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庭舉證順序

行政法庭舉證順序

發布時間: 2022-01-20 20:09:05

㈠ 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間是()

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間是(第一審庭審結束之前)。
舉證可以提前向法庭遞交,也可以在法庭調查時當庭遞交法官,所有是在第一審結束之前。

㈡ 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的流程是什麼

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後,應按下列程序進行第一審:

1、開庭審理前

(1)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並要求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和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2)依法組成合議庭。合議庭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3)審查訴訟材料,依法調取證據。

(4)審查當事人資格,發現不適合的當事人,通知其退出或更換;應該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如果沒有參加訴訟,應通過其參加訴訟。

2、開庭審理

(1)宣布開庭。開庭前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然後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依次核對當事人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況,查明代理人代理權的取得是否合法,以及代理許可權是一般代理還是特別代理;

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和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員迴避。

(2)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下列順序進行:

①詢問當事人和聽取當事人陳述。法庭依原告、被告、第三人及他們各自的訴訟代理人的順序進行詢間,並分別聽取他們的陳述;

②詢問證人和宣讀證言。在詢問證人時,應告知證人應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證人必須如實作證,告知如作偽證要負法律責任。經合議庭許可,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也可以直接詢問證人。證人出庭有困難的,應宣讀書面證言。

③詢問鑒定人,宣讀鑒定結論。當事人經合議庭許可,可以直接詢問鑒定人;

④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⑤宣讀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

在調查階段,當事人可以提出新的證據,也可以要求重新進行鑒定、調查、勘驗、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3)法庭辯論。法庭調查結束後,由審判長宣布進入法庭辯論階段。辯論的順序按原告及訴訟代理人,被告及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訴訟代理人進行。辯論終結,審判長要征詢原告、被告的最後意見,然後宣布休庭。

3、判決。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行政法庭舉證順序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主要程序:

行政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一審、二審、審判監督和執行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經過審查受理後,進入一審程序。此時,人民法院指定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同時,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 3 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 15 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服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 10 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 2 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向一審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採取相應措施予以執行。

此外,我國《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申訴制度,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請求的訴訟活動。

㈢ 行政訴訟第一審庭審程序包括哪些階段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主體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是訴訟的一種有效方法。
第一審程序包括:起訴、送達、答辯、組成合議庭、開庭(宣讀起訴書、答辯書、提供證據、雙方質證、法庭調解、最後陳訴)判決。
結果法院審理,認為被告證據確實充分,與法有據的,就會依法作出駁回的判決。
人民法院認為被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就會作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被告行為,或者另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3、違反法律程序;4、超越職權;5濫用職權;明顯不當。

㈣ 行政訴訟庭審的七個環節是什麼

1.開庭前准備階段。准備事項主要有:

(1)召開合議庭准備會議。

(2)傳喚、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3)公告。

2.出庭情況審查階段。審查的內容是:

(1)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

(2)由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

(3)書記員宣布:請訴訟參加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入席;請審判長、審判員(陪審員)入席。向審判長報告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說明法庭准備工作就緒,請審判長正式宣布開庭。

(4)審判長宣布開庭。

(5)宣布案由、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審判長宣布開庭後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可以提出迴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定期限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駁回迴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3.法庭調查階段。法庭調查的內容是:

(1)原告宣讀起訴狀,被告宣讀答辯狀。

(2)當事人陳述和詢問當事人。

(3)詢問證人、審查證人證言材料。

(4)詢問鑒定人、勘驗人,審查鑒定結論、勘驗筆錄。

(5)審查書證、物證及視聽資料。當事人在法庭上有權提出新的證據,還可以要求重新鑒定、調查或者勘驗,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如果合議庭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查清,審判長即可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進入辯論階段。

4.法庭辯論階段。法庭辯論的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再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然後雙方相互辯論。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應在原被告發言後再發言。法庭辯論由審判長主持。當審判長認為應該查明的事實已辯論清楚,即可宣布結束辯論。審判長在按順序征詢原、被告的最後的意見後,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

5.合議庭評議階段。在評議時,合議庭成員可以平等地表明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合議庭成員意見不一致時,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按多數意見作出裁決。評議過程製成評議筆錄,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由合議庭全體成員簽名。

6.公開宣判階段。行政案件無論是否公開審理,都應當公開宣判。能夠當庭宣判的,由審判長在休庭結束,恢復開庭後當庭宣判,並在一定期日內向當事人發送判決書。不能當庭宣判需要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應當定期宣判。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當事人判決書。在宣讀裁決後,應告知當事人發送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時間及提起上訴的有關事項。

7.閉庭。由審判長宣布閉庭。

㈤ 請問法庭舉證的原則是什麼謝謝!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的是誰主張,誰舉證,如果不能拿出相應的證據,可能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後果。但也有例外,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於法律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製度。在一般證據規則中,「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則是這一原則的例外。這些情形有如下:
第一,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第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第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第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第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這里所說的動物一般指人工飼養的猛獸、家畜和家禽等,不包括微生物。

㈥ 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間是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的舉證期間是(第一審庭審結束之前)。舉證可以提前向法庭遞交,也可以在法庭調查時當庭遞交法官,所有是在第一審結束之前。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第二款規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㈦ 行政訴訟立案具體流程有哪些程序

行政訴訟流程

1、起訴

(1)起訴的條件。①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②必須有明確的被告。即起訴需明確指出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③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即起訴必須有明確具體的請求以及提出這些請求的事實根據,包括案件事實和證據;④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⑤法律、法規規定應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案件,必須先經過復議程序;⑥必須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主要有以下幾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經過行政復議再起訴的案件,具體法律、法規如沒有規定對復議不服的起訴期限,原告可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起訴;具體法律、法規規定了對復議決定不服的起訴期限,依照具體法律、法規規定起訴。

(2)起訴的方式。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起訴應以書面形式進行,即應書寫起訴狀,才能引起行政訴訟程序的開始。起訴狀的主要內容有:①當事人的情況。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組織的,要寫明名稱、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況。與原告相對應,還要寫明被告行政機關的全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況;②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③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與住址。此外,起訴狀還要寫明接受起訴狀的人民法院名稱和起訴的具體日期,並由原告簽名蓋章。

起訴狀所載事實若有欠缺,人民法院可要求起訴人限期補正。

2、受理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起訴進行審查,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而決定立案審理的訴訟行為。起訴是受理的前提,但受理並非起訴的必然結果。是否受理,是人民法院依據國家審判權對起訴行為進行審查的單方面行為的結果。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訴狀後,應予以審查。審查的內容包括:①起訴是否符合法定條件;②起訴是否符合法定起訴程序,即審查行政復議是否必經程序;③是否重復起訴;④起訴手續是否完備,起訴狀內容是否明確。

經過審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處理:(1)決定受理。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在接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立案,並及時通知當事人。(2)認為所接受的案件有欠缺或基本證據不足的,要求當事人補正。補正後符合受理條件的,從當事人補正後交人民法院之日起七日內立案,當事人無法補正或逾期不補正,因而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在七日內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3)人民法院認為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在接到起訴狀之日起七日內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法院在七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後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二、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

行政案件的第一審程序是指一審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應適用的程序,包括審理前的准備、開庭審理、合議庭評議和判決等階段。

審理前的准備工作主要有:①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②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③應公開審理的案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時間、地點。

法庭審理開始階段的工作有: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報告審判長;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並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法庭審理過程一般按下列順序進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順序陳述行政爭議;舉證、質證;辯論;當事人最後陳述等。

合議庭評議是在上述審理基礎上,合議庭人員進行評議,對如何判決提出各自的觀點,達成一致意見後,報院長審批。合議庭評議應不公開進行,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有不同意見應允許保留並記入筆錄。

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經過上述審理及合議庭評議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進行裁判的行為。人民法院宣告判決,應一律公開進行。宣判時,應告知當事人享有的上訴權利以及上訴期限和上訴法院。

在第一審程序中應注意:①審判應組織合議庭,可由審判員或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其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②應開庭審理的不能書面審理;③審結期限為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如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㈧ 行政訴訟法原告舉證范圍

按現行現行法律規定,行政訴訟中,原告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另外,人民法院有權要求原告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㈨ 行政訴訟證據規則

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的內容有:
1、取證規則取得證據規則;
2、舉證規則行政訴訟舉證;
3、補證規則行政訴訟中的補證;
4、質證規則質證;
5、認證規則。
行政訴訟證據規則是行政訴訟過程中關於能夠證明行政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的基本准則。各種證據只有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做為定案的根據。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並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
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並能夠作出合理說明的。
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第五條 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第七條 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接納。
第八條 人民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或者應訴通知書時,應當告知其舉證范圍、舉證期限和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並告知因正當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證據時應當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申請。

㈩ 行政訴訟庭審的七個環節

行政訴訟庭審的七個環節分別是:

  1. 開庭前准備階段。

准備事項主要有:

(1)召開合議庭准備會議。

(2)傳喚、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3)公告。

2.出庭情況審查階段。

3.法庭調查階段。

當事人在法庭上有權提出新的證據,還可以要求重新鑒定、調查或者勘驗,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如果合議庭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查清,審判長即可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進入辯論階段。

4.法庭辯論階段。

5.合議庭評議階段。

6.公開宣判階段。行政案件無論是否公開審理,都應當公開宣判。

7.閉庭。由審判長宣布閉庭。

拓展資料: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使國家行政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並做出裁判,從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

它對保障一個國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確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利免受行政權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有: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6.辯論原則

7.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8.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熱點內容
北大國際法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30 08:49:38 瀏覽:516
法官的錘子圖片 發布:2025-08-30 08:44:25 瀏覽:854
中學生法律知識普及教案 發布:2025-08-30 08:27:06 瀏覽:757
私人法律顧問能幹啥 發布:2025-08-30 08:21:33 瀏覽:27
遺贈房產錄音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30 08:20:38 瀏覽:169
簡單明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08:04:24 瀏覽:837
行政法以上有沒有包括本數 發布:2025-08-30 07:58:28 瀏覽:573
隴南市司法局 發布:2025-08-30 07:49:53 瀏覽:333
土方法治陽萎 發布:2025-08-30 07:47:58 瀏覽:31
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模版 發布:2025-08-30 07:18:59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