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訴訟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訴訟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1-09 09:38:44

1. 簡述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當事人權利義務平等,包括訴訟權利義務相同或者相對應。
2.同等原則: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法院起訴、應訴,其權利、義務與中國當事人相同。
3.對等原則:外國法院限制我國當事人訴訟權利,我國法院對該國當事人實行對等原則。
4.辯論原則:法院審理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5.處分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與訴訟權利。
6.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檢察院、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必須公正、誠實和善意地行使權利與實施民事訴訟行為。
7.檢查監督原則: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2. 簡述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它體現的精神實質是為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指明了方向,概括地提出了要求,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我國憲法為根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要求,結合其特點而確定的。

3.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

1、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應當保障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

2、同等與對等原則。同等原則,是指一國公民、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時,與他國公民、組織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對等原則,是指一國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他國公民、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同樣限制的原則。

3、法院調解原則,《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4、辯論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有權就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辯論,說明和論證自己主張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反駁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和主張。

5、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

6、檢察監督原則,是指檢察機關有權對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

7、支持起訴原則,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民事訴訟法的訴訟原則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特性:

1、公權性

與調解、仲裁這些訴訟外的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相比,民事訴訟有如下特徵:民事訴訟是以司法方式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是由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解決民事爭議。它既不同於群眾自治組織性質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也不同於由民間性質的仲裁委員會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2、強制性

強制性是公權力的重要屬性。民事訴訟的強制性既表現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執行上。調解、仲裁均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只要有一方不願意選擇上述方式解決爭議,調解、仲裁就無從進行,民事訴訟則不同,只要原告起訴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

無論被告是否願意,訴訟均會發生。訴訟外調解協議的履行依賴於當事人的自覺,不具有強制力,法院裁判則不同,當事人不自動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法院可以依法強制執行。

3、程序性

民事訴訟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訴訟活動,無論是法院還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訴訟法設定的程序實施訴訟行為,違反訴訟程序常常會引起一定的法律後果。

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級法院撤銷,當事人失去為某種訴訟行為的權利等。訴訟外解決民事糾紛一的方式程序性較弱,人民調解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則,仲裁雖然也需要按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但其程序相當靈活,當事人對程序的選擇權也較大。

4、特定性

民事訴訟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它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不是民事主體之間民事權益發生爭議,不能納入民事訴訟程序處理,如倫理上的沖突、政治上爭議、宗教上的爭議或者科學上的爭議等不能成為民事訴訟調整的對象。

對於無訟爭性的非訟事件,雖然各國的普遍做法是由法院主管,但都規定了與民事訴訟程序不同的非訟程序來處理。

5、自由性

民事訴訟反應民事主體權益之爭,民事主體不論在實體上還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處分其權利的自由。民事訴訟中的原告有權依法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被告也有權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4.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抄事訴訟法》是以襲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原則包括以下:

(一) 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四)辯論原則;

(五)處分原則;

(六)檢查監督原則;

(七)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5. 民事訴訟的5個原則指什麼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1、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應當保障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2、同等與對等原則。同等原則,是指一國公民、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時,與他國公民、組織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對等原則,是指一國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他國公民、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同樣限制的原則。3、法院調解原則,《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4、辯論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有權就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辯論,說明和論證自己主張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反駁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和主張。5、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6、檢察監督原則,是指檢察機關有權對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7、支持起訴原則,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6.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1. 民事訴復訟法基本原則制

A.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B. 對外國實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C. 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原則。

D. 辯論原則。貫穿整個訴訟,實體和程序均可

E. 處分原則。當事人啟動,實體和程序均可

F. 檢查監督原則。僅對「審批活動進行監督」

G. 支持起訴原則。主體只能是「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個人不能成為支持起訴的主體

2. 民事訴訟基本制度

A. 合議制度。 3 人以上組成,選民和重大的特別程序用之

B. 迴避制度。

C. 公開審批制度。國密、隱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開

D. 兩審終審。例外最高院、特別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產

7. 民事訴訟法支持起訴原則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事訴訟依法由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提起。支持起訴的限於侵權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以下法規性文件法律效力最低的是 發布:2025-09-09 20:47:25 瀏覽:309
法律援助月分解表 發布:2025-09-09 20:37:50 瀏覽:62
司考刑法歷年真題 發布:2025-09-09 20:21:20 瀏覽:175
行政法律關系屬於思想社會關系 發布:2025-09-09 20:16:18 瀏覽:662
職業農民政策法規 發布:2025-09-09 20:15:39 瀏覽:646
合同法最新發展論文 發布:2025-09-09 20:14:19 瀏覽:28
司法所安置幫教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09 20:09:52 瀏覽:930
新條令條例2018 發布:2025-09-09 20:09:00 瀏覽:26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格式 發布:2025-09-09 20:02:19 瀏覽:67
小廠有沒有勞動法 發布:2025-09-09 20:02:02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