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津關系的核心

勞動法津關系的核心

發布時間: 2022-01-20 05:05:25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范圍是什麼_

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依照勞動法律規范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版。勞動權法律關系的內容: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② 最新的勞動法和最新的監獄法的兩者的宗旨和核心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1.合法;2.公平;3.平等自願;4.協商一致;5.誠實信用。

監獄法:立法宗旨是指國家制定與頒布某一法律規范所追求的目的與功用,亦可稱為立法的根本目的與歸宿。刑事執行法的立法宗旨,也就是國家制定與實施刑事執行法所希望實現和達到的目的、目標與歸宿。我國沒有統一規定全部刑罰執行的刑事執行法典,但1994年頒布的《監獄法》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刑事執行法的作用,盡管該法所調整的刑罰執行的種類僅有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但是實際中被判處這三類刑罰的罪犯佔了整個服刑人95%,因而具有較全面的代表性。我國《監獄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正確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條雖然未在立法語言上明確是立法宗旨,但從其地位與內容上看,就是《監獄法》的立法宗旨,同樣亦可視為我國刑事執行法的立法宗旨。

③ 法律關系的三大部分是指什麼

法律關系的三大部分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內容(權利義務)和法律關系客體。
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權利與義務關系。如企業與職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後,就構成了雙方的勞動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內容(權利義務)和法律關系客體三要素構成。
1、法律關系主體:
含義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即在法律關系中,一定權利的享有者和一定義務的承擔者。在每一具體的法律關系中,主體的多少各不相同,在大體上都屬於相對應的雙方:一方是權利的享有者,成為權利人;另一方是義務的承擔者,成為義務人
主體種類:在中國,根據各種法律的規定,能夠參與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以下幾類: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二是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各政黨和社會團體。這些機構和組織主體,在法學上可以籠統的成為「法人」。其中既包括公法人(參與憲法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的各機關、組織),也包括私法人(參與民事或商事法律關系的機關、組織)。中國的國家機關和組織,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依其所參與的法律關系的性質而定。
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例如,國家作為主權者是國際公法關系的主體,可以成為外貿關系中的債權人或債務人。在國內法上,國家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比較特殊,既不同於一般公民,也不同於法人。國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參與國內的法律關系(如發行國庫券),但在多數情況下則由國家機關或授權的組織作為代表參加法律關系。
4.外國人和外國社會組織。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社會組織,以我國有關法律以及我國與有關國家簽證的條約為依據,也可以成為我國某些法律關系的主體。
5.合夥。
2、法律關系內容:
權利和義務的概念:
權利義務是一對表徵關系和狀態的范疇,是法學范疇體系中的最基本的范疇。從本質上看,權利是指法律保護的某種利益;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現為要求權利相對人可以怎樣行為,必須怎樣行為或不得怎樣行為。
義務人指人們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它表現為必須怎樣行為和不得怎樣行為兩種方式。在法律調整狀態下,權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其行為方式表現為意志和行為的自由。義務則是對法律所要求的意志和行為的限制,以及利益的付出。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調整的特有機制,是法律行為區別於道德行為最明顯的標志,也是法律和法律關系內容的核心。
3、法律關系客體:
概念
籠統的講,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是構成法律關系的要素之一。
法律關系客體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任何外在的客體,一旦它承載某種利益價值,就可能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法律關系建立的目的,總是為了保護某種利益、獲取某種利益,或分配、轉移某種利益(有關的內容,參見本章第二節「法的價值」)。所以,實質上,客體所承載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聯系的中介。這些利益,從表現形態上可以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有形利益和無形利益、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潛在利益);從享有主體的角度,利益可分為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等等。
種類
法律關系客體是一個歷史的概念,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其范圍和形式、類型也在不斷的變化著。總體來看,由於權利和義務類型的不斷豐富,法律關系客體的范圍和種類有不斷擴大和增多的趨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物;2.人身;3.精神產品;4.行為。

④ 想了解一下法律的核心和大概內容

既然是上學,我覺得大體介紹一下,還是以說說你們將學什麼課程為主好,不用說太多空洞的話,沒意義……
我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嘿嘿……
大學的法學課一般包含14門主幹課程,法理學(一般大一上學期就上),法制史(大二或者大三),憲法(大二),經濟法(大二),國際法(大三),刑法(大二全年),刑事訴訟法(大三),民法商法(大二全年),另外還有行政法之類的。其中最重要也不大好學的是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和民法。
中國目前的法律體系:按公法、私法和社會法角度來劃分的話,刑法,行政法,立法法之類的都是公法,民法通則,合同法之類的都是私法,環境保護法之類的是社會法。 但現實對法律體系的劃分通常是按照部門法的不同來的,所以我把中國法律體系包括的部門說給你,這個也算是中國的法律體系:1,憲法(根本大法,領導地位),2.行政法(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3.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4.商法(其實我國目前是民商合一,呵呵。)5.經濟法(經濟法是公法哦,別弄錯了,很多人以為它是私法),6.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8.刑法(一個重要的部門法,不管什麼類型的法律考上跑不了它,面試找工作都考,暈,呵呵。)9.訴訟法。
上面的也是大體說下,你上了學就要上法理課,這些內容都是法理上的……順便提醒你一句,法理很枯燥,但是很有用!!!把法的精神弄懂了,有法律思維才能做個合格的法律人!!

另外,說實話,你的問題范圍真的太廣了,呵呵,我們研究生寫論文都不會有你那麼廣的命題…… 沒有5萬字答不完你的問題。我只大體說下,民法最重要的部分是物權和債權部分,具體體現在物權取得和合同部分,刑法最重要的部分是刑法基本原則和犯罪構成部分,不過考試經常會考到共同犯罪,呵呵。別的是你們以後學的課程,慢慢你就知道了,打字確實太累了……

最後一個問題我就免了吧,那是專家才可以回答的,我一個小小的研究生可不敢妄評,呵呵,不過如果真的要說的話也不是一句兩句說得清的,這個要在學習中慢慢了解,自己慢慢去發現才會明白的。呵呵,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哦……

唉,打了那麼多的字累死我了,55555.

最後,不知道你是師弟還是師妹,希望你好好學習了,有法律的外衣還要有法律的精神,法律素養的提高很重要,平時多泡圖書館,努力!!

⑤ 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

c是正確的

⑥ 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則是什麼

宗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原則:勞動權平等原則、勞動自由原則、傾斜保護原則

⑦ 勞動權的核心內容是

勞動權的核心內容是就業權和擇業權。
勞動權又稱「勞動權利」。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要求提供參加社會勞動的機會和切實保證勞動取得報酬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_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實際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措施切實加以保證。
勞動權是獲得生存權的必要條件。沒有勞動權,生存權利也就沒有保障。 勞動權是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既然是一種權利,那麼存在權利人的同時也必然存在義務人,在勞動權的權利義務關系中,權利人是公民,而義務人則是國家,這是一種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和民法上說的勞動關系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第十四條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⑧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三,分別為主體要素、內容要素和客體要素。

一、主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是勞動者,且勞動者必須是自然人,包括具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另一方則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單位及個體經營組織。

二、內容要素

內容是勞動法律關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

1)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2)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3)休息休假的權利;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8)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三、客體要素

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就是客體,也就是勞動法律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比如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等。

(8)勞動法津關系的核心擴展閱讀

1、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和勞動合同約定,明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形成勞動法律關系。產生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只能是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合法行為,而不是違法行為。

2、勞動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變更其原來確定的權利義務內容。

3、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勞動者同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終止其相互間的勞動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的消滅,就是勞動權利義務關系的消滅。消滅勞動法律關系的勞動法律事實,包括行為人的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及事件。

⑨ 最新的勞動法律,勞動法律有哪些,他們都是什麼關系

第一:他們都屬於勞動法律范疇的部門法;
第二:都屬於調整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法規;
第三:勞動法應該屬於本部門法的核心法律;
第四:他們都屬於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各部委、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條例部門規章

熱點內容
王培法官 發布:2025-08-30 12:16:48 瀏覽:103
回龍觀女法官 發布:2025-08-30 12:09:49 瀏覽:776
群星道德秘籍 發布:2025-08-30 11:48:15 瀏覽:27
法律援助是指什麼每個律師都提供嗎 發布:2025-08-30 11:48:13 瀏覽:725
行政法在外部監督是指什麼 發布:2025-08-30 11:37:30 瀏覽:869
會員卡使用條例 發布:2025-08-30 11:37:21 瀏覽:207
婚姻法中國人外國人 發布:2025-08-30 11:36:27 瀏覽:827
章丘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30 11:36:25 瀏覽:318
法律顧問流程ppt 發布:2025-08-30 11:27:33 瀏覽:214
操作技能考核試題擬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11:27:33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