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179條條款6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 第一款有沒有(六)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沒有第一款第六項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內訟法》第容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B. 關於民事訴訟法第179條再審理由的適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內法院應當容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人民法院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人民法院對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申請,予以駁回。
C. 民訴法179條規定
第一百七十九條【再審法定原因】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版應當再審:
(一)有新權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縱橫法律網-湖南弘一律師事務所-陳宏義律師
D. 民事訴訟法179條的問題
相同點:都是法定再審的條件;不同點:第一款的情形是確定的,包括違內反的法定程序,只要容存在這種情形,就應當再審,第二款的違反法定程序情形,是除第一款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以外不確定的,還要加上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時才能符合再審條件。另外加上審判人員在審理中有合理懷疑行為的這一特殊原因。
E.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迴避制度
第一,迴避主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迴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於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第二,迴避方式和程序
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可見我國迴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並用。自行迴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迴避則是僅屬於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迴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三,迴避事由
《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迴避事由: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是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利害關系」、「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等較為模糊的詞語具體規定。學術界中,一般認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主要是指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涉及相關人員的利益;「其關系」是指在前兩種情形之外的某種關系,諸如老上級、老部下、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等;有可能影響秉公辦案的,但是必須以「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為前提條件,不能不加分析的一律迴避。」除了這三種情形,《若干規定》還增加了若干種情形,如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審判人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五種不法行為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也必須迴避。雖然這些情形也可以概括為「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更為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的統一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第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該案的工作,除非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但被駁回申請的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該案的工作。關於「緊急措施」的范圍,法律缺乏明確的界定,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是指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迴避的另一個法律後果,是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後,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有關工作是否有效。對此,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有學者認為對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訴訟行為應當一律規定為無效,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區別情況對待,若審判人員被決定迴避,則由審判長或更換後的審判長對該迴避人員所作的訴訟行為進行審查,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才被認定無效,但鑒定行為一律無效。」
第五,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後果及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在第153條、第179條涉及上訴案件、再審案件的法律條文中有如下內容「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案件由於程序的不合法,效力也是有瑕疵的。但是在上訴案件中,如果僅違反法定程序,而未影響案件實體判決、裁定的,並不在發回重審的范圍之列。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重實體、輕程序的司法理念。慶幸的是,這種做法在《若干規定》中被修正過來,《若干規定》第6條對違反法定程序、不執行迴避的情形作出了「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規定。
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版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權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這是截止2018年,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6)民事訴訟法179條條款6擴展閱讀:
修訂依據: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12年08月31日發布,2013年01月0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
2、將第一百七十九條改為第二百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3、刪去第一款第七項。
4、將第二款作為第十三項,修改為:「(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G.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6)項規定是什麼內容
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錯誤的。
H. 新民事訴訟法第179條全文是怎麼樣的 怎麼會有第幾款第幾項有沒有比較詳細的解釋
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
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以上為本條第一款,而款下有十三項)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此為本條第二款,沒有項)
民事訴訟法剛剛修訂完成,還沒有出台相關的司法解釋。
I. 我一個民事案子高院以民事訴訟法179條第1,6款指令原始法院重審,原始法院8個月後又維持原判,不知道怎麼辦
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的民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制,所以,如果你提起再審前已經經過了兩審的話,再審結果將為最終結果。
根據民訴法關於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法院認為下級法院或本院認為已生效的民事判決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所以你可以繼續去作出再審判決法院的上級法院或是最高人民法院進行申訴,但這只能作為信訪案件處理。
另外,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如果認為其生效的判決或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該案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處理。所以你也可以找到省高檢或是最高檢申請抗訴。
J. 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79條關於新證據
關於什麼是新證據抄,司襲法解釋有明確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33號第41條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希望我的解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您的朋友,中國刑事辯護網趙荔律師