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不一致

行政法規不一致

發布時間: 2025-09-06 00:33:09

A. 法律和法規不一致時 由誰裁決

一. 法律、法規、規章三者之間的效力按順序從高到低.

二.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規的效力原則是:

1. 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2. 新法優於舊法

3.法不溯及既往,但有利溯及除外

4. 新一般規定與舊特別規定沖突的,由制定機關裁決

三. 裁決:

1. 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或經濟特區法規與法律沖突無法決定適用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2.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沖突的,由國務院裁決

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沖突,國務院可決定適用地方性法規,適用部門規章的則應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4.省政府規章與較大市法規沖突,省級人大常委會處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禪輪直轄市和較大的大雹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授權制定的法規也是人大常委滾襲帆會授權的,如果兩者出現了沖突,那肯定得由人大常委會來裁決了。

B. 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沖突怎麼辦

當地方性法規與行政法規沖突時,先報務院(制室)若務院認定應適用性規則適用性規,若務院認定應適用行政規則能自行決定應報全委裁決。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第七十三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C.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94條第2款規定:「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1.行政法律規范規定不一致時的選擇適用非上、下位法之間的行政法律規范規定不一致時如何確定位階與選擇適用,現行法律並無明確規定;但立法法等確立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以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等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則仍應遵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中,有關部門規章與政府規章不一致時的選擇適用精神亦可參考,即: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相同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適用:
(1)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授權部門規章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其規定優先適用;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門規章對於國務院決定、命令授權的事項,或者對屬於中央宏觀調控的事項、需要全國統一的市場活動規則及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等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3)地方政府規章根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授權,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具體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4)地方政府規章對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
(5)能夠直接適用的其他情形。
2.法律規范的選擇適用與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新法與舊法、後法與前法變動後,相對人主張適用舊法、前法以保護信賴利益的,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要件:一是存在信賴基礎;二是相對人實施了信賴行為;三是相對人所形成的信賴利益值得保護。
3.有利於相對人的法律規范的判斷與選擇適用
「從新兼有利原則」是行政法律適用基本原則之一,即新舊實體法對當事人權益保障不一致時,原則上按新法執行,但舊法對相對人更為有利的除外。然而,與刑法適用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類似,行政實體法中的「從新兼有利原則」,同樣會在實踐中產生類似於刑罰實施中的「法定刑輕重比較」抑或「處斷刑輕重比較」結果的不一致。新舊法律規范規定不可能完全一致,新舊法律規范的不一致既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於特定當事人,甚至總體判斷與個案判斷、法律體系判斷與個別法條判斷的有利與不利會互相沖突。行政執法強調統一、高效、便捷與公平。行政執法與刑法執行不論是在執法主體、執法能力、執法數量和效率上,都有較大不同;且無論是堅持類似於「法定刑輕重比較」原則,還是堅持「處斷刑輕重比較」原則,得出的結論均可能不同;何況對不同訴求的相對人而言,除數額大小可以衡量之外,其他行政處分的有利抑或不利的判斷標准更難統一。因此,要求行政機關分別適用不同法律規范計算後,再選擇適用對相對人有利的法律規范,可能嚴重影響行政執法的統一、高效、便捷與公平。因此,行政機關在按照「從新兼有利原則」選擇適用法律規范時,只要不存在選擇性執法、不損害當事人重大權益、不存在明顯不公正等情形,人民法院應予尊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九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九十七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第九十八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第九十九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要求,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分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主動審查。

D. 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沖突時,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熱點內容
2016一建法規課件視頻 發布:2025-09-06 02:33:59 瀏覽:856
2017民法背誦 發布:2025-09-06 02:33:49 瀏覽:336
新勞動法n1 發布:2025-09-06 02:19:28 瀏覽:89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送達的規定 發布:2025-09-06 02:03:12 瀏覽:442
行政法城鎮建設 發布:2025-09-06 02:03:11 瀏覽:935
邏輯與司法 發布:2025-09-06 02:00:29 瀏覽:40
婚姻法要求男人 發布:2025-09-06 01:56:03 瀏覽:444
安監法律責任考題模擬 發布:2025-09-06 01:51:20 瀏覽:208
全面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決定 發布:2025-09-06 01:46:53 瀏覽:737
條令條例學習月 發布:2025-09-06 01:45:16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