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0 04:52:50

1.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哪些具體原則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2)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
(3)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4)不適用調解原則;
(5)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原則;
(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等。

2. 簡述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1、一般性原則,一般性原則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在開展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都必須遵守的共同性行為准則;
2、審判獨立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4、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原則;
5、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第四十四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3.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行政訴訟是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行政訴訟具有不同於其他訴訟活動的特有原則。主要有:

(1) 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原則;

(2) 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而停止執行原則;

(3) 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4) 不適用調解原則;

(5) 司法有限變更原則;

(6) 選擇復議原則。

4. 行政訴訟法規定了哪些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是以特定的行政爭議為處理對象,這一特殊性決定了行政訴訟具有不同內於其他訴容訟活動的特有的基本原則,主要有:(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2)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3)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4)不適用調解原則;(5)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原則;(6)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等。

5.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的概念】是指憲法或法律規定的對行政訴訟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版基權本准則和制度。根據基本原則的適用范圍,可以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分為兩大類: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共有的原則和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

【訴訟法的共有原則】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或刑事訴訟法共有的原則主要有:①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③當事人在訴訟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則;④合議、迴避、辯論、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⑤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⑥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除了與其他訴訟法共有的原則外,行政訴訟法特有的原則,主要有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原則,它是指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原則上只作合法性審查,不作適當性審查。但這一原則也有例外,如《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6.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合理行政原則;
2、合法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權責一致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實體性原則如下:
1、依法行政原則;
2、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越權無效原則;
4、信賴保護原則;
5、比例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第九十二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7. 審計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審計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所謂特定主管一是指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規定由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對於未經法律規定的則不予受理;二是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訴訟案件,要依法提起訴訟。特定主管的內容構成了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范圍。 (二)審計行政復議前置原則 行政復議前置即行政先行處理原則,是行政訴訟特有的原則。復議前置,是指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也就是行政爭議在法院解決之前,將行政復議作為一項必經程序。未經復議的行政爭議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據審計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具體意見第四十一條規定:法律、法規中只規定對某類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申請復議,沒有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人民法院應當告之當事人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審計行政復議實行復議前置原則已基本得到確定。 (三)審計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的原則 審計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簡稱為司法審查原則。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司法審查是指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審理審計行政案件,對審計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包括兩方面的意義:一是以審計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這樣規定表明了我國行政訴訟法只以具體行政行為,而不以抽象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二是以合法性為審查標准。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這是由行政訴訟的目的決定的,行政訴訟的目的是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一個是指合法的權益,一個是指依法行政,兩者共同的內容是合法。而這種合法以共同指向具體行政行為上,因此,人民法院只有把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審查清楚了,才能達到行政訴訟的目的。 (四)司法變更權有限的原則 司法變更權有限的原則,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一般不享有司法變更權。法院對被訴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理決定,只能作出維持或撤銷的判決或裁定,只在特殊例外情況下享有一定變更權。司法變更權的有限原則,是行政訴訟法區別其他訴訟法的重要內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具體規定了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也就是當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時,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判決變更是指人民法院以判決的方式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適用判決變更有兩種情況:其一,必須是行政處罰,而不是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如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非法所得等屬於行政處罰。其他如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查封、扣壓、凍結財產的強制措施;非法要求公民、組織履行義務等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得判決變更。其二,必須是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而不是處罰不當。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屬於非常不合理的行政處罰。假定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對甲的處罰和對乙的處罰非常懸殊。畸輕或畸重,人民法院就可以適用「顯失公正」的規定。行政訴訟法這樣的規定既體現了人民法院對行政主體被訴的行政行為給予尊重,又反映了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要接受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這樣一種關系。 (五)合議審理原則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人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這雖然與民事訴訟中的合議制度相同,但行政訴訟中不適用民事訴訟關於「簡單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的規定,行政訴訟的這種合議制正是與民事訴訟中有的獨任制相區別的,一切行政案件均應依法組成合議庭。這正是由於行政案件專業性強,審判人員不可能掌握所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合議庭組成人員權利平等,對於案件的調查、審理、裁判及其他重要問題,都由全體人員共同研究,有利於案件的審理。設立陪審制度,還可以增加人民群眾對審判組織的信任,有助於把審判活動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 (六)行政訴訟中被告負有舉證責任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了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由於行政行為屬於行政機關單方面的行為,行政訴訟的標的正是這種單方面行為,即具體行政行為。正如審計監督活動中,審計機關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一旦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其舉證責任當然由審計機關負責。審計機關作出審計具體行政行為,一要有事實依據,二要有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依據。 (七)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不適用調解的原則。是指既不能把調解列為行政訴訟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也不能把調解作為結案的一種方式。但行政訴訟法還規定了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是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行政機關,它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賦予的權力,是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因此,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這是應盡的職責,無隨意處分權。如審計機關在對某單位的國有資金的使用情況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審計過程中,查出該單位隱瞞、截留應當上繳國家稅金、利潤或者其他財政收入,違反財政法規款額較大,依照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處罰的規定,該處理必須作出處理,對此沒有調和餘地。所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應調解。 (八)行政訴訟不停止執行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在行政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因原告提起訴訟而停止執行,這是由國家行政管理的特殊性決定的。如此具體行政行為因一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訴訟就中斷,那麼必然會使法律秩序處於不穩定狀態,直接影響國家行政管理的效力,社會和公眾的利益也難以保障。但在該條款中,還規定三種情況例外的內容:一是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二是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頓狀態執行的;三是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審計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原則是審計行政訴訟中特有原則,在民事訴訟中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旦有人提起民事訴訟,涉及雙方權利義務之事項應立即停止執行,以維護合法的民事法律關系。但是,在行政訴訟中均不停止涉及雙方權利義務的事項。這是由具體行政行為的特性所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從某一方面反映了國家的意志,在未依法否定之前推定為合法和正確,非經法定程序不能隨意變動,當事人必須嚴格執行,以維護國家行政管理的整體性。規定該原則的目的在於防止借用提起行政訴訟,逃脫國家行政管理的制約,影響國家行政管理的正常運行。但實踐中,情況是復雜多變的,行政訴訟法上述三種情形作了例外的規定。 二、行政訴訟基本原則的特點 法定性。即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是由行政訴訟法具體規定的,不存在絲毫的隨意性和可變性。 概括性。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行政訴訟的基本特點和精神實質,概括地反映了行政訴訟的基本行為規范。 指導性。行政訴訟基本原則是制定行政訴訟法律規范的出發點;也是行政訴訟主體進行訴訟活動的基本准則;還是司法機關處理和解決行政案件的基本依據。 三、審計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與其他訴訟的相比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與其他訴訟相比較具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共性的內容如: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的原則;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原則;辯論原則;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人民監察機關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行政訴訟特有的原則是指由法律規定的開展行政訴訟活動必須遵循的,不同於其他訴訟的特殊原則。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中的特殊原則包括: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復前置原則;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的原則;司法變更權有限的原則;合議審理原則;行政訴訟不適應調解的原則;被告對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的原則;行政訴訟不停止執行的原則;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原則。

熱點內容
王培法官 發布:2025-08-30 12:16:48 瀏覽:103
回龍觀女法官 發布:2025-08-30 12:09:49 瀏覽:776
群星道德秘籍 發布:2025-08-30 11:48:15 瀏覽:27
法律援助是指什麼每個律師都提供嗎 發布:2025-08-30 11:48:13 瀏覽:725
行政法在外部監督是指什麼 發布:2025-08-30 11:37:30 瀏覽:869
會員卡使用條例 發布:2025-08-30 11:37:21 瀏覽:207
婚姻法中國人外國人 發布:2025-08-30 11:36:27 瀏覽:827
章丘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30 11:36:25 瀏覽:318
法律顧問流程ppt 發布:2025-08-30 11:27:33 瀏覽:214
操作技能考核試題擬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11:27:33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