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仲裁約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仲裁的規定
此種情況來應當屬於仲裁協議無源效(你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不存在,因此可以認為你們的仲裁協議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如果你們在此種情況下達不成補充協議的可以認定這個仲裁協議無效),你們可以重新議定仲裁協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2. 約定仲裁條款後能否向法院起訴
雙方若約定了有效的仲裁條款,就不能再通過訴訟方式解決。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合同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沒有聲明有仲裁協議,合同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可以繼續審理。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相關規定,當事人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有以書面方式明確約定的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仲裁法》第26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3. 合同約定仲裁可否向法院起訴的,是怎麼回事的
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協議無效:
一 約定的仲裁事項越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
二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仲裁協議的;
三 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的仲裁協議的。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45、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仲裁條款、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146、當事人在仲裁條款或協議中選擇的仲裁機構不存在,或者選擇裁決的事項超越仲裁機構許可權的,人民法院有權依法受理當事人一方的起訴。
4. 既約定仲裁又約定法院管轄的,仲裁是無效了那法院管轄還有效不
民訴法意見24條現已廢止,可按約定的法院起訴
5. 仲裁約定法律適用
(一)約定管轄的法理依據
協議管轄又稱合意管轄或者約定管轄,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糾紛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以協議的方式選擇解決他們之間糾紛的管轄法院。
華律網
協議管轄的法理依據在於民事活動中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是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意思自治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有權決定從事或不從事某種民事活動、有權選擇相對人、有權決定民事活動的內容等,自然,當事人也有權決定爭議解決的方式,只要其不違反法律規定。故民事糾紛解決中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在能確定當事人的意思的情況下,應做出符合其意願的判斷。故在判定當事人協議管轄是否有效的問題上,應重在探究當事人的本意,而不能簡單地憑字面意思認定。
(二約定管轄的效力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依據此規定,協議管轄效力的判斷基於以下幾點因素:一是糾紛的性質應為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類糾紛,其他類型的糾紛不適用協議管轄;二是形式上應採用書面形式,而不能是口頭形式;三是可選擇的法院范圍限定於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人民法院,在當事人雙方產生糾紛一方起訴時必須是確定的唯一的法院;四是不得違反民訴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滿足以上條件的為有效的協議管轄,否則無效。
約定仲裁管轄的受案范圍
仲裁機構應當遵守自己的受案范圍,即使該范圍是仲裁機構自己劃定的,對其仍有強制力。仲裁機構受理了許可權以外的爭議,對方當事人有可能認為該爭議對該機構來說是不可仲裁的,該機構不具有管轄權。根據《紐約公約》第2條、第5條或有類似內容的法律,對這種裁決法院可拒絕承認和執行。中國曾經是實行雙軌制的仲裁製度:CIETAC受理涉外或國際性經貿爭議,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專事處理海事爭議,而其他三千多個國內仲裁機構主要受理無涉外因素的國內糾紛。而1996年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國辦發〔1996〕22號)打破了仲裁的雙軌制。其第3條規定:新組建的仲裁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受理國內仲裁案件;涉外案件的當事人自願選擇新組建的仲裁委員會仲裁的,新組建的仲裁委員會可以受理。這意味著新組建的仲裁機構的受案范圍擴大為綜合性的,涵蓋民事、經貿、海商等糾紛,無論是國內的還是涉外的。在這種情況下,CIETAC也開始謀求成為綜合性仲裁機構,在它的2000年仲裁規則中,其受案范圍也擴大到「當事人協議由仲裁委員會仲裁的其他國內爭議」。可見,盡管對此褒貶不一,中國仲裁製度的雙軌制已在事實上融合。
6. 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法院,約定的管轄法院是否有效
同時約定仲裁和訴訟的,對仲裁的約定無效,雙方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提交仲裁,無法達成仲裁協議的,應當到法院起訴處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打官司首先要確定管轄。實務中經常有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可向合同履行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樣的爭議條款,一旦發生糾紛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所以,這種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的爭議條款一般認定無效,一旦發生糾紛,通常由有管轄權的法院解決,但有例外。
《仲裁法》
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的協議,違反了仲裁的惟一性和終局性,正常情況下,其仲裁申請不被仲裁機構受理。
實務中的例外情況。特殊情況下,仲裁協議無效,但不排除被仲裁機構受理且仲裁。最高人民法院《仲裁法解釋》第七條有一個「特殊」規定,即「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
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仲裁法》
第二十條第二款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也就是說,雙方約定的仲裁條款無效,一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機構也受理了,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異議或提出異議的時間是未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就視為另一方當事人同意仲裁庭受理且仲裁。
(6)民事訴訟法仲裁約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如符合上述規定,則由約定的法院管轄;如不符合上述規定,則按《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7. 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的管轄問題
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的爭議條款一般認定無效,一旦發生糾紛,通常情況下是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解決,但有例外。
一、我國《仲裁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項;(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這種既約定了仲裁又約定了訴訟的協議,違反了仲裁的惟一性和終局性,其仲裁申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仲裁機構受理的。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6〕7號)第七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仲裁協議被認定無效,正常情況下仲裁機構不受理,只能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三、有正常就有例外,實務中的情況是復雜的。特殊情況下,仲裁協議無效,但不排除被仲裁機構受理且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仲裁法解釋》第七條有一個「但書」規定,即「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也就是說,雙方約定的仲裁條款無效,一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機構也受理了,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異議或提出異議的時間是未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就視為另一方當事人同意仲裁庭受理且仲裁。
四、仲裁條款無效後,協議訴訟條款是否有效,需要看約定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協議管轄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如符合上述規定,則按協議管轄確定受訴法院;否則,按法定管轄確定,即「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