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賠償員工正常工資無力賠償
❶ 職工因工作失誤造成損失,公司可以扣除全月工資抵償嗎
職工因工作失誤造成損失,又無力賠償,單位可以依法扣發一定數量的工資作為賠償,但是不能全部扣發,食品公司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勞動法》第五十條、《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都對用人單位依照法律和合同約定向勞動者足額、及時發放工資做了規定,不得隨意剋扣和拖欠勞動者工資,不得將扣發工資作為處理職工的一種處罰性手段。但並不是說,用人單位無論如何都不能扣發勞動者的工資。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據此,在發生如前所述的情形是,用人單位可以以扣發職工部分工資作為賠償性手段,但應當按照不高於20%的比例扣發,且發放部分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勞動法》規定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和《勞動合同法》中對勞動報酬的規定都保障了勞動者的工資獲得權和使用權。因此,你公司可以依法扣發的部分工資應不高於月工資的20%,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全部扣發是違法的。公司應補齊超額扣發部分。
❷ 公司關閉解散 員工應該如何賠償
補償金的標准為:工作滿一年的給一個月補償金(月平均工資),如果做了十年,應該給十個月補償金。按照公司法和企業破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破產後,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後,首先是補償員工應得收入。支付順序: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費用,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補償金按工齡計算: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足一年超過6個月按一個月工資計算,低於6個月按半月工資計算),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按比例分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後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