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關於醫療糾紛舉證倒置的規定
1. 民訴中「誰主張,誰舉證」在何情況下,舉證責任倒置
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舉證責任倒置。
一般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規定。
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
2.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八類舉證倒置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版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權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3. 醫療糾紛的舉證倒置有被取消嗎
(1) 實行過錯推定的侵權訴訟。如建築物或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因醫療糾紛提起的訴訟。
(2) 實行因果關系推定的侵權訴訟。如環境污染致損害的侵權訴訟;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 難以收集證據,難以舉證的訴訟。如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4) 對方妨害舉證的訴訟。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舉證責任倒置不適用於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和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在·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4. 什麼是舉證責任,醫療糾紛中舉證責任倒置是什
舉證責任倒置一般發生在侵權訴訟中比如:(1)《最高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所規定的六種情形,都是典型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倒置。(2)因醫療糾紛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的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3)再者就是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如《行政訴訟法》第32條規定:被告對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5. 民事訴訟法中醫患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
2002年4月1日生效的最抄高人民法院《關襲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2款第8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個規定與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方式正好相反。這意味著從2002年4月1日開始,在我國醫療侵權訴訟中,開始實行舉證方式的改革,患者不再承擔對「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及醫療過程無差錯」的舉證責任,上述兩項責任由醫療機構來承擔。
6. 侵權責任法出台後,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倒置改變了么
您好,侵權責任法改變了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的舉證規則。
《侵權責任法》實施後醫療侵權舉證責任的分配
《侵權法》第七章對醫療損害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學界將本章規定的醫療侵權責任從理論上分為三個基本類型,即醫療技術損害侵權糾紛,醫療倫理損害侵權糾紛和醫療產品侵權糾紛。根據不同類型來確定醫療損害糾紛的舉證分配規則,同時《侵權法》還從保障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角度明確了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可以免責的范圍與條件。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4條、第57條和第58條規定了醫療技術損害責任。醫療技術損害責任一般以過錯責任為歸責原則,特殊情況下採用過錯推定原則,也可以看做附條件的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55條、第62條規定了醫療倫理損害侵權糾紛,主要強調了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保密義務,這些主要是基於倫理方面的考慮。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是否履行了相應的義務以及未履行醫療倫理義務的行為與患者所受的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構成該損害責任的關鍵,但《侵權責任法》中並未明確規定這些關鍵點由誰加以證明。
《侵權責任法》第59條規定了醫療產品損害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明確了醫療機構使用有缺陷的醫療產品的責任,此種責任屬於無過錯責任。《侵權法》第60條也從三個方面明確了醫療機構的免責事由。
《侵權責任法》關於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分配,一改過去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實施區分類型確定舉證責任的制度,實行過錯原則和附條件的推定過錯,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療糾紛舉證責任的分配製度,在平衡醫患權益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7. 什麼是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於衛生領域的哪些方面
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於法律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製度。在傳統的法庭證據規則當中,「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則是這一原則的例外。
所謂舉證責任,學者定義不一,被認為是民事訴訟領域最容易引起歧義的術語之一。海洋法系的學者把舉證責任分為提供證據責任與說服責任;羅馬法系學者將舉證責任分為主觀的舉證責任(形式的舉證責任)與客觀的舉證責任(實質的舉證責任)。我國法律雖然屬於羅馬法體系,但是在法律理論界對此一項尚未達成統一。一些學者認為,舉證責任倒置從表面上理解是原來由對方(或己方)舉證,倒置由己方(或對方)舉證,舉證責任的主體發生了對換。從邏輯上講,倒置必須以正置為前提,但什麼是「正置」呢?因此仍然可以認為「倒置」正常的舉證責任分配。
我國《民事訴訟法》在第六十四條明確確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原則;同時,作為「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例外,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6日制定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通過對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解釋確立了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第四條、第七條則作為例外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的內容,這些都是針對一般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所設立的例外規定。另一方面,舉證責任倒置的提法在我國司法理論界和實務界是一個約定俗成,已成通說,如果因為概念就貿然否定,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二、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
我國現代的舉證責任制度就是從羅馬法發展而來,也是民事證據規則的核心部分。而在民事責任特別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造成損害的事實、發生的因果關系和過錯的客觀存在。這些要件事實的存在也構成了決定原告是否勝訴的關鍵。但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原告不必要就這些因素的存在與否都負擔舉證責任,而應當由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與否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指證明責任依據法律的規定發生特定分配的現象,同時還意味著反對一方所證明的事由在法律上做出嚴格的限定,即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反對的一方究竟應該反證什麼,必須要由法律規定。
三、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
在民事訴訟的整體框架下,我們來具體看待 醫療糾紛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倒置。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
但是,醫學本身就是一門關系人體、不斷發展的自然科學;最重要的事,醫學的研究對象極大地不同於物理學、法學、土壤學、政治學等,屬於精密的人體科學。世界各地區醫學水平發展的不平衡,醫療資源在我國東部西部、城市鄉村的分配也十分不均,致其自身仍然存在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尤其是以中醫為代表的一些經驗性醫學),加之患者自身客觀或主觀方面的諸多因素影響,在醫療糾紛訴訟中經常會出現舉證不能的情況。如醫療意外,難以避免的各種並發症,猝死(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等。
雖然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了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僅適用於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糾紛;如果醫院與患者之間的糾紛不是因醫療行為引起的,則不適用關於醫療糾紛 「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應該按一般的民事侵權案件訴訟,適用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分配原則。但是,在科技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對於糾紛的起因究竟是醫療機構的失誤還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實施搶救或者手術的過程中,由於極其特殊的體質等原因,導致了不可預見或極其難以預見的死亡等「不幸事件」的發生),或者根本就是其它的什麼原因,在認定上存在一定難度。我們都知道,在司法實踐當中,對於事實的認定直接關繫到訴訟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和「過錯」這兩響。舉證責任倒置的一個潛在前提就是要求了對起因的認定必須相對(我們不好使用「絕對」這個詞語)准確。而事實是,在新近被衛生部點名的「醫鬧」(事實上已經存在了較長的時間)等因素的推動下,這樣一項關乎訴訟各方的認定工作,往往在執行的時候面臨一些問題。
同樣,「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也不能被用作一個否定患者一方(在這里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原告一方)所負有的舉證責任。訴訟本身就是雙方就同一侵權行為向法庭提請訴訟,並就此請求共同舉證、質證,以證明事實存在的過程。即使舉證責任倒置之後,原告仍然必須擔負一定的舉證責任,諸如就診經過、之前的病史等等。如果為了獲得經濟補償而向法庭刻意或者惡意地隱瞞對己不利的證據,則必須同樣地承擔敗訴及由此產生的相關法律責任!
四、對醫療機構的影響
醫學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許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論證時也會相當困難。特別是在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即使再高明的醫生,實力再雄厚的醫院,在很多時候也很難把因果關系理個明白。理不明白自然無法舉證,因為醫學科學的局限性導致醫療機構舉證不能,進而承擔敗訴的風險,似乎對法庭的公正性又產生了挑戰。而法官作為司法工作者,對具體的醫學知識必然存在「術業有專攻」帶來的情況,亦不大可能對技術性問題進行深究。而如果因為純技術性問題或者無法解釋的技術性問題被追究法律責任,不免會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削減。同樣,「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無疑減輕了原告在某些狀況下所處的弱勢地位問題。但是,我們也不應當忘記一句古老的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雖然這樣的命題暗含了「人性本惡」這樣一個哲學命題,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到處充斥的濫用訴訟權利權和惡意訴訟(比如「醫鬧」),以及由此形成的狀告醫院風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濫用訴訟權利導致的最終結果,不僅僅是作為被告的醫療機構被糾纏得煩不勝煩,還伴隨著司法資源的浪費、社會道德體系的崩潰等一系列非常消極的社會後果。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對於非醫學出身的原告在大部分時候確實減輕了負擔。可是,如果原告本人或者法律支持中有醫生,這樣的情況又當如何?因為具有了相同的專業背景,在訴訟過程中雙方對於技術性問題以及資料的取得等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分辨的「強勢」與「弱勢」的格局。此時,仍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似乎已經對法理中對於法律要求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五、結語
醫療行業是高風險的行業;同樣,「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里也不僅僅是一個拿來喊一喊的口號而已。在急救重症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救命如救火」。而如果此時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救人,而是先泡上一壺碧螺春,坐下來,慢條斯理地把「丑話說在前頭」,進而避免以後可能「飛來」的那一張法院傳單。恐怕,任誰躺在病床上,也要吐白沫了…………
無論是法律還是醫學,都應當站在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立場上,確立一個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平衡點。否則,不論出於多麼良好的願望,最終受害的仍然是醫生與患者雙方!
8. 醫療侵權糾紛在什麼情況下舉證責任倒置
民事訴訟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均未規定醫療事故糾紛的舉證責任。《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8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說,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和過錯推定。13一般認為,醫療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包括:第一,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實施了醫療行為;第二,具有人身等損害後果;第三,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有因果關系;第四,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主觀上有過錯。因此,根據上述規定,在醫療侵權糾紛案件中,患者應首先就上述第一、二項內容舉證,並非沒有任何舉證責任,如果患者不能證明醫療關系或醫療損害結果存在,法院應依法駁回起訴。而醫療機構如果認為自己的醫療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或自己沒有過錯,應該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推翻因果關系推定或過錯推定,否則,因果關系推定或過錯推定成立。實際上,醫療機構只要證明了一個推定不成立,即只要有一個侵權構成要件不成立,侵權責任就不能成立,就能夠免除其全部賠償責任。
9. 民事訴訟法中的舉證責任倒置
舉證責任倒置是舉證責任分配的重要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未明確規定舉證責任倒置。一般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規定, 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上述規定對指導司法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由於該規定行文簡練,就舉證責任倒置的基本概念、具體倒置內容以及同《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關系等未做展開,實踐中對該問題的認識和做法也不盡一致。並且,該規定將舉證責任的適用范圍基本限於民事實體法的規定,並明確限於法律的規定,而司法中的實際做法已超出了上述范圍,這也提出了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范圍問題。特別是,在實踐中,針對各類民事案件的實際情況,應否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往往成為難點和焦點,對案件的處理有重大影響。這些情況的存在,客觀上要求對舉證責任倒置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但理論上目前對於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責任倒置的研究較少且不夠深入,正如學界所說:「我國理論界就何謂『正置』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看法,『倒置』就更難以講清楚了。」 這種情況與舉證責任的重要地位及實踐需要不相稱。有鑒於此,本文擬對民事舉證責任倒置做一研究,為此並對「正置」兼做探討,以資理論和實務上參考運用。
一、對主張的界定與確定
一般認為,舉證責任倒置是指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主張不由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是由對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通俗地說,也即誰主張,誰之對方承擔舉證責任。顯然,舉證責任倒置是相對「誰主張、誰舉證」而言的。正是先有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正置」,才有了舉證責任倒置。同時,作為舉證責任分配的兩種方式,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是立足於特定主張而言的,無特定主張即無二者的區分。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准確地把握舉證責任倒置,應立足於其同舉證責任「正置」的對立關系,並先把握好舉證責任「正置」;而要區分舉證責任倒置與「正置」,則應首先明確何謂主張,如何確定主張。應當看到,關於主張問題在以往並未受到應有注意,由此產生的一個不良後果是實踐中存在著將提出一個事實和單純否定該事實均當作主張,而由當事人雙方均承擔舉證責任的認識,這一認識並成為理論上有觀點否定「誰主張、誰舉證」是我國民事舉證責任分擔原則甚至主張刪除《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的依據。
何謂主張?主張是訴訟上的范疇,可分為事實主張和權益主張。舉證責任是關於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因此與舉證責任相聯的主張實際上即事實主張。訴訟中,事實主張與實體權益爭議及處理密切聯系,當事人對特定事實的主張旨在通過司法裁判取得爭議實體權益上的特定效果。可見,事實主張即當事人在訴訟中用以支持其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追求的事實依據的聲明。應當看到,這種效果既包括對特定權益的主張,也包括對特定權益請求的抗辯或否定。而舉證責任是在事實主張之上產生的,其實質是結果責任,即特定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不利訴訟後果的負擔, 其正是要解決爭議實體權益的最終歸屬,從另一個角度,也即在司法上明確支持當事人哪一方對於爭議權益裁判效果的追求。由此可見,事實主張、對爭議權益特定裁判效果的追求以及舉證責任是環環相扣,一一對應的,相互間具有唯一性。「一項事實主張,只會產生一個結果責任」 ,也只能由當事人一方來承擔。這一方面決定了事實主張在訴訟與實體上的重大意義,即主張的確定直接關繫到舉證責任的確定,是探討舉證責任「正置」與倒置的前提,而對於主張的不明確或混淆也必然帶來當事人雙方舉證責任的不明確或混淆;另一方面也決定了確定主張的依據,即當事人是否旨在並能夠以此追求爭議實體權益的特定裁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