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對行政法提出復議嗎
⑴ 行政法中,公務員收到行政處罰後可以申訴還是行政復議,還是提起行政訴訟 三者什麼區別啊
按照中國現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為又是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行為才可內以提起行政訴訟容。
公務員受到作為內部行政行為的行政處罰,例如降級、記過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只能申訴、復議。如果是作為外部行政行為的處罰,比如罰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復議、申訴。
行政復議、申訴、訴訟是三種不同的行政救濟。復議和申訴的受理主體都是行政機關,復議的適用范圍較廣,幾乎所有行政行為都可以復議。但是申訴一般只涉及內部行政行為。行政訴訟的主體是司法機關,是行政糾紛的最後救濟途徑。
有關公務員的處分問題,建議你了解一個概念——特別權力關系。
⑵ 對具體的行政行為以及其所依據的行政法規有異議,可以請求行政復議嗎
對於具體行政行為認為侵害自己利益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同時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行政法規可以一並提起審查
⑶ 對哪些抽象行政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定; (三)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定。 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上述規定了可以對一部分抽象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本條包含三層意思: (1)這些抽象行政行為不包括國務院行政法規、各部委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第7條第1款所列的三項抽象行政行為都是非立法性規范性文件。 (2)相對人對以上抽象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只能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抽象行政行為提出,具體行政行為是抽象行政行為適用於具體事物的結果,而抽象行政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換言之,如果抽象行政行為尚未轉化為具體行政行為時,則不能對之提起行政復議申請。 (3)對抽象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採用與具體行政行為一並提起的方式。由於抽象行政行為在轉化為具體行政行為前,不能對其申請復議,所以申請人必須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中一並提起對作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申請。
⑷ 行政復議可以提出對規定的審查,但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可不可以對不合法的行政規定提
不可以提出合法性審查,但是可以對法律依據的適用提出異議。
《行政訴訟法內》第52、容5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不對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當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與其他法律法規出現沖突時,應根據《行政訴訟法》、《立法法》等的有關規定處理。《行政訴訟法》第53條第二款規定,規章之間的規定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和行政法規不一致的應當執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的復函》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執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也就是說,當下位法與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的,就直接適用上位法的有關規定,而不對下位法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⑸ 關於行政法中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先和你說說他們的性質和區別。
行政復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方發生爭議,根據相對方的申請,由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其它機關依法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活動。
行政復議,以書面審查為主,以不調解為原則。行政復議的結論做出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注意:只要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注意:當事人提出行政復議,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已經做出行政決定之後,如果行政機關尚沒做出決定,則不存在復議問題。
行政復議以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為前提。行政管理相對方提出復議申請是因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處理行政爭議的活動。
簡單來說:復議的任務是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解決民事或其他爭議。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與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由人發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兩個並行的法律救濟制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言,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都有對其合法權益保護的救濟功能。但兩者有著區別,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制度,是在行政訴訟之前進行的。而行政訴訟是司法救濟,由人民法院作出訴訟裁決,是最終的解決辦法,也被稱作「司法最終救濟」原則。兩者比較而言。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申請了行政復議,如果對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後15日內,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進行訴訟的。
行政訴訟不受理的案件有:1、國家行為。2、刑事司法行為。3、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4、抽象行政行為。5、駁回當事人對行正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6、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7、法定行政終局裁決行為。8、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決定的行為。9、行政調解行為。10、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我國《行政復議法》第16條第2款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同時進行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符合規定。你只要分清兩者的區別,什麼類進行什麼訴訟就好了。行政復議不服再進行行政訴訟就行了。
⑹ 對抽象行政行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對抽象行政行為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 答: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針對非特定人制定頒布的,發生法律效力並具有反復適用性和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抽象行政行為包括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三類。對行政法規、規章不服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認為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在對 具體行政行為 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 行政復議機關 提出對該規定的復議申請。這些抽象行政行為包括國務院部門的規定;縣級以上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什麼是抽象行政行為?答: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的行政行為。包括行政主體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也包括行政主體制定行政措施,發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決議,決定的行為等。抽象行政行為通常具有普遍性。[更多]關於申請人對行政機關制定的有關文件等抽象行政行為提出審查申請 第二十六條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范性文件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六[更多]政府抽象行政行為應構成不可抗力 政府抽象行政行為應構成不可抗力 --上海歌城餐飲娛樂有限公司與上海同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房屋租賃合同 抽象行政行為的復議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一)國務院部門的規定;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更多]論我國抽象行政行為的可訴性 論我國抽象行政行為的可訴性 摘 要 我國行政訴訟法立法之時,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於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之外。隨著我國經濟、政治領域改革的深刻變化,我國法制建設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同時,公民法律意識日漸增強,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更多]抽象行政行為的概念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 國家行政機關 制定法規、規章和 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等行政規則的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本身是一個相對於具體行政行為的理論概念。行政訴訟法提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後,理論上就更多地將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作為對行政行為的基本分類[更多]
⑺ 對行政法規不服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嗎如果可以,為什麼呢。謝謝回答
不可以對法規提出復議,只能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出復議,因為行政法規是專由行政機關來執行屬的,如果違法也只能是行政機關執行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而不是法規違法。如果對申請復議結果不滿意,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