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可以收費

行政法可以收費

發布時間: 2025-08-29 23:24:15

『壹』 請問行政徵收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1、行政徵收是指行政機關或者法定授權的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無償收取一定財物的行政行為。行政徵收須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有行政法上的繳納義務為前提,其實質是國家以強制方式無償取得管理相對人一定財產所有權。2、行政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機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省以上財政部門的規定行使其管理職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 聯系:1、執收主體都是行政機關或經行政機關授權的機構。2、二者都具有法定性,都是依據國家相關法規進行執收的。僅供參考。

『貳』 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法律規定

根據《行政事業性收費標准管理暫行辦法》:

法律規定如下:

1、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原則。

(1)符合國際慣例或國際對待原則的按國際對待或國際慣例審批收費項目。

(2)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收費,按法規、行政法規規定3審批收費項目。

(3)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的收費(不屬於行政許可收費),按規定審批收費項目。

(4)向公民、法人提供除行政許可事項以外的特定公共服務,按規定程序審批收費項目。(5)各類考試費需要上下級分成的必須按規定的審批程序批准。

2、不符合設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事項。

(1)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行政許可收費。

(2)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行政審批、行政許可、各類證照、資格等事項進行監督檢查、年檢、年審或查驗收費。

(3)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格式文本的收費。

(4)具有地方性法規依據,但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相抵觸的收費。

(5)違反WTO規則的收費。

(6)不利於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歧視性收費、地方保護性收費。

(7)專門面向農民的收費。

(8)有關部門和單位自行規定頒發的證照、證件,或雖有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依據但已有經費來源的。

(9)未經人事部批准組織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包括與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有關的考試。執業資格准入考試和職業水平認證考試);未經勞動保障部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收費。

(10)除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以及人事部、勞動保障部規定以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強制性考試收費。

(11)除法律、法規或國務院規定以外,有關部門和單位強制要求公民和法人參加的評比(包括評選、評優、評價、評獎、評審和展評)收費。

(12)未經合法程序批准,行政機關擅自將職責范圍內的公務交由企事業單位、中介機構、社會團體辦理實施的收費。

3、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經營服務性收費規定。

行政事業性收費必須按審批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方可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

(2)行政法可以收費擴展閱讀

分類

一、按收費對象分為:涉企收費、涉農收費、其他收費等三類。

二、按收費性質分為:行政性收費、事業性收費等二類。

(一)「行政性收費」指根據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在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職能時,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

(二)「事業性收費」指根據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在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特定服務時,收取的費用。

三、按管理許可權分為:中項中標收費、中項省標收費、省項省標收費、其他收費等四類。

(一)中項中標收費指中央審批項目、中央制定標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二)中項省標收費指中央審批項目、省(區、市)制定標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三)省項省標收費指省(區、市)審批項目、省(區、市)制定標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四)其他收費指省(區、市)審批項目、省(區、市)委託下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標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叄』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和

按照《全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相關規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
(1)法律優先(法已規定不可違)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例:《行政許可法》第58條第2款規定:「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得收費。」甲市國土局對許可申請書收取每份1元的工本費,違反了該條款的規定。
(2)法律保留(法無規定不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立法機關保留對某些事項的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不能以消極地不抵觸法律為滿足,還需法律的明確授權。依法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行政機關除非獲得授權,否則不得作出任何規定和決定。
第二,在行政執法方面,如果沒有立法文件進行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為。
例:《立法法》第8條規定了11項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其中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屬於絕對法律保留,其他事項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相對法律保留。
1982年國務院頒布的《城市及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規定對無身份證,無暫住證,無用工證明的「三無人員」實行收容並遣返原籍,該規定違反了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的法律保留,在2003年「孫志剛案」引起廣泛爭議後,國務院自行廢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權利、平等、正義,屬於實質行政范疇。
3個子原則
(1)公平公正對待原則。
行政機關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同時,面對同等情況應當同等對待,不同情況應當區別對待,不得恣意地實施差別待遇。
例:某市一項重大工程項目向社會公開招標,某投標人甲雖並非最合適的承包人,但因與該市委領導存在親戚關系而中標。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相關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禁止過分原則、最小侵害原則)。
①合目的性。
行政機關行使裁量權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必須符合法律目的。
②適當性。
指行政機關所選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應當為法律所必需,結果和手段之間存在著正當性。
③損害最小。
行政機關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
例:某甲在自家原有的三層樓房頂層違章增建一層樓房,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採光權,有關部門拆除了某甲的整棟樓房。
三、程序正當原則
(1)行政公開。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做到信息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
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和決定,尤其是作出對公民不利的決定時,應當聽取公民的陳述和申辯,公民的參與主要包括:①獲得通知權;②參與權;③表達權,即陳述和申辯權;④監督權。
例:某服裝廠因超標排放污水,環保部門擬作出責令停產停業的行政處罰,該廠有權申請處罰聽證。
(3)迴避。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1)行政效率原則。
①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
②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的,是行政侵權行為。
五、誠實信用原則
(1)誠實公開原則。
即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回、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
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對於違法或不當的行政決定依法需要撤銷或變更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賠償。
例:某市政府為推動招商引資,向社會公開承諾,中間人每促成外商在當地投資滿100萬,給予2萬元獎勵。某甲成功促進外商在當地投資500萬,向某市政府請求支付10萬元獎勵,遭到拒絕。某市政府的行為即違反了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六、權責統一原則
(1)行政效能。
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
(2)行政責任。
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熱點內容
南德法院法律咨詢公司 發布:2025-08-30 03:01:30 瀏覽:553
段波民法先修班音頻 發布:2025-08-30 02:52:08 瀏覽:771
必須全面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30 02:46:26 瀏覽:685
化州司法警校 發布:2025-08-30 02:42:14 瀏覽:686
重慶法律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8-30 02:32:13 瀏覽:104
法治的辯論 發布:2025-08-30 02:29:51 瀏覽:351
兒童多少歲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30 02:22:15 瀏覽:654
中國婚姻法存在的意義 發布:2025-08-30 02:22:12 瀏覽:576
司法助會 發布:2025-08-30 02:22:12 瀏覽:69
江蘇旅遊條例明年實施 發布:2025-08-30 02:10:03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