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美國勞動法之父

美國勞動法之父

發布時間: 2022-01-19 06:33:35

❶ 美國頒布了哪些青少年勞動法

這個不好統計。因為在美國各個州也有自己的立法權的而且法律是在不斷的完善的

❷ 美國的勞動制度上班時間待遇

從1865年憲法第13次修正案規定了禁止強迫勞動以來,美國勞動法在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中取得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基於獨特的地理條件,經濟基礎和政治環境,美國勞動法有著非常鮮明的美國特色。也由此在適應本地實際方面非常有借鑒價值。本文著力於分析美國勞動法各方面的特點,如果收到「多一個維度思考本國勞動法」的效果,那就是筆者至為欣慰的了。以下對美國勞動法的特點作簡單的描述。
1、立法形式方面,有判例法與制定法交融,聯邦立法與各州立法並存的傳統
美國是典型的普通法系國家,以判例法為傳統的、主要的立法形式,強調遵循先例,法律規范由大量案例累積而成。所以在美國,許多勞動關系法律原則及規范都根植於普通法。
例如自19世紀以來確立的 「自由僱用(at—will employment)」的原則,作為傳統的、基本的僱用法律原則沿用至今。再例如,幾種僱主不能「自由地」解僱雇員的情形也是由司法判例確認。同時,為應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壓力,美國也制定了一些勞動方面的成文法,比如1865年憲法第13次修正案確定了禁止強迫勞動,以及1988年員工整頓及再培訓通知法,1935年國家勞工關系法規定絕大部分私營部門的雇員被允許組織工會並進行集體談判;1935年社會保障法障殘疾、年老和(工亡工人)遺屬的福利;1938年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最低工資保障、禁止超時工作以及對童工的保護; 1964年民權法第7條——禁止基於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出生地的歧視; 1963年同工同酬法給予具有同等技能的男性雇員和女性雇員同等的報酬;1967年年齡歧視法禁止基於年齡(超過40歲)的歧視等。
作為聯邦制國家,美國的聯邦及各州都享有相應立法權。一般而言,除聯邦憲法中有關勞動的規定外,聯邦勞動立法適用范圍限於從事「州際貿易」的僱主及雇員。而在聯邦與州共享立法權的領域,州是可以確立比聯邦法律更優的勞動標準的,而且各州的勞動立法也不盡相同。
比如加利福尼亞州有關超時工資的規定就比聯邦的規定嚴格(加利福尼亞州制定了要求對雇員每天8小時以外的工作給予加班報酬的規定,而聯邦公平勞動標准法只要求對超過每周40小時的工作支付加班報酬) 。
這種靈活的立法形式,適應了美國廣闊的疆域中各州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別,使各種勞動關系的協調首先有了法律上的基礎。
2、在立法執行形式方面,分散的特性非常明顯
基於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立法體制,美國的勞動關系法律規范非常龐雜和分散,其勞動法律體系可以被視作一個拼湊的混合體,包括了若干單項立法,不同的單項立法規范不同的勞動事項,更由不同的行政機構負責實施。
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了工資、工時和童工,執行機構為聯邦勞工部所屬的工資工時處;民權法、同工同酬法、年齡歧視法、殘疾人保護法規定了反就業歧視,執行機構為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國家勞工關系法規定了雇員組織工會和集體談判,執行機構為國家勞動關系委員會;職業安全和健康法規定了職業安全衛生,執行機構為聯邦職業安全和健康管理署。另外,美國聯邦政府還設立了調解和解委員會,以調解和解方式處理勞動爭議。
這種有序的分散執行,將分工明確的精神貫徹落實,確保了勞資關系,僱傭關系等具體的糾紛調解歸屬,從而具體地保證了勞動關系的協調。
3、在具體的執法過程中,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利益
美國的勞動者權益得到的保護與美國相對完善的勞工法律體系是密不可分的。美國的《勞工法》從認為受僱人群處在弱勢地位的角度,對他們的安全、工資和福利等作了充分的考慮,有關勞資關系的法律都對勞方利益予以嚴格保護。
比如美國法律明確規定,僱主不得對雇員有任何種族、宗教、年齡和性別的歧視,員工也有相應的集體談判工資和工作條件的權力。所有的僱人單位和個人,都要首先遵守該法中的規定,例如對工作人員不得有種族、宗教、年齡等歧視,所有崗位和報酬都應該根據雇員的能力來決定。而且只要雙方同意一方為另一方工作,哪怕是口頭的協議,也被視為受到該法保護。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試用期,工作一小時就要按商量好的數字付給工資。
與此同時,美國的僱主也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他們擁有對自己職員的招聘和解僱權。只要有正常的理由,政府執法部門並不輕易干預。對於經濟性裁員等較大規模的解僱行為,只要提前申報勞工部即可,不受雇員訴訟和國家的制裁。在美國工商業界普遍存在的共識認為,僱主和主管部門掌握有解僱自由,是企業具有經濟活力、競爭力和安全環境的保證。
總的來說,所以無論僱主還是雇員,都有義務和權利互相監督,所以勞動法的執行力自然而然是非常可信的。這無疑加強了勞動法協調勞動關系的實際效用。
4、對小企業的政策傾斜
美國工業化的明顯特徵是以企業為主體,美國同時也是中小企業最多的國家,2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在美國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小企業扶持方面,美國通過設立專業機構(如SBA),專項資金,加強政策扶植,稅收優惠,設立創業基金,完善社保等各項措施,給予中小企業"最小干預,最大支持",以促進小企業發展。
美國對小企業保護、扶持的法律相當多,僅2002年以來,國會兩院通過的與小企業有關的議案就多達65項。這些名目繁多的法律構成一個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以1953年通過的被稱之為小企業基本法的《小企業法》為界,之前的立法主要有:《謝爾曼法》、《克萊頓法》、《米勒-泰丁法》、《塞勒-凱福爾法》等法案,這些法律旨在反對反托拉斯,保障公平競爭;之後的立法主要有:《機會均等法》、《小企業經濟政策法》、《小企業出口擴大法》、《小企業投資法》、《小企業投資促進法》、《小企業創新發展法》、《加強小企業研究與發展法》、《聯邦技術轉移法》等法案,這些法律旨在更主動的保護、扶持小企業,鼓勵其創新,促進其發展。 比如,美國聯邦政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包括小企業法、企業投資法、小企業經濟政策法、小企業技術革新促進法、小企業投資獎勵法、小企業開發中心法等。而其他法律中對小企業的特別規定更是隨處可見,如《證券法》第3條(c)款規定,根據美國1958年《小企業投資法》成立的小型商業公司,免於登記發行證券。
僅在勞動法方面,為解決小企業在向其雇員提供醫療和退休保障方面的困難,美國政府允許結成健康保險聯盟,使得小企業能夠和大公司一樣向雇員提供醫療保障。並大幅降低醫療儲蓄賬戶的繳費額度,把個人參與的繳費額度從1650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把家庭參與的繳費額度從3300美元降低到2000美元。對雇員人數及利潤額少於規定數量的中小企業,政府降低了所得稅稅率。
美國小企業僱主可以通過建立一項退休儲蓄計劃來幫助他的雇員為未來的退休生活進行積累。而退休儲蓄計劃能為僱主吸引和留住優秀雇員,並為僱主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僱主甚至還可以為自己建立退休儲蓄計劃(1962年通過《自雇者個人退休納稅法》)。通過政府的政策性減稅工具,可以提高小企業的生存能力與盈利水平,降低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從而有效地保證員工的福利。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業發展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現象,關注中小企業、扶持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任。美國勞動法在這方面的貢獻,不僅對勞動關系的協調有著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對於勞動法的完善發展方向也是有所啟發的。

❸ 為什麼美國沒有違反勞動法的

處罰的厲害

❹ 求法律英語翻譯高人 幫忙在線翻譯 美國勞動法

通過鼓勵各洲來全力承擔他源們的職業安全和健康的法律,行政和執法責任,由美國提供贈款,以協助地區職業安全和健康,在確定他們的需求和責任,按照發展計劃本章的規定,以提高管理和執法國家occupationalsafety和衛生法律,並進行相關的實驗和示範項目

❺ 美國勞動法工人每天工作小時

每周不超過40小時,而且還有各種假期,不像中國不放假。

❻ 美國勞動法合同解除賠償

第四復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制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❼ 哪個國家最先實行勞動法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於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勞動立法 戰後,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於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於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於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准法》,還制定了關於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後,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後,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後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年,勞動部公布《關於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的規定》,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1月經修正後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務院發布《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1954年7月,政務院公布《國營企業內部勞動規則綱要》,1956年6月,國務院公布《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1956年國務院公布《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和《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國的勞動立法有了進展。195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等4項重要規定。1966~1976年,勞動立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1978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同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行獎勵和計件工資制度的通知》。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等3項法律文件。1982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職工獎懲條例》。1986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198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同年勞動部發出了《關於禁止招用童工的通知》。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1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這些勞動法規在調整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56年,中國曾起草《勞動法》,由於歷史原因,中途夭折。1979年第二次起草《勞動法》,1983年7月曾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草案》,但因很多問題難以妥善解決,未提交全國人大審議。90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勞動法》,1994年7月5日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頒布標志中國勞動法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勞動法》共13章107條,包括總則;就業促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爭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勞動法》是中國的基本法,為勞動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勞動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①充分體現憲法原則,突出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②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規定統一的基本標准和規范。④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這一指導思想保證了《勞動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❽ 美國法律規定工作時間

美國法律規定每周工作5天40小時。

根據美國聯邦法典規定,美國國會有權規內定從事州際商務或容生產的人員,從事聯邦或哥倫比亞特區的公共事務的人員的工作時間的權力。美國為此制定了《正當勞工標准法》。
該法規定,任何僱主不得要求雇員一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除非付給雇員40小時以外的工作補償。

❾ 《美國勞動僱傭法》的內容

《美國勞動僱傭法》有電子書可以下載http://www.q766.com/soft/1005697.htm序言:給中國讀者的寄語
前言
第一章美國工資工時制度概覽
第l節美國勞動法中有關工資、工時的基本規定
第2節美國《公平勞動標准法案》之適用范圍
第3節美國《公平勞動標准法案》中的豁免制度
第4節美國法律對使用非正式職丁的規范
第二章美國法律中有關平等就業與反就業歧視的規定
第1節美國反就業歧視法的立法框架與主管部門
第2節美國關於性別與年齡歧視的法律
第3節美國法律關於職場性騷擾的規定
第4節美國法律對種族歧視和殘疾人歧視的限制
第三章美國勞動法對職工招聘與解僱的限制
第l節美國法律對招聘中各類歧視行為的限制
第2節美國法律對歧視性不當解僱的限制
第3節美國法律對報復性解僱的限制
第4節美國法律對單方面解僱的其他限制
第四章美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及社會勞動監控機制
第l節美國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製度
第2節美國國家勞動關系委員會的運行機制
第3節美國企業社會責任(CSR)理論
第4節美國非政府勞動監控機制
第五章美國社會保障制度
第1節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沿革與社保福利的內容
第2節美國社會保障的操作流程
第3節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前景
第4節美國的工傷保險與失業保險制度
序言:給中國讀者的寄語
前言
第一章美國工資工時制度概覽
第l節美國勞動法中有關工資、工時的基本規定
第2節美國《公平勞動標准法案》之適用范圍
第3節美國《公平勞動標准法案》中的豁免制度
第4節美國法律對使用非正式職丁的規范
第二章美國法律中有關平等就業與反就業歧視的規定
第1節美國反就業歧視法的立法框架與主管部門
第2節美國關於性別與年齡歧視的法律
第3節美國法律關於職場性騷擾的規定
第4節美國法律對種族歧視和殘疾人歧視的限制
第三章美國勞動法對職工招聘與解僱的限制
第l節美國法律對招聘中各類歧視行為的限制
第2節美國法律對歧視性不當解僱的限制
第3節美國法律對報復性解僱的限制
第4節美國法律對單方面解僱的其他限制
第四章美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及社會勞動監控機制
第l節美國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製度
第2節美國國家勞動關系委員會的運行機制
第3節美國企業社會責任(CSR)理論
第4節美國非政府勞動監控機制
第五章美國社會保障制度
第1節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沿革與社保福利的內容
第2節美國社會保障的操作流程
第3節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前景
第4節美國的工傷保險與失業保險制度

❿ 請問 中美勞動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知道的告訴下 謝謝。

其實這與勞動法處在 整個法律體系是有關系的,簡單理解我國勞動法是歸專類於民法,以屬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勞動者訴訟時想獲得豐厚的賠償要通過法律程序法律法條的引用應用 ,當然只有專業人員和律師才行,而西方這方面都是模塊,找到對應的模塊,你就知道賠多少了(這么說好懂一些),另外他們多以工會形式來維權,其實我們法律有關工會也這么規定,但是。。。。。。你知道的。

熱點內容
法規是法律規范 發布:2025-08-31 01:50:54 瀏覽:189
龐德社會法學 發布:2025-08-31 01:50:44 瀏覽:977
勞動法中探親假規定 發布:2025-08-31 01:44:23 瀏覽:116
2019社會與法欄目劇 發布:2025-08-31 01:44:17 瀏覽:837
法社會學比較法律方法 發布:2025-08-31 01:28:53 瀏覽:739
建築新型法規 發布:2025-08-31 01:24:38 瀏覽:387
法律法規培訓效果 發布:2025-08-31 01:20:16 瀏覽:941
設立公司法律意見書範本 發布:2025-08-31 01:02:57 瀏覽:217
2019年考點法律顧問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31 00:57:55 瀏覽:290
美國有婚姻法嗎 發布:2025-08-31 00:42:31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