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者傾斜保護在勞動法中的體現

勞動者傾斜保護在勞動法中的體現

發布時間: 2022-01-08 17:16:16

⑴ 請結合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產品質量法在經濟法中對消費者,勞動者等的傾斜性保護的理解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者收到合法的勞動保護,可以自己進行協商、向勞動部門投訴、訴訟,申請仲裁

⑵ 如何理解勞動法是一部傾斜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 論述題 求解 謝謝!!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你們要確認和單位內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實容,如 工資單,考勤記錄,工作過程中的文件記錄。
其次,確認勞動關系後,可以要求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補發工資。
第三,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否則應當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作為代通金。
第四,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第五,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經濟賠償金,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
第六,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祝福!

社會法的傾斜保護原則是什麼

傾斜保護主要是指保護弱者,就保護弱者而言,社會法是以一種特殊的標准衡量當事人的地位及分配利益。這種特殊的標准源於社會「弱者」身份的認定,是以特殊身份來決定利益的分配,使這種分配結果有利於具有「弱勢身份」的一方。公法與私法作為相對立的兩大法域存在已久,然而,隨著新型社會問題的產生,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已不限於簡單的公法上的管理關系及私法中的平等關系,出現了不同於兩者的新型社會關系,這類社會關系的產生促使了新法域的產生-社會法。市民法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社會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 這點在法的價值上體現為:市民法實現了以意思自治為基礎的起點的形式公平,而社會法則要求實現結果的實質公平。 傳統的自由主義的國家觀是權利政治,它主張國家對個人的私生活干預越少越好,政府越小越好,國家只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負責維護社會和平和自由競爭。然而,這種過分強調國家的消極無為的作法,產生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其中就包括環境惡化和環境保護運動。在這種情形下,各國逐漸認識到了這種弊端,並在觀念上從夜警國家轉變成福利國家,國家職能也從權利政治轉向公益政治。這種轉變的目的在於積極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實現社會的實質公平,這也是我國近年來公法私法化的原因所在。

⑷ 勞動法傾斜保護原則案例

網上搜搜吧,都是在雙方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以保護勞動者等立法原則裁決的。

⑸ 自主經營者能受到勞動法何種保護

我國現行《勞動合同法》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並不意味一味保護勞動者而不顧及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基於權利義務的相對性,勞動合同法在賦予用人單位義務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用人單位的權利進行保護,主要體現在:

(一)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自主權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權利,涉及勞動者切身重要利益的條款應當與工會或者職工協商,並且將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重大事項公示或通知勞動者。此法條雖然規定了用人單位制訂勞動規章時應當與勞動者協商,但畢竟還是把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權利賦予了用人單位,保護了用人單位經營的自主權,有利於加強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管理。
(二)服務期違約的賠償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在勞動者上崗前應當對其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但是,在現實中,有不少勞動者在用人單位接受了良好的職業培訓之後,並沒有履行勞動合同的約定,而是單方面解除合同,或一走了之,或跳槽到同行業的競爭單位,給用人單位造成巨大的損失。為此,《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培訓費用范圍內的違約金。《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則詳細規定了培訓費用的范圍, 包括用人單位為了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支付的有憑證的培訓費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用以及因培訓產生的用於該勞動者的其他直接費用。這對於挽回用人單位的損失,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三)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條是關於勞動者的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的規定,若勞動者違反規定,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此規定的目的在於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用人單位擁有商業秘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試想,假如勞動者掌握了一家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或者核心技術後,就惡意跳槽到競爭單位工作,或者自行經營相關業務,不僅會給企業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而且也會擾亂市場秩序,產生糾紛。因此,規定保密義務和競業禁止制度,不僅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利益,更有利於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四)關於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在一般情況下,除非勞動者同意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自身有重大過錯以及不能勞動等原因外,用人單位是不能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否則要支付經濟補償。但是在市場經濟中,用人單位的發展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業績也並非永遠蒸蒸日上。當用人單位遭遇困境時,如果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就業,而一味要求其不能裁員,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用人單位難以為繼破產倒閉,勞動者也會失業下崗。允許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做法,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企業平等競爭的需要,對於用人單位經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⑹ 《勞動合同法》等法律對勞動者給予「傾斜性保護」

這個論述題太大了,可網路一下,看《勞動合同法》的出台背景解讀,就清楚了。

⑺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的傾斜保護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經濟補償金與違約金的規定。

⑻ 誰能告訴我勞動合同法中的傾斜保護原則的內容

勞動合同的公平或者實質平等,是在形式及內容平等的基礎上,考慮到勞動關系雙方現實力量的明顯差距和勞動關系的社會化特徵,對勞動合同訂立、履行、解除及約定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預,以對形式平等可能造成的實際偏差作出矯正。由此派生出對勞動者傾斜保護的原則。

當然,這種傾斜保護應當以實現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的實質平等即公平合理為限度,超出此限將違背法律的基本正義,也會造成過分保護的條款因不切實際而無法得到真正實施。

傾斜保護的原則在《勞動合同法》的許多規定中均得到體現。

1、《勞動合同法》不僅要求用人單位嚴格遵守工時、工資、勞動定額等勞動標准,而且還作出了許多補充規定,如第二十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2、勞動者單方解除合同要比用人單位更為自由。如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而根據第三十八條規定,在用人單位行為構成一定程度的侵權或違約時,"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相比之下,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合同需有法定事由,並且要嚴格履行通知程序,否則這種單方解除行為是無效的。
3、《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勞動者對用人單位遲延履行的債務有申請支付令的權利,而用人單位並無相應的對等權利。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4、對勞動者傾斜保護的原則還體現在對代表勞動者一方的工會組織的維權和監督職能的規定上:《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第六條規定:"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並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5、《勞動合同法》第六章規定的勞動監察對象均為用人單位,而第七章法律責任的大多數條款也針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法律責任僅有一條規定。

⑼ 《勞動合同法》對於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意義

淺談《勞動合同法》實施意義2008年2月8日《勞動合同法》於2008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自《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勞動合同法》的正式實施,表明了我國勞動制度法制建設走向成熟,我國正加快完善勞動法律制度的步伐,加大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勞動合同法》貫徹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立法理念,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最終實現社會和諧。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確立穩定的、長期的勞動關系,建立新型的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才能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主要通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來建立。《勞動合同法》就是規范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的法律規范。國家通過立法保護勞動者的整體利益,以此來保持長期穩定的生產關系,促進社會和諧。所以,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在我國勞動保障法制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勞動合同法》明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由於勞動關系雙方主體經濟地位的不平等決定了立法必須給予勞動者傾斜保護。因此,《勞動合同法》強化了對勞動者保護力度,細化了對勞動者保護的具體內容,強調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是建立勞動關系的基本要求,加大了用人單位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擴大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適用情形,從而實現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明確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條款,規定用人單位有權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 《勞動合同法》明確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規范雙方的行為,有利於減少勞動糾紛,以維護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通過規范雙方的行為,有利於雙方和諧相處,從而達到「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的終極目標。 我們石洞口第二電廠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有全廠職工的不懈努力,也有為廠做出長期辛勤勞動的臨時工、外包工、農民工。他們能吃苦耐勞、勤懇工作,是與我廠跟他們長期和諧相處有關,與我廠同工程隊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分不開的,使他們能長期、穩定、安心在此工作,並不斷加強隊伍管理、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共同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作貢獻。 實施《勞動合同法》是我們的法律義務,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⑽ 如何理解勞動法是保護勞動力的傾斜法

傾斜保護原則,是指勞動法傾斜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第1條都明確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正是傾斜保護原則的體現。傾斜保護原則屬於勞動法基本原則之一,彰顯了勞動法的價值取向。作為勞動法制度構建基礎,為人們理解和適用勞動法律規范提供了價值引導。
《勞動法》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這表明勞動合同在形式上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然而,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實質上是處於不平等地位的,勞動合同具有形式上的平等性和實質上的不平等性,因為勞動者受雇於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處於極端弱勢的地位,而用人單位佔有生產資料,擁有強大的資本。勞動者在訂立合同時也並沒有多少自由,為了獲得寶貴的就業機會,對用人單位提出的苛刻的、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合同條款,有時也只能勉為其難地接受。因此,傾斜保護實質上是對於現實中當事人地位的對比的衡平,是符合「弱勢公平」價值的。其中特殊勞動者的談判能力相對於一般勞動者更弱,則傾斜保護的強度更大。
傾斜保護僅僅是國家通過法律制度的干預來調整勞動關系,適度的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勞動關系調整模式,除了國家法律的適度干預外,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還可以基於意思自治對各自的權利、義務進行分配,而用人單位實質的強勢地位,使得其在協商中佔得優勢。國家的干預只是基準性的,傾斜保護不可能消除合同雙方的利益和實力差別。
傾斜保護只是在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合法利益保護的基礎上,對勞動者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保護。並不是忽視對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導致勞動合同雙方主體的權利失衡。

熱點內容
個人收購承兌匯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09:35:20 瀏覽:987
客戶須知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9:28:14 瀏覽:943
性貪法官吃奶照片 發布:2025-09-10 09:28:13 瀏覽:846
美國法院數 發布:2025-09-10 09:23:04 瀏覽:58
1000萬訴訟法多少錢 發布:2025-09-10 09:08:52 瀏覽:293
新婚姻法修改重點 發布:2025-09-10 09:07:54 瀏覽:69
法院判的賠償怎麼辦 發布:2025-09-10 09:07:13 瀏覽:231
關於法律知識的廣播稿 發布:2025-09-10 09:05:53 瀏覽:378
gsp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0 08:51:32 瀏覽:18
道德教育的圖片 發布:2025-09-10 08:45:29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