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行政法概述表
1. 行政法的概述是什麼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專行政相對人、屬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參考網址:http://ke..com/subview/9276/5032665.htm。
2. 林鴻朝行政法88表! 我有.
我要啊!郵箱:[email protected]謝啦!
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16有沒有修改
《行政訴訟法來》:根源據2014年1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訂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是指國家行政主體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活動。行政具有國家意志性、執行性、法律性和強制性的特徵。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以行政關系為調整對象,其目的是保障國家行政權運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一章的知識點有哪些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一章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調整對象和特徵、行政法的淵源、中國行政法的歷史與理論基礎嬗變、行政法的法律原則。
5. 行政法案例及案例分析 1500字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山東日照中院判決韓幫峰與聖公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發布時間:2009-09-25 08:30:48裁判要旨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 ■案情 山東省日照市聖公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聖公公司」)分4次向農行日照市東港區支行借款50萬元,第一筆20萬元期限自1997年1月8日至同年12月8日,第二筆10萬元自1997年2月27至同年12月27日,第三筆10萬元自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11月30日,第四筆10萬元自1997年9月28日至1999年3月28日。 第一、第二筆借款到期後,雙方協商展期至1998年11月8日。東港支行於1998年12月10日對上述兩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8年11月30日,對第三筆借款進行了催收;1999年11月20日,對第四筆借款進行了催收。2001年4月21日、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東港支行三次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公證借款催收通知書。2002年12月,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2005年12月,農行嵐山支行(由東港支行嵐山辦事處變更)與第三人韓幫峰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將50萬元債權轉讓給韓幫峰。2006年2月,嵐山支行向聖公公司送達了債權轉讓通知。 因聖公公司未還款,債權人韓幫峰起訴至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要求聖公公司償還借款50萬元。聖公公司辯稱,被訴主體已不存在,且原告的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應駁回訴訟請求。 ■裁判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東港支行與聖公公司簽訂的四份借款合同均合法有效,聖公公司應按借款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嵐山支行將債權轉讓給韓幫峰並履行了通知義務,該轉讓行為有效。在債權轉讓前,原債權人均在兩年內進行了催收,未超過訴訟時效。聖公公司系被吊銷營業執照,仍具備法人資格,應承擔民事責任。遂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借款50萬元。 聖公公司不服,提出上訴,請求駁回韓幫峰的訴訟請求。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前三筆借款到期後,債權人的催收行為均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第四筆借款於1999年3月28日到期,債權人於1999年11月20日、2001年4月21日進行了催收,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未辦理注銷工商登記手續,此後該公司的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債權人於2003年4月15日、2004年4月28日向聖公公司送達催收通知書,說明其有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因該公司無人簽收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應當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2006年2月,嵐山支行及韓幫峰將債權轉讓通知送至聖公公司法定代表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自此時至韓幫峰起訴,該筆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遂判決:撤銷(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民事判決;聖公公司償還韓幫峰第四筆借款10萬元;駁回韓幫峰其他訴訟請求。 ■評析 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債務人住所地送達債權催收通知,債務人處無人簽收能否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應當從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來理解。訴訟時效制度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而加速社會經濟流轉,促進經濟社會生活的便捷、高效;另一目的是保護義務人,考慮歷時很長的請求權所產生的舉證困難的問題,因此賦予義務人以時效抗辯,允許其在法定期間之後可以拒絕履行。 應當看到,後一立法目的的實現是建立在權利人怠於行使自己權利的基礎上,從而以時效制度來促進權利義務關系的穩定。本案中,韓幫峰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到聖公公司住所地進行債權催收,足以表明其並未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聖公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經營處於非正常狀態,對債權人2003年4月15日和2004年4月28日送達的催收通知書,因無人簽收該致使意思表示未到達該公司這一事實,韓幫峰既無過失,也非故意,其主張權利的意思表示未到達聖公公司的責任不應由債權人承擔。故二審法院認定,債權人該兩次催收行為能夠引起訴訟時效的中斷,第四筆借款應予償還。 本案案號為:(2007)嵐民二初字第306號;(2008)日商終字第77號 案例編寫人:山東省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寶華 李 紅
6. 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9、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上的「行政」指「公共行政」,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控制。
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行政法的特殊淵源:法律解釋,有權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其他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慣例。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平等適用法律規范;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社會道德。
行政應急性原則
11、行政行為概述
行政行為的主要特徵有:從屬法律性;裁量性;單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強制性。
行政行為合法的條件:A.行政行為的主體合法;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行政主體的許可權范圍;C.行政行為的內容應當合法、適當;D.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規定。
行政行為無效的條件:A.行政行為具有特別重大的違法情形或具有明顯的違法情形;B.行政主體不明確或明顯超越相應行政主體職權的行政行為;C.行政主體受脅迫做出的行政行為;D.行政行為的實施將導致犯罪;E.沒有可能實施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A.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B.行政行為不適當。
7. 《行政法學》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一)》是一個科目嗎 為什麼我在2016年10月份的行政管理
都差不多,考行政法訴訟法都會一起考。害怕你們誤解為只考實體法不考訴訟部分才換成那個名字
8.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多少章節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7章內容,包括: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二章行政組織法、第三章行政行為總論、第四章行政執法概論、第五章其他行政行為、第六章行政復議、第七章新行政訴訟法。
9. 2016行政法有哪些新變化可以寫畢業論文
我幫你寫好了。沒問題。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論文提綱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格式和分類,簡單明了地說明論文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甚至是兩句話。這種提綱往往是用於科學論文,而且在對於各種概念有相互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出來討論的情況下。如果總要分出1、2、3......點來寫的話,往往會變成「八股文」的模式,這樣的論文往往是應付式的論文,其真正的科學價值會大打折扣。
10. 行政法涉及的內容並要求學生具備哪些能力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和特點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2.行政法的淵源和特點
行政法的淵源是指行政法規范和原則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可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4)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可分為:(1)法律解釋;(2)其他規范性文件;(3)國際條約、慣例。行政法的特點可分為形式上的特點與內容上的特點兩大類。形式上的特點:(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居各部門法之首。內容上的特點:(1)行政法內容非常廣泛;(2)以行政法規,規章等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於變動;(3)行政法程序性和實體性規范常常交織在一起,並往往共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二)行政法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由行政法調整的具有行政權力與內容的行政關系,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或以不同角度分為內部行政法律關系和外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實體法律關系與行政程序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包含主體、客體、內容等構成要素。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是基於對控制的需要依法產生的,它是國家有權監督主體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與行政主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它所包含的要素包括:(1)它是國家有權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之間發生的關系;(2)它是在監督行政主體的行為中形成的;(3)其客體主要是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三)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應急性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是指行政權的存在,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具體內容因各國制度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①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行政職權必須依據法律行使;③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求。三方面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統一體。(2)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合乎理性,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它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它通常包括:①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基礎之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③平等適用法律規范;④合乎自然規律;⑤符合社會道德,如職業道德,社會公德。
(3)行政應急性原則,是指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採取沒有明確法律依據的或與通常狀態下法律規定相抵觸的措施。它是合法性原則的例外,但是,應急性原則並非排斥行政合法性原則,排斥任何法律控制,不受限制的行政應急權力同樣是不容許的。一般而言,行政應急權力的行使應符合以下幾個條件:①存在明確無誤的緊急危險;②非法定機關行使了緊急權力,事後應由有權機關予以確認;③行政機關作出的應急行為受到有權機關的監督;④行政應急權力的行使應當適當,應將負面損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序范圍內。
(四)行政法的作用
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
它體現為:(1)行政法確認行政權的相對獨立性,確認行政權由國家行政機關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確立行政機關相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政權力,並賦予行政權以優益性、強制性等屬性;(3)保障行政機關對
公務員的管理權;(4)保護行政機關在特別情況下的活動;(5)隨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確定新的行政職能。
2.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
它的作用是:(1)行政法創設的以民主、公正為主要價值目標的行政程序制度幫助公民參加行政決策,影響行政管理活動,以保護自己的利益;(2)聽證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新興的程序制度。確立行政訴訟制度更加全面地保護了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此外,行政申訴制度、行政公開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也都是用來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益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和職權、職責
1.行政主體的概念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行政主體並不以行政機關為限,還包括依法律授權而獲得行政權力的組織。
2.行政主體的職權和職責
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強化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資格及其權能。行政職權大致包括:(1)行政立法權;(2)行政決策權;(3)行政決定權;(4)行政命令權;(5)行政執行權。行政職責是指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其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內容包括:(1)依法行使職權;(2)遵守許可權規定;(3)符合法定目的;(4)遵守法定程序等。
(二)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對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主體。無論是包括行政機關在內的國家機關,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方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受一定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
到期末考試無非就是背背資料鬆鬆就過,兩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