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監督規則第90條

民事訴訟法監督規則第90條

發布時間: 2022-01-13 09:24:20

Ⅰ 民事訴訟第二百條第九項

原法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
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解釋與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三百九十一條 原審開庭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九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
(一)不允許當事人發表辯論意見的;
(二)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
(三)違反法律規定送達起訴狀副本或者上訴狀副本,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
(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其他情形。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九項「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再審事由的規定。本條吸收了《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十五條的規定,並增加了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情形。
【條文理解】
2007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了「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這一再審事由,2012年民事訴訟法沿用該規定,僅對條文序號作了更改。《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十五條對於該項再審事由的含義作了明確,即「原審開庭過程中審判人員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或者以不送達起訴狀副本或上訴狀副本等其他方式,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但依法缺席審理,依法徑行判決、裁定的除外。」本解釋條文吸收了《審判監督程序解釋》第十五條的規定,並採用列舉的方式對剝奪當事人辯論權的三種情形作了明確,為期周延,還規定了兜底條款。
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辯論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貫穿於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從起訴、答辯至法庭辯論終結,當事人雙方均可就案件的實體和程序問題以言詞或書面方式進行辯論,法院則應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辯論權,並承擔維持辯論秩序的職責。賦予當事人辯論權利旨在通過當事人雙方的攻擊防禦,將案件爭議的事實呈現在處於中立地位的法官面前,是法院核實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准確作出裁判以及當事人自我負責機制的正當性基礎。若沒有保障當事人辯論權利,將難以查清案件事實,也無法保證正確適用法律,裁判的公正性也將遭到質疑。對於本項再審事由的適用,審查的重點在於是否存在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情形。
1.不允許當事人發表辯論意見的
辯論原則集中體現在開庭審理的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階段,只有在當事人在庭審中就案件的基本事實、主要證據材料和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陳述和辯論的基礎上,案件的裁判才有正當的程序保障。因此,原審開庭過程中審判人員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的,應當認定為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這里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理解「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規定》第十七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引導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辯論。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發言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未被法庭認定的事實,審判人員應當予以制止。」據此,為了保障庭審的順利進行,在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作出與案件無關的陳述或者重復陳述時,審判人員是可以行使訴訟指揮權而加以制止的,此種情形顯然不屬於剝奪當事人的辯論權利。只有審判人員行使訴訟指揮權明顯不當嚴重阻礙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的或者根本不讓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的,才能認定為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
2.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
開庭審理是訴訟程序的中心,是民事訴訟直接、言詞、公開、集中原則的實現載體,也是確保當事人充分發表辯論意見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第一審程序中除轉入督促程序以及開庭前能夠調解結案的外,案件一律都要開庭審理。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的規定,二審以開庭審理為原則,只有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案件,才可以不開庭審理。因此,原審如存在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情況,應當認定為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
3.違反法律規定送達起訴狀副本或者上訴狀副本,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原告有提出訴訟請求的權利,被告有針對起訴進行答辯的權利。雖然被告可以選擇提交答辯狀或者不提交答辯狀,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法院對案件的審理,但是,法院必須依法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給被告,使被告了解起訴的內容,從而進行應訴的准備。同樣,在上訴案件中,法院必須依法向被上訴人和原審其他當事人送達上訴狀副本。如果法院未依法向對方當事人送達起訴狀副本或上訴狀副本,導致對方當事人無從知悉程序的開始和進行情況,無從針對起訴理由和上訴理由行使辯論權利。因此,原審如違反法律規定送達起訴狀副本或者上訴狀副本,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情形。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與檢察院的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 ,在民事抗訴案中以哪個為准

在民事訴訟案中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為准。

Ⅲ 民事訴訟法抗訴的規定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第二百一十條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第二百一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抗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再審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但經該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二條人民檢察院決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的,應當製作抗訴書。
第二百一十三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審時,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法庭。

Ⅳ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第九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規定的審判程序包括:

(一)第一審普通程序;

(二)簡易程序;

(三)第二審程序;

(四)特別程序;

(五)審判監督程序;

(六)督促程序;

(七)公示催告程序;

(八)海事訴訟特別程序;

(九)破產程序。

第九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的規定適用於法官、人民陪審員、書記員。

第九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程序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一)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但不適用再審程序糾正的;

(二)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

(三)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和受理條件,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

(四)審理案件適用審判程序錯誤的;

(五)保全和先予執行違反法律規定的;

(六)支付令違反法律規定的;

(七)訴訟中止或者訴訟終結違反法律規定的;

(八)違反法定審理期限的;

(九)對當事人採取罰款、拘留等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違反法律規定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送達的;

(十一)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代理人的;

(十二)審判人員實施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實施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

(十三)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

第一百條 人民檢察院依照本規則第九十九條提出檢察建議的,應當製作《檢察建議書》,在決定提出檢察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並製作決定提出檢察建議的《通知書》,發送申請人。

第一百零一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申請監督的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不存在或者不構成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並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製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申請人。

第八章 對執行活動的監督

第一百零二條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在民事執行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實行法律監督。

第一百零三條 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執行活動提出檢察建議的,應當經檢察委員會決定,製作《檢察建議書》,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並製作決定提出檢察建議的《通知書》,發送當事人。

第一百零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當事人申請監督的人民法院執行活動不存在違法情形的,應當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的決定,並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製作《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發送申請人。

Ⅳ 民事訴訟法第93條是什麼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93條【調解的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釋義 第九十條

第九十條 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

[釋義] 本法是關於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通行規定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概括規定。這一規定,需要配套法規根據具體的違法行為種類以及各地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

機動車違反道路通行規定的情況非常復雜,在實踐中比較突出的違法行為有酒後駕駛機動車、疲勞駕駛機動車、超速行駛、逆向行駛、違章超車、違章會車、違章轉彎、違章裝載、違章停車、違章掉頭、違章滑行、違章變更車道、不按照規定讓行、違章佔道行駛、違章使用燈光、縱向間距不夠、人工直接供油、准駕車型不符、違章操作、違反交通信號、違反標志標線、駕駛的車輛機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在禁行的時間或者道路上行駛、不按照規定保持安全車距、不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等。

對於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交通警察可以進行現場處罰,超過五十元以上的罰款,應當適用一般程序進行處罰。根據《交通違章處罰程序》的規定,適用一般程序予以處罰的,應當按照下列程序實施:(一)通知當事人按照規定的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罰;(二)由兩名交通民警以上(含)進行調查。調查時應當詢問當事人、證人,並製作筆錄。被詢問人拒絕接受詢問、簽名或者蓋章的,在詢問筆錄上註明情況;(三)書面告知;(四)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進行復核。復核應當製作文書,由當事人和交通民警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在文書上註明情況;(五)作出處罰決定的,製作《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並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六)作出罰款處罰決定的,告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到代收機構繳納罰款;當場收繳罰款的,填寫罰款收據,交付當事人;(七)作出弔扣、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決定的,收留機動車駕駛證。

本條最後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這是因為,本條的規定只是對機動車駕駛人一般違章行為的概括性規定,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通過設置專門的條款,規定了更加嚴厲的處罰措施。也可以這樣說,本條的意義主要是對機動車駕駛人一般違章行為進行處罰規定一個處罰種類和罰款幅度的要求,以便於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根據這一規定對機動車駕駛人違章行為規定新的處罰;同時,本條還有限制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對機動車駕駛入的一般違法行為設置過高處罰的作用
條例是合理的。
下次注意些。

Ⅶ 民事訴訟監督規則和行政訴訟監督規則的區別

當事人只需要了解以下法律規定即可知曉二者的區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一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第二百零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第二百零四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二百零六條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勞動報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
第二百零七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二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第二百一十條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第二百一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抗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再審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但經該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二條人民檢察院決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的,應當製作抗訴書。
第二百一十三條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審時,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法庭。
同時,根據《行政訴訟法》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九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Ⅷ 民事訴訟監督規則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具體如下:
1、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2、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和執行權;
3、負責控告申訴檢察、民事檢察、案件管理的部門分別承擔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受理、辦理、管理工作,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由檢察官、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決定,並依照規定承擔相應司法責任;
4、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迴避制度,檢察人員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自覺接受監督,檢察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特定關系人、中介組織請客送禮或者其他利益,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檢察人員有收受賄賂、徇私枉法等行為的,應當追究紀律責任和法律責任,檢察人員對過問或者干預、插手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辦理等重大事項的行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全面、如實、及時記錄、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一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Ⅸ 人民檢查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31條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三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根據《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答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不予受理:
(一)當事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或者申請再審超過法律規定的期限的;
(二)人民法院正在對民事再審申請進行審查的,但超過三個月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除外;
(三)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再審且尚未審結的;
(四)判決、調解解除婚姻關系的,但對財產分割部分不服的除外;
(五)人民檢察院已經審查終結作出決定的;
(六)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是人民法院根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再審後作出的;
(七)其他不應受理的情形。
該條款主要對檢察院不予受理的情緒做出具體的規定。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9條百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10)民事訴訟法監督規則第90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定內容解讀:

(一)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整個民訴法來看,當事人可以申請檢察監督的理由類型大致可以分為:程序性、實體性和審判主體違法這三種理由。新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規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第一款的具體規定來看,三種申請情形可以分為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的內容,其實質是當事人認為自己向法院申請再審的實體或程序權利受到侵犯而申請檢察監督。

程序方面,民訴法第199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

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民訴法第204條對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再審作出了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

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根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1、2項的規定,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結合上述規定,如果當事人認為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必須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先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或者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實體方面,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此處規定的「明顯錯誤」怎樣理解。

民訴法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是否與民訴法第200條規定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情形一致,還是比第200條更加嚴格的要求,有待於將來司法解釋作出相應的解釋說明,便於更好的適用該項。

(二)檢察機關處理當事人再審檢察申請的方式

民訴法第209條規定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方式有檢察建議和抗訴兩種。檢察建議是2012年修訂《民事訴訟法》時新增加的一種民事檢察監督的方式。

作為檢察機關在實踐中創設的一種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方式,相較於抗訴而言,檢察建議是一種比較柔性的監督方式,更易於人民法院接受,但因其缺乏相應的強制力。

所以在監督效果上要弱於抗訴的效果。作為檢察機關的一種書面「建議」,立法並沒有明確檢察建議的法律效力,檢察建議對於被建議單位(包括同級法院)也沒有當然約束力。

而抗訴作為一種效力較強的剛性檢察監督方式,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審程序。 當事人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的規定,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監督時,可以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但是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受理當事人申請後,是作出檢察建議,還是抗訴,並不受當事人申請的約束,檢察機關根據相應的規定作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期限

民訴法第209條第2款對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檢察監督申請的期限作出了規定,依該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

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這一規定意味著檢察機關審查當事人申請一般應當以三個月為限。

依2013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36條、38條和56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對當事人的監督申請,根據具體情形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將案件材料移送本院民事檢察部門。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控告檢察部門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審查,作出相應的決定。

結合《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規定,民訴法第209條所規定的三個月的期限,應理解為既包括了人民檢察院從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

到作出檢察建議、抗訴決定或者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的全部時限,也包括了受理當事人申請的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

和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對於特殊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期限可否延長和怎樣延長,法律並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

(四)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約束力

民訴法第209條在賦予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權利的時候,也對該權利的行使作出了約束,即明確規定了該權利的行使應以一次為限。

當人民檢察院審查結束,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監督申請進行審查後所作出的決定在檢察監督范圍內具有終局性,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監督申請向任何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這一原則的適用,既包括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審查後作出不予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也包括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人民法院進行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當事人不得再次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但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與控告檢察廳辦理民事行政案件第二次座談會紀要》(2014年)給予了當事人申請復查的機會。

該紀要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檢察機關監督,同級人民檢察院受理審查後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

當事人認為該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存在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查一次。當事人一次申請再審檢察監督原則並不意味著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

人民法院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不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依據《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117條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抗訴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仍符合抗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未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並書面回復的。

人民法院對檢察建議的處理結果錯誤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跟進監督或者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監督。

熱點內容
簡述行政法規制定的原則 發布:2025-09-06 05:47:01 瀏覽:213
司法鑒定大理 發布:2025-09-06 05:08:22 瀏覽:14
黑龍江法官助理套 發布:2025-09-06 05:05:20 瀏覽:814
審計人員法律責任的成因 發布:2025-09-06 05:00:17 瀏覽:97
貸款公司逾期法律承認嗎 發布:2025-09-06 04:51:26 瀏覽:631
山西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06 04:34:56 瀏覽:550
託管班學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6 04:29:27 瀏覽:937
影響法治發展水平因素 發布:2025-09-06 04:12:48 瀏覽:837
民商法與行政法 發布:2025-09-06 04:05:42 瀏覽:994
2014刺桐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06 04:02:41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