高利率是指法定利率,即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利率;同時,其他金融機構的利率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的利率范圍內均有所浮動,但一般是確定的。故應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規定的法定利率范圍內確定最高利率。

是這樣判的,依據是《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❼ 民事訴訟法253條規定(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如何算謝!

是按照日萬分之1.75來計算的,法律依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程序中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加倍計算之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包括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和加倍部分債務利息。

遲延履行期間的一般債務利息,根據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方法計算;生效法律文書未確定給付該利息的,不予計算。

加倍部分債務利息的計算方法為:加倍部分債務利息=債務人尚未清償的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除一般債務利息之外的金錢債務×日萬分之一點七五×遲延履行期間。

(7)民事訴訟法294條遲延履行金擴展閱讀

遲延履行期間的時間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程序中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加倍部分債務利息自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計算;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計算;生效法律文書未確定履行期間的,自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第三條 加倍部分債務利息計算至被執行人履行完畢之日;被執行人分次履行的,相應部分的加倍部分債務利息計算至每次履行完畢之日。

人民法院劃撥、提取被執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紅利等財產的,相應部分的加倍部分債務利息計算至劃撥、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拍賣、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的,計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債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通過其他方式變價的,計算至財產變價完成之日。

非因被執行人的申請,對生效法律文書審查而中止或者暫緩執行的期間及再審中止執行的期間,不計算加倍部分債務利息。

❽ 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95條,拒不履行執行行為(如排除妨礙)如何計算遲延履行金司法實踐如何操作

關於在執來行工作中如何計算遲自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問題的批復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執行工作幾個適用法律問題的請示》(川高法〔2007〕390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時,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二、執行款不足以償付全部債務的,應當根據並還原則按比例清償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務與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但當事人在執行和解中對清償順序另有約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
國務院通過立法計劃 發布:2025-09-10 20:56:17 瀏覽:350
司法考試是全國統一嗎 發布:2025-09-10 20:56:14 瀏覽:236
法律角度講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9-10 20:55:31 瀏覽:560
最高法院管理人 發布:2025-09-10 20:54:35 瀏覽:510
2013經濟法基礎視頻馬兆瑞 發布:2025-09-10 20:40:11 瀏覽:113
什麼部門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20:39:57 瀏覽:846
厚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10 20:32:44 瀏覽:57
初級會計師經濟法重點 發布:2025-09-10 20:32:02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