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反訴
Ⅰ 在民事訴訟法中"反訴"的解釋是什麼
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以原告為相對方,向人民法院提版起的與本訴存在牽連權關系的獨立的反請求。其特徵是:
1、反訴當事人具有特定性,反訴只能由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起。
2、反訴具有相對獨立性,反訴只要提起,不因本訴的撤回而終結。
3、反訴目的具有對抗性,反訴可抵消、吞並、排斥原告的訴訟請求。
反訴不同於反駁。反駁是指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出各種有利於自己的事實和理由,以否定和駁斥對方當事人的主張的一種辯論活動。
Ⅱ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提起反訴
反訴是被告對原告起訴的一種反請求,目的是抵銷、動搖或吞並原告的請求,在實踐中較為常見。
反訴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反訴只能由被告向原告提起,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不發生反訴的關系;
二是反訴必須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否則就可能是起訴而不是反訴;
三是反訴必須在法院受理本訴後至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之前或之後都不是反訴;
四是反訴的請求和事實理由與本訴具有牽連性,存在著法律上的聯系,否則就要另行起訴,也不能合並審理。
反訴的訴訟請求雖和本訴具有一定的聯系,但它提出以後,也具有獨立性,可以脫離本訴而存在。它一般和本訴合並審理,但如果原告撤回起訴,反訴可繼續審理。原告如不到庭,法院可以就反訴缺席判決。
對於被告進行反訴的程序,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參照起訴的做法。被告向法院提交反訴狀及其副本,寫明反訴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法院審查後,決定是否受理。反訴被受理以後,原告被告交換了訴訟地位,雙方分別享有相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2)民事訴訟法中反訴擴展閱讀
反訴制度規定及理論介紹
1、本訴與反訴的牽連關系
本訴、反訴之間存在牽連關系,並不能當然得出「本、反訴基於同一法律關系」的片面結論。
本訴與反訴可能基於同一法律關系。如:甲乙打架,均受到對方的傷害,故本反訴均基於侵權法律關系。
本訴與反訴也可能基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如:張三起訴李四支付租金,但李四稱租賃的房屋落下瓦片砸傷自己,主張賠償。本訴是基於房屋租賃的合同關系,而反訴是基於侵權責任關系。
2、反訴提起的時間
反訴應當在本訴訴訟過程中提出。
《民訴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3、反訴的地位
反訴屬於特別授權事項。
《民訴解釋》第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反訴
Ⅲ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反訴的規定有哪些
參考:《最高人民抄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Ⅳ 新民事訴訟法中反訴有規定哪些
民事訴訟法關於反訴的規定有哪些 1、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2、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Ⅳ 民事訴訟法中的第一百二十六條中的反訴是指什麼
反訴是指原訴的被告以原訴的原告為被告,指在吞並,抵消對抗原告的訴訟請求的獨立的訴訟程序
Ⅵ 民事訴訟法中反證、反訴與反駁的區別
一、反證來:按照主張某種事實存在或源否認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來劃分,可分為本證與反證。對方當事人為否定或推翻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證據,而提出相反的事實證據,以證明事實的不存在,謂之反證。
二、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程序中,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並其訴訟請求的一種獨立的反請求。
三、反駁也是《民事訴訟法》賦予被告用以對抗原告訴訟請求的一種訴訟權利。然而,反訴與反駁有著明顯的差異:
1、反訴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訴,具有訴的性質,能夠起到抵消或吞並本訴原告訴訟請求的效果,而反駁則是一種具體的訴訟行為,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訴;
2、反訴具有相對獨立性,即使原告撤回本訴,也不會影響反訴的存著,而反駁則不同,一旦原告撤回起訴,反駁也就失去了意義;
3、反訴的目的在於抵消或吞並原告的訴訟請求,對原告也提出了獨立的反請求,而反駁的目的只是否定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獨立的訴訟請求。
Ⅶ 民事訴訟法中本訴與反訴的比較
反訴一般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以原訴原告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與原訴有直接聯系的獨立的訴訟請求,藉以達到抵銷、動搖或吞並原訴的目的。在民事訴訟中承認反訴機制,是為了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各自的合法權益,實現訴訟經濟和避免在相關聯案件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反訴的本質是被告依法向原告提出獨立的反請求。反訴對本訴請求有對抗性,其目的為了抵銷、吞並或推翻本訴的主張,甚至可能獲得原告的給付;反訴與本訴具有關聯性,即它們的訴訟請求存在著法律或事實上的聯系。
第一,法律性質不同。反訴屬於請求權的范疇;反駁則屬於抗辯權的范疇,如在一合同糾紛中,原告請求被告支付貨款,如被告證明原告違約,不產生付款義務則為反駁,如被告請求原告賠償因原告違約而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則為反訴。
第二,獨立性不同。反訴是一種獨立的訴訟請求,反駁則不具有訴訟性質,不主張獨立的請求和權利。反駁僅是對原告請求和理由的簡單、直接否定,不構成獨立的訴,反訴與本訴既可以合並審理,也可以不合並審理而另行起訴,且即使本訴的撤回也不影響反訴部分的審理;而反駁必須依存於本訴,而且無論如何抗辯,都不能產生新的請求。
第三、提起的時間不同。反訴只能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提起;而反駁則可以在一審、二審、重審、再審的任何時候提出。
第四、對抗方法不同。反駁是直接否認對方的權利,是一種消極的防禦方法,只是證明原告的訴訟不能成立或不能全部成立,請求法院判決原告敗訴或部分敗訴,並不提出自己的訴訟請求,不對原告主張什麼權利。反訴則是一種積極的進攻方法,被告不是直接否認原告的權利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訴訟,而且還要求判決自己勝訴,支持自己的訴訟。如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責任,被告以原告亦有一定過錯抗辯,即為反駁。經審理屬實的,可直接從原告請求的數額中扣除。而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合同或侵權責任,被告以另一法律關系的事實和理由提出原告對被告負有債務,要求抵銷原告訴訟請求的,屬反訴。
第五、作用不同。反駁只能使原告請求全部或部分不成立而敗訴。反訴則起抵銷、吞並和推翻原告請求甚至達到反給付的作用。
第六、處理方式不同。反訴原則上應與本訴合並審理,但如合並審理不利於案件的及時處理,也可以分案審理。
Ⅷ 民事案件提起反訴的法律規定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