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移交案件程序
❶ 辦案時「移交」和「移送」有何區別
一、案件移交是指受理案件的部門對不屬本部門管轄的案件,根據法律和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部門處理的行為。
二、案件的移送。《刑事訴訟法》第21條:「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綜上所述,兩者區別: 移交,指管轄權問題,指外部部門。移送,是系統(如法院系統)內部,指平行部門之間。辦案時發現該案應由另外的單位承辦,辦理移交。
(1)刑事訴訟法移交案件程序擴展閱讀:
我國民訴法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審理。同時,案件被移送後即算審結。
因此,部分法院就案件的管轄問題,基於各種原因,有積極爭取管轄權的,有消極移送案件的,這種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既削弱了司法的公信力,又影響法院之間的關系,並造成了不良的法律後果。
以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法院為例,2006年以移送方式結案的為67件、占同期結案數的1.66%;2007年為89件、占同期結案數的1.91%;2008年為94件,占同期結案數的1.65%;2009年1-10月為57件,占同期結案數的1.75%。多數案件被移送至他院審理是正確的。
但不排除原審法院的個別法官為「甩包袱」等主觀原因,此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筆者對此分析並尋找對策。
❷ 刑事案件訴訟程序,案件由公安機關移送到達檢察院會不會通知當事人及家屬
移送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的,不用通知。
移送審查起訴的,檢察院應當在受案之日起三日內通知犯罪嫌疑人,沒有規定一定要告知家屬或單位,但一般來說,檢察院還是有按筆錄中反映的犯罪嫌疑人家屬的地址寄送《委託辯護人權利義務告知書》給犯罪嫌疑人家屬,告知可以辯護人(包括律師、其他法律工作者等)。
實踐中會存在地址不詳等原因沒有及時送達或寄送不到的情況。
其實,不用等告知,知道案件過檢察院審查起訴了,其親屬(一般是夫妻、父母子女)就可以為其委託律師了。收到告知書,就明確是移送過去了。如果是自己打聽的,就一定要確定是移送過去了。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委託辯護人的時間】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❸ 刑事案件辦案流程圖
1、偵查階段(公安階段)。
從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檢察院,這一階段稱「偵查階段」,一般情況下是三個月左右。主要包括拘留以後一個多月,和執行逮捕以後兩個月左右。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在於通過公安部門的偵查,搞清楚案件的來龍去脈、基本事實。
偵查階段公安機關的辦案流程:
1、受理立案。公安機關對於公民扭送、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要接受、問明情況後製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記表》,經過審查,對於不夠刑事處罰需要給予行政處理的,依法處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製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
2、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要收集、調取證據;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進行勘驗、檢查;進行進行搜查;查封、扣押物證、書證等。
3、偵查階段可以採用強制措施。如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
(1)拘傳: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措施。
(2)取保候審: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3)監視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4)拘留:扣留,拘禁。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並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日。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5)逮捕:逮捕是檢察院、法院批准或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偵查終結。公安機關在偵查終結後,發現犯罪嫌疑人不構成犯罪,且已採取強制措施的,應當予以釋放並發放證明。如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應當在偵查終結後,及時將案件移交人民檢察院,以便審查起訴。
(3)刑事訴訟法移交案件程序擴展閱讀:
刑事案件辦案期限:
1、刑事案件辦案期限是法律規定的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時間限制。其目的在於避免辦案時產生推拖現象和官僚主義。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被逮捕或拘留的人犯,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訊問;對被告人在偵查中的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少數案情復雜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
2、同時,人民檢察院應在1個月內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或免予起訴的案件作出決定,重大復雜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在受理後1個月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後,應在1個月內審結,至遲不得超過1個半月。上述規定必須嚴格遵守。
刑事案件-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
刑事案件辦案期限-網路
❹ 公安跨省移交案件流程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公安跨省移交案件流程如下: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執行人員應當持拘留證、逮捕證、辦案協作函件和工作證件,與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聯系,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派員協助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公安跨省移交案件流程如下: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執行人員應當持拘留證、逮捕證、辦案協作函件和工作證件,與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聯系,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派員協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