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案例設計題
Ⅰ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解答
1.本案應以B區的市公安局為被告。
參見【行政訴訟法】的相關條文: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分析如下:
因為B區的市公安局作為行政復議機關改變了「公安分局決定對甲某拘留10天」,因此甲在「甲某仍然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情況下,那麼B區的市公安局作為被告。
2.對宋某的行政處罰行為在以下幾個地方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1)沒有查清事實就直接給予行政處罰,該行政處罰違法。
見:
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2)在行政處罰前,沒有告訴關某(行政相對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等等,實屬違法。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3)行政相對人關某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行政機關不得進行態度罰。
很明顯,進行了態度罰——違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4)在對關某進行行政處罰時,行政機關執法人員沒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並且行政處罰決定應該是當場填寫,而本案中,執法人員卻直接給關某一張列印的決定書。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5)行政處罰的決定作出的行政機關主體不合法。
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某省某地區交通大隊的印章只是一個行政機關的內部機關。不得以這樣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3.
1)吳某無權當場對陳某作出1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原因在於:對公民行政處罰在50元以上都應該使用普通程序,而不是使用簡易程序來當場做粗行政處罰決定。
【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2)有以下幾點違背了違法行為:
第一:沒有當場交給行政處罰決定書,違法。
見題目中「未交付陳某行政處罰決定書,而是聲稱改日由陳某區工商局領取,」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二,不能要求行政相對人當場交納罰款。(44條),也不符合當場要求繳納罰款的情形。
第四十四條 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
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一)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的罰款的;
(二)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第四十八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三,對行政相對人的陳述與申辯不理不睬。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
第四,「並聲稱如不服則加重處罰」違法。
第三十二條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3)救濟途徑:
可以提起行政復議;
還可以進行行政訴訟。
兩個救濟手段,行政相對人可以選擇。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4,
1)該市檢察院可以提起一個給付之訴。即是作出土地使用權歸自所有。
因為是對市政府作出的一個行政裁決表示不服,應該是要尋求法院來予以變更市政府的裁決,讓法院作出有利於自的一個判決。
2)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四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原因在於:被告(市政府)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為什麼不適宜什麼審理呢?行政相對人是市公安局和市檢察分院。
3)訴訟參加人:市政府、公安局和市檢察分院。
訴訟地位:市政府(被告)、市公安局(訴訟第三人)
、市檢察分院(原告)。
各自如何參加訴訟:
市檢察分院是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市政府是以應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市公安局以申請的方式參加訴訟。
第二十四條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七條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按照法律規定來說可以委託律師代理訴訟。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因為沒有把當事人限定在除了公、檢、政府以外的機關予以規定。
Ⅱ 行政法案例題
案例一.
某來市有甲乙自丙丁四家屠宰場,均證件齊全,97年上級下達了一個有關屠宰行業的條例,市政府根據該條例,確認了甲為該市定點屠宰場,隨後,該市工商,衛生部門取消了乙丙屠宰場的相關證件,乙丙丁三家不服,引起訴訟。
問:1.市政府的行為屬於什麼行政行為?說明理由。
2.誰在本案是適格被告?說明理由。
3. 乙丙丁是否有權提出訴訟。
4.頒發定點屠宰屬何種性質?工商,衛生部門能否據此吊銷乙丙證件?
分析:
1、屬於具體行政行為。理由是針對的對象特定,直接確定相對人權利義務。如指定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排除了乙、丙、丁三家。
2、適格被告有市政府、市工商局和衛生局。因三個行政機關都實施了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內的具體行政行為並都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3、乙、丙、丁有權提起行政訴訟。
4、屬於行政確認性質。工商局、衛生局不能據此吊銷乙丙的證件。
Ⅲ 行政法學 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選,可以當場作出決定,但應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第二題選D;第三題選B,必須依照法定格式要求製作、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第四題選C和D,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一條,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出示工作證件,並填寫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有被侵害人的,並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規定的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被處罰人的姓名、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公安機關名稱,並由經辦的人民警察簽名或者蓋章。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四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依法享有的權利。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 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3)行政法案例設計題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治安管理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六條,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製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被處罰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件的名稱和號碼、住址;
(二)違法事實和證據;
(三)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處罰的執行方式和期限;
(五)對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的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決定書應當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公安機關加蓋印章。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零二條,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Ⅳ 求一道行政法案例分析題的分析
1,正確啊,因為區公安局的處罰決定有一個依據是余某受輕傷,但相應證據去卻是無公章的書證,所以證據並不確鑿,因此可以做出全撤、部分撤或撤銷並責令重新做出行政行為。
2、不正確,被撤銷並責令重作時,被申請人不得基於同一事實和利有作出於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
Ⅳ 08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治安拘留,現在沒有了,原來專指公安機關實施的行政拘留,現<治安管理處罰法>屬於<行政專法>范疇屬,不再有治安拘留的提法!即 公安機關做出的治安處罰的名稱是錯誤的,要處罰的話 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做出行政拘留10的決定!但僅僅因闖紅燈而處罰10天有點過重,其次因與處罰人員發生沖突,處罰人員可能從在濫用職權的可能!所以當事人不服的話,可以在接到處罰判決書之日起60日內可以行政復議!
Ⅵ 一道行政法案例分析題,請高手幫忙
(1)根據行政復議法第28條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因此市公安局的決定是合法的。
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我國行政復議決定有以下幾類:
A.維持決定;
B.履行決定;
C.撤銷、變更和確認違法決定;
D.賠償決定;
E.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處理決定。
本案中市公安局的決定屬於撤銷決定。
(2)根據行政復議法第31條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於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並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而在本案中,自2001年7月1日申請之日起至2002年4月12日市公安局做出復議決定,已遠遠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因此是違法的。
Ⅶ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Ⅷ 一道行政法案例分析題,急求答案~~
(1)我國《行政處罰法》第13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據此,結合本案的情況看,A市政府的規章只能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而對於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則是無權設定的。
(2)A市交通運輸管理處在處理甲某的過程中,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的有關程序性規定,在沒有對甲某拒載乘客的事件進行合法有效的取證調查之前,便作出了停業整頓30天的行政處罰。該種行為屬於行政處罰行為的程序違法,而不屬於濫用職權。
Ⅸ 行政法 案例分析題
不適當。不符合行政處罰中合法原則。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合理合法原則。處罰要按照法律規定辦理。王某的行為應當受到行政處罰並適用個體飲食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工商部門對其沒收非法生產的雪糕和違法所得行為是合法的。但對於王某多處罰的1150元不合法,因為王某該行為與被判刑剛出獄無關,法律沒有規定被判刑人員在處罰時可以多處罰,因此工商局的處罰行為不合法。
Ⅹ 一道行政法案例綜合分析題
1、街道工商所,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第八條規定,工商所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區、縣工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對個體工商戶違法行為的處罰; 2.對集市貿易中違法行為的處罰;3.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工商所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第1、2項處罰不包括吊銷營業執照。因此工商所可以自己名義作出一定數額罰款的行政處罰。
2、不適用。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因此,對個體工商戶作出1000元罰款不適用簡易程序。
3、有,沒有持證執法,執法時只有一人,沒有告知當事人陳述及申辯的權利,沒有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復議及訴訟的權利。
4、不合法,不得以態度不好為由加重對當事人的處罰。作出停業整頓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5、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指的是一事不能作出兩次罰款的處罰。
6、復議機關為縣工商局,行政復議機關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的上級機關。
7、不合法,行政復議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九條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8、弟弟能夠,男友不能。根據《行政復議法》第十條 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9、不能,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0、 工商所為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行政相對人隊原具體行政行為不符的,以原行政機關為被告。但如果陳小姐對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不服,可把復議機關作為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