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的所有版本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有幾個版本
法律分析:只有一版,中間經歷過兩次修正。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該法,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此法,後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此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一百零三條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什麼時間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2)行政訴訟法的所有版本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㈢ 行政訴訟法有幾個版本
法律分析:只有兩個版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㈣ 行政訴訟法的目的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9、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10、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11、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12、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㈤ 行政訴訟法有幾次修改
1、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㈥ 行政訴訟法修改時間
根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轎返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閉飢飢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肢弊二次修正。
㈦ 行政訴訟法2024
《行政訴訟法》2024版對行政訴訟的多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該法律旨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2024年的修訂中,幾大亮點尤為突出。首先,擴大了可訴行政行為范圍,將原法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這意味著更多類型的行政行為將成為行政訴訟的對象,增強了公民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力度。其次,延長了起訴期限,從原來的“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延長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為當事人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來准備和提起訴訟,有效保障了其訴權。
此外,加強了立案登記制度,要求對於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當場登記立案,嚴禁以案件疑難復雜等為由不接收訴狀或不出具書面憑證。這一規定確保了所有合法的行政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受理,提高了行政訴訟的效率。同時,增加了調解制度,在審理過程中鼓勵雙方通過調解達成和解,有助於減少訴訟數量,加快案件處理速度,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還引入了強制應訴制度,要求被告方必須參與訴訟過程,這不僅能夠提高審判效率和質量,也有助於增強行政機關的法治意識,促使其依法行政。在執行階段,新法還增加了對違法行為的行政負責人的拘留措施,增強了法律的威懾力,保障了行政訴訟判決的有效執行。
綜上所述,《行政訴訟法》2024版通過一系列修訂和完善,進一步強化了行政訴訟在保護公民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方面的作用,為構建法治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㈧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三條全文
新版《行抄政訴訟法》:襲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