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勞動法的崗位
『壹』 公司私自調換崗位,違反勞動法嗎
依據勞動合同法規定,調崗須經雙方協商一致,未經協商一致的單位違法。
『貳』 單位無故調換崗位違反了勞動法哪一條
沒違反,但是合同明文規定不允許調換崗位的話就是違反合同了。
『叄』 未按勞動合同提供勞動崗位是否違反勞動法
未按勞動合同提供勞動崗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也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肆』 違反勞動法強行變動員工崗位有什麼後果
你給賠償金,,,
『伍』 關於新勞動法對企業員工崗位違規處罰規定
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工資,造成經濟損失的除外,即使造成經濟損失,扣款也不超過月工資的20%,1200罰款600已經超過這個額度了,是違法行為,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5)違反勞動法的崗位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違規扣除工資是可以依法要求補償的,具體如下: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陸』 公司私自調換崗位違反勞動法嗎
用人單位私自調崗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崗位時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有變更時須經雙方協商一致。
『柒』 如果公司安排工作不合理違反勞動法嗎
勞動報酬是勞動合同的法定條款,法律賦予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充分的協商權,只要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即可。《勞動合同法》除勞務派遣外,規定只有在勞動合同中未約定或約定不明時,對用人單位才有同工同酬的約束。
勞動法對用人單位同工同酬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本條規定的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時候,以及對於新錄用的勞動報酬沒有可參照的集體合同的標准時勞動報酬的確定,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直接使用最低工資等國家勞動標准,而是首先參照集體合同中的標准。並不是每個企業、行業或者是每個區域都簽訂了集體合同,即使簽訂了集體合同,其可能也沒有關於勞動報酬的事項,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同工同酬。
用人單位同工不同酬違法嗎
如果勞動者認為自己的報酬違反了同工同酬原則時,有權向仲裁或啟發部門申請裁斷,如果某勞動者的具體報酬與當地同類崗位大體一致,相差在合理范圍之內,同時也不存在重大誤解或者欺詐脅迫,就可以認為不違反同工同酬原則。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同工同酬的約束只代表立法態度,沒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及時出台相應的條例或解釋,使得同工同酬條款約束性具有操作性。
同工同酬只是一項原則性的規定,我國法律目前並沒有規定具體的操作標准,實際上也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尺度或標准。對「同工」的衡量最關鍵的乃是是否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績,因為即便是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從事同樣的工作,並付出了同樣的勞動,但實際工作成效並不完全相同。「同工」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抽象 的概念,在實際操作中應當認為,只要是在相同或相似崗位上,付出大致相同的工作量,取得大致相等的工作業績,就應當獲得大致相等的報酬。也就是說,當某員工的報酬與當地或同單位同類崗位員工的平均工資大體一致,相差幅度在合理范圍之內,即可認定符合同工同酬原則。
『捌』 領導每天讓我們干一些與工作崗位無關的事情,違反勞動法嗎
領導每天讓當事人干一些與工作崗位無關的事情,違反勞動法。
關於勞動內合同,應當以書容面形式訂立,並具備工作內容條款的規定,當事人如果不願意,能夠以用人單位沒有遵守合同的理由,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給予補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玖』 關於崗位調動是否違反勞動法
如果勞動合同中未約定工作性質,用人單位有權調動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