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
『壹』 行政機關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嗎
行政機關不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組織。
國家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有區別:版
法律屬性不同。國家行政權機關屬於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屬於社會組織;
設立依據不同。國家行政機關是依據行政組織法設立的;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是依據組織章程設立的;
權力來源不同。行政機關的權力來源為行政組織法和其他單行法的授權;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權力來源為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舉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於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
『貳』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否可以將法定職權內實施的行政許可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實施
你好。
行政來許可法第三源章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行政許可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一般來說,授權行為因為產生了新的行政主體,或者對被授權行政主體的職權進行了擴充,所以被授權對象的選擇標准往往更為嚴格,具有管理公共事務只能得組織,這只是選擇授權對象的一個必要條件。
而委託行為因為不產生新的行政主體,轉移的也只是行政職權的使用權,所以選擇委託對象時來的比較寬松。如果委託對象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那當然沒問題,如果不是這種組織,也可以。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叄』 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組織的區別
行政職權除由國家行政機關行使外,其他非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經法律、法規授權或行政機關的委託,也可以行使一定的行政職權。法律、法規授權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組織與行政機關一樣,也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行政機關委託的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組織本身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其行使行政職權行為的責任歸屬於委託行政機關,委託行政機關是相應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受託機關是行為主體。
『肆』 行政主體中,法律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
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於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二、或者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自治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4)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
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伍』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包括 國務院的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不包括規章
『陸』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中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這種組織太多了,我只舉農業系統的情況吧。根據《植物檢疫條例回》第三條的規答定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植物檢疫任務。根據《動物防疫法》第八條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這里所說的「植物檢疫機構」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就是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這些機構一般不是行政機關。不過,近來進行的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把這些機構列為監督管理類事業單位,有些地區還把這些機構作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辦法進行管理。
其他系統應該也有這方面的組織。你可以向專業部門了解一下。
『柒』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的區別
兩類組織抄的不同點:
1、權力來襲源不同。一個來源於法律、法規的授權,一個來源於行政機關的委託。
2、行使權力的名義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職權,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以委託機關的名義行使權力。
3、承擔責任的主體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自己承擔責任,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不承擔責任,其行為由委託機關承擔責任。
4、是否需要法律依據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授權必須有法定依據,行政機關委託組織不強求必須有法定依據,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
5、組織的性質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既可以是企業組織,也可以是事業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只能是事業組織。
(7)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擴展閱讀:
1、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指依據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行政機關組織。
2、行政機關委託組織:指受行政機關的委託,按照委託范圍,以委託主體的名義,行使被委託的行政職權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亦稱被委託組織。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捌』 法律,行政法規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么
法律,行政法規不,可以授權公共組織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六條 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8)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玖』 行政主體中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專行政法規,地屬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