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法與人權
A. 我國刑事訴訟法尊嚴和保障人權的正確解釋
你好,我國刑事訴訟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正確解釋為,
一,刑事訴訟法是程專序法,是為追屬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而制定的法定程序;
二,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中,要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
三,當處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產生沖突時,要以保障人權為第一位的理念(無罪推定,疑罪從無是體現),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個人也包括罪犯,憲法不權是善良公民的護身符,同時也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四,人民公安、檢察、法院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嚴格依據法定程序進行。
B. 選修人權法和刑事訴訟法哪個更容易
人權法更簡單,但實用性差一些
C. )為什麼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很好地貫徹了尊重和保障人權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為刑事訴訟法進一步適應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的現實需要和法治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做出了積極努力。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任務,體現了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是從《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後,又一部法律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標志著我國人權保障的顯著進步。
2012年新通過的《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將尊重與保障人權寫入了刑訴法總則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從證據制度、強制措施制度、辯護制度、偵查程序、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等各個方面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相比舊刑訴法,新的刑訴法更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刑事和解、違法所得沒收、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等特別程序,都彰顯了我國著力加強人權保障的立法宗旨,體現了建設平安法治中國中追求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平衡的價值取向,雖然新的刑訴法在一些原則或者制度上還有一些欠缺之處,如無罪推定、司法審查、辯護制度等,都有需要或者可以完善的地方。但不管怎樣,新的刑訴法給了法律人太多的期待,相比舊的刑訴法,新刑訴法還是有很多的進步,也標志著我國在保障人權方面所做的努力,體現了我國法治朝著民主法治中國方向發展邁出了一個大的台階。
1、總則上,新刑訴法將尊重與保障人權寫入了刑訴法總則的第二條,彰顯了我國刑事制度中尊重與保障人權的法律地位。尊重與保障人權原則是一項從憲法中移植過來的基本法律原則,將該原則寫入刑訴法總則部分,不僅充分體現了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原則,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在保障人權上的顯著進步。不論是公安機關還是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都必須嚴格遵循和貫徹執行這一憲法原則。為每個公民在刑事活動中提供了基本的人權保障,為法治中國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2、辯護制度上,將被告人委託辯護人的權利階段提前到偵查階段,規定了辯護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實現了與新《律師法》的基本銜接。除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外,律師憑借律師證、所函、委託書即可在偵查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需偵查機關批准,並會見過程不被監聽,完善了律師閱卷制度,將法律援助的范圍從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案件擴大到可能判處無期徒刑的案件。新刑訴法無論是從被告的辯護保障,還是律師的執業保障,還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擴充,都進行了完善。不僅保證了控辯雙方的平衡,也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為尊重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提供了辯護制度上的保障。
3、證據上,對證據的內涵、證據的種類進行了修正和補充,增加了辨認筆錄、偵查實驗筆錄、電子數據等新的證據形式,將「鑒定結論」改為「鑒定報告」,不僅是證據概念更加科學,而且也更加豐富了證據的種類,有助於查明案件事實,為保障人權提供了證據制度上的基礎保障。舉證責任上明確了控方的舉證責任,對「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進行了完善與細化,並引入了發達國家「排除合理懷疑」經驗。與此同時,規定了「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共同建造了防範刑訊逼供的一道屏障。完善了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與證人保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證人出庭作證、鑒定人出庭接受質詢的難題。新刑訴法在證據制度規定的顯著進步,為被告人的人權增添了新的保障。
4、在強制措施上,強化了取保候審措施的監管與執行,細化了保證金制度,強化公安機關執行力度與責任;完善了監視居住措施,賦予其不同於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強化了審查批捕程序,規定了審查批捕的詢問犯罪嫌疑人程序和聽取辯護人意見程序以及檢察機關對於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程序,細化了逮捕條件,對「發生社會危險,而有逮捕必要」情形進行了明確的列舉,為逮捕的實際適用提供了明確具體細化的依據;對拘留、逮捕的羈押場所,新的刑訴法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這些都是圍繞著尊重與保護人權而展開修改的,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在拘留、逮捕等偵查措施上了提供了人權保障。
5、在偵查程序上,完善了訊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規定,規定了訊問時全程錄音錄像制度,嚴格規定了訊問的時間、地點以及羈押的場所,規定了偵查結束前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制度,強化了檢察機關對偵查活動的監督,賦予了利害關系人對於違法偵查行為的申訴、控告的權利,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提供了偵查制度上的保障。
6、在審判程序上,新增加了開庭前的准備程序,聽取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與審判有關活動的意見;規定了訴訟中止制度;擴大了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限制了二審發回重審的次數,避免多次發回重審,影響訴訟效率;規定了死刑復核程序中訊問被告人,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內容。審判程序的改革,特別是限制二審發回重審的次數以及死刑復核中聽取辯護意見,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提供了審判程序上的相應保障,也標志人權保障在訴訟中朝著訴訟化的方向發展。
7、在執行程序上,增加了社區矯正的規定,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增加社區矯正規定是新的刑訴法最大的亮點之一,對罪犯進行社區矯正,讓罪犯能充分的改過自新,很快的重新融入社會,不再犯罪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也是尊重和保障罪犯人權的充分體現。
8、在特別程序上,新的刑訴法專門單設一篇,規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反所得的沒收程序,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四種特別程序,特別是未成年犯罪的檔案封存制度,都體現了新刑訴法在對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提供了特別的保障。
新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對訴訟程序等進行大量的修改,規定了非法證據的排除規則,擴大了辯護權的范圍,強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但同時也規定了指定地點監視居住,賦予了偵查人員法定的技術偵查、秘密偵查手段以及相關措施缺乏救濟等富有爭議性的規定,這也顯示了我國法律制度在犯罪控制與人權保障之間的平衡,不可否認,新的刑訴法雖有不足,但從尊重和保障人權上看,新刑訴法具有非常大的進步,為我國刑事訴訟程序進一步朝著文明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道路前進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
D. 論述刑事訴訟法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懲罰犯罪,是指通過刑事訴訟活動,在准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過刑事程序本身的作用來抑制犯罪。保障人權,是指在通過刑事訴訟懲罰犯罪的過程中,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具體包括:(1)無辜的人不受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處罰;(3)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我國憲法庄嚴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刑事訴訟法不僅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還規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既統一又對立。如果在刑事訴訟中違反憲法、刑事訴訟法有關權利保障的規范,濫用司法權力,甚至刑訊逼供、誘供等,往往造成冤假錯案。因此,懲罰犯罪不能忽視保障人權。同時,保障人權也不能脫離懲罰犯罪。如果不去查明案件事實、懲罰犯罪,不僅被害人的實體權利得不到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實體權利易受侵犯,而且訴訟參與人的程序性權利保障就失去了原本的含義。因此,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是具有密切聯系、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
E. 結合刑事訴訟法,說明憲法基本人權原則在生活中的作用
結合《刑事訴訟法》,說明憲法的基本維持,這樣的人都在搶著研究以後生活中的基本原則,每個人都是為原地。
F. 刑事訴訟基本理念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一、追究犯罪、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直接目的,也是我國制定刑事訴訟法宗旨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一個方面。否則,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就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就需要國家通過刑事訴訟行使刑罰權對犯罪加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通過法律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對犯罪追究。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刑事訴訟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保障人權。除了通過打擊犯罪以保護人民的權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以外,刑訴中的人權保障主要指:
①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
②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和懲罰;
③保證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懲罰。
以上三點中,第一點是從訴訟過程上說的,第二、三點是從結局上說的,只有訴訟參與人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訴訟結果的人權保障得到實現。但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超越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從而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嚴重損害司法公正。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了旨在保障人權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是如此。它不僅規定了「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規定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訴訟原則,規定了辯護權、訴訟參與人權利及其保障,規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法律規定公民的義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刑事訴訟懲罰犯罪,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但刑事訴訟不可偏廢懲治犯罪,因為刑事訴訟的進行是以存在犯罪並應當追究為前提的。當然,也不能以削弱、犧牲人權保障為代價去追求和強化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效果。
總之,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並重,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
G. 哪一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明確寫入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憲法修正案修正的內容,不是刑事訴訟法修正的內容。專
中華人民共和屬國憲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主席團公布施行)
第二十四條憲法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款相應地改為第四款。
H. 刑事訴訟法是從哪些制度和規則實在對人權的保障的,它是如何實現的
一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得以進一步彰顯和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重要原則。刑事訴訟法在程序設置和具體規定中都貫徹了這一憲法原則,這一原則寫入刑事訴訟法,將更有利於這一憲法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的貫徹落實;體現了我國司法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我國對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視。二是強制措施適用條件的嚴格設定。強制措施對於及時、准確查明犯罪事實,防止行為人再次犯罪和危害社會,保障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但又涉及公民人身權利的剝奪和限制涉及人權保護。刑事訴訟法對強制措施的規定,既考慮了司法實踐中懲治犯罪的需要,又體現了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如明確了逮捕條件和審查批准程序;明確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程序;對監視居住進行適當限制;完善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應當遵守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應當通知家屬;明確檢察院對羈押進行必要性審查。三是保障辯護權的行使。明確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可以委託辯護人;明確辯護律師會見程序;擴大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四是嚴禁刑訊逼供。規定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如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明確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證明責任、審查程序和救濟途徑等。五是在審判程序中,明確證人出庭作證制度,提高庭審質量;規定簡易程序要經過被告人同意,公訴人要出庭;明確二審開庭審理案件的范圍等,強化被告人接受公正審判的權利。六是在死刑復核程序中,明確規定應當訊問被告人,對進一步慎重適用死刑,化解死刑犯的恩怨,具有重要意義;規定檢察院可以對死刑復核提出意見,對保障死刑的正確適用和死囚的人權也有幫助。七是在特別程序中,細化對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權利的保障;明確了被害人刑事和解的自願原則,強化了對特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等。
I.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人權司法保障功能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的過程中,著重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總則中,成為了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權保障原則的這一修改,也是我國人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人權與法律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對人權的保障中,只有法律才是其最基本、最權威的保障。同時人權保障也應該且必須成為法律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立法原則。刑事訴訟法作為憲法之下最為重要的法律之一,在人權保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刑事訴訟法中,寫入了諸多關於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具體體現方面:
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保護
二、對證人、被害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